王明德 發表於 2020-12-10 16:49:22
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重擊人類社會,更讓產業鏈直接斷鏈。未來全球供應鏈會由長鏈轉為短鏈,物流業者應儘速啟動智慧布局,以掌握後疫情時代商機。
2018年美中貿易開打,針對中國製造的商品課以重額關稅,各大廠商紛紛從中國撤廠,往外建構生產基地,造成全球產業鏈重組。2020年COVID-19疫情重擊人類社會,更讓產業鏈直接斷鏈。多數專家預言,中美貿易戰與疫情將對全球帶來永久性影響,未來的產業將出現各種新常態,例如透過遠端技術維持企業運作、零接觸經濟將開始普及,在這其中,物流業受到的影響將會最大。
觀察目前狀態,歐美國家入秋後疫情再起,西歐多國再次封城,多數產業人士對明年的發展仍持保留態度,在此態勢下,全球供應鏈從長鏈變成短鏈,廠商要求在地供貨,而且為了因應市場變局,廠商會提升高現金持有量、降低囤貨風險,因此下訂頻率會增加,但訂貨數量會減少,藉此強化企業的營運彈性,此一作法也會對物流業帶來影響。
為了滿足上述需求,物流業者必須一改之前的運作思維,並透過各種智慧化技術強化營運效能。例如透過AI演算法,找出客戶的訂貨頻率與數量,藉此管理倉儲架位,或是導入車隊管理機制,精準調度派送車輛,這些做法都可讓企業的資源使用率更佳,以因應隨之而來的產業變局。
新舊技術搭配智慧效益更全面
在所有先進技術中,業者認為RFID系統是物流倉儲產業啟動智慧化的第一步。RFID應用於倉庫端的進貨與庫存管理,的確能為企業帶來四點效益,包括:
一、更有效地進行貨物識別、庫存資料搜集、分類和追蹤等作業;
二、確時記錄棧板、物流箱、堆高機、卡車、設備和工時的資料;
三、在條碼無法工作的惡劣環境下進行資料搜集;
四、可以整合智慧貨架、自動分流機、撿貨設備等,提高出貨效率。
至於庫存管理的重點工作也有四項,包括盤點庫存、儲位管理、進出貨管理及先進先出,無論哪一種都必須建構在正確識別商品身份的前提下,如此才能達到提高進貨驗收的效率及正確性,以及庫存商品可視化的目標。除了置放在倉庫裡的商品,流通在外的商品管理也很重要,近年來手持式設備已成倉儲物流的基本配備,可以發揮行動業務巡補貨的功效。
透過手持式終端設備讀取商品的條碼或RFID標籤,經由行動通訊網路將資訊即時上傳至後臺系統,達到庫存最小化、商品周轉率最大化的目標,倘若庫存資料沒有即時更新的必要性,企業可以要求物流人員在結束外勤工作後,返回公司藉由有線網路上傳至系統中,節省資料傳輸的成本。
目前用來進行商品身份識別的工具有一維條碼、二維條碼及RFID三種,不過這三種技術並非相互排斥,在倉儲物流中可以搭配使用,例如現在就有廠商為了避免讀取不到RFID標籤,在標籤上另行印製條碼作為備援。
在應用面,RFID系統的價格仍遠高於早已普及的一、二維條碼,因此現階段RFID在庫存管理上的應用以高單價商品居多,如蝴蝶蘭、高級茶葉等,至於低單價商品,責採用整批管理的模式,也就是將RFID標籤貼附在棧板或是外箱上,以箱∕盒為管理單位,而不是進行單品管理。
智慧化倉儲系統強化管理效能
以農業應用為例,現在臺灣就有農場以應用整批管理的概念,導入RFID系統管理農產品。將RFID讀取器內建於電子磅秤,並把RFID標籤附掛於盛裝農產品的塑膠籃上,當塑膠籃放上電子磅秤後,RFID讀取器會自動讀取RFID標籤的資料,再將每箱貨品的重量、種類、倉庫儲位及農民姓名等資料自動配對寫入倉儲管理系統,節省重覆過磅及記錄的時間與人力。
從商品類型來看,庫存商品可分成以下四種:零組件、半成品、成品與售後維修品,目前談到的RFID應用多以成品倉庫存管理為主,除了成品管理外,製造過程中的儲位管理,亦即原料倉與半成品倉的庫存管理也相當重要。
成品倉的庫存管理著重在數量盤點,但原料倉或半成品倉的庫存管理則以定位、狀態為主,也就是該原料或半成品目前擺放的位置,或是處於第幾道製程,這對晶圓等單價昂貴的原料來說尤為重要。
責編AJ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