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些年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每天用於生產生活的能源消耗也越來越龐大,而特種設備尤其是鍋爐設備被廣泛應用於電力、機械、冶金、化工、輕工等等行業及日常生活中,並不斷向高參數、大型化發展。
雖然通過鍋爐能實現能量轉換,可以大大緩解能源不足的情況,但是由於其工作往往需要長期處於高溫高壓的狀態,這些鍋爐一旦發生事故,非常容易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國家財產的嚴重損失。
鍋爐水垢堆積不清理,安全風險「直線」上升
蒸汽鍋爐作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鍋爐設備之一,這些年來逐漸成為了特種安全事故頻發的「重災區」。2008年6月,在雲南曲靖某地個體蠶繭加工作坊裡,就因為一臺小型蒸汽鍋爐突發爆炸事故,廠房被瞬間炸毀,甚至導致了作坊中1名工人當場被燙死。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嚴重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難道是因為工人麻痺大意,操作不當造成的嗎?然而經過特種事故調查鑑定機構檢測後發現,導致這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鍋爐內的水垢。
蒸汽鍋爐的工作實際上就是一種以其它燃料作為能源,把鍋爐本體中的水進行加熱,成為熱水或蒸汽的一種能量轉換;但是鍋爐使用的水一般都是直接引用自來水的,而在它長久與水「打交道」的過程中,就算使用最為先進的水處理和軟化水箱,也不能完全杜絕水垢的出現,鍋爐內部一旦出現大量水垢,安全風險就會「直線」上升。
可見,如果形成了鍋爐水垢,沒有進行及時的檢測和處理,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各種企業或者是大型工業中會用到鍋爐,這種工業鍋爐更是要除垢,不過目前水垢處理存在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不影響鍋爐正常使用狀態時能在線檢測。
目前國內擁有鍋爐水垢在線檢測技術的機構不多,早在2014年,廣州特種承壓設備檢測研究院的市局立項科技項目《鍋爐水垢在線檢測技術研究》就通過了科技鑑定。該研究通過一系列的數據採集、傳輸與轉換技術研究、現場應用試驗及改進等工作,突破了傳統的鍋爐受熱面水垢檢測技術瓶頸,解決了長期以來高溫環境下傳感器技術穩定性、高溫條件下數據傳輸與轉換、水垢難以在線實時檢測的技術難題,是鍋爐水垢厚度檢測技術的重大突破。
這套能夠在鍋內高溫水環境下對煙管管壁上水垢實現實時監測的在線檢測裝置,是國內首次成功開發出來的,也已成功投入到了實際應用中去,提高了鍋爐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例如2016年廣州承壓院花都辦事處檢驗員在對某建材公司鍋爐進行內部檢驗時發現,該鍋爐鍋筒底部出現兩個不同程度的鼓包,在對該鍋爐存在缺陷的部位進行了硬度測試等詳細檢測後,初步判斷鼓包原因是由於鍋爐水質不合格,水垢沉積在鍋筒底部產生過燒所致。
水質管理不到位造成鍋爐結垢腐蝕,佔不合格鍋爐的40%,表現為水質化驗設施不全,化驗藥劑過期失效,鍋爐運行期間不進行水質化驗等。上述所說的鍋爐結垢鼓包可能會致使鍋爐事故,因此必須快速響應處理相關隱患,持續跟進後續工作,最終幫助企業降低了設備安全事故風險,避免了該企業在生產中可能遭遇到的損失。
為避免鍋爐鼓包事故,廣大鍋爐使用單位應:加大水處理設備投入,對鍋爐給水進行處理,必須達到鍋爐給水符合《工業鍋爐水質》GBT1576-2018的要求;對鍋筒、集箱進行化學清洗,過程中接受清洗質量監督檢驗工作,做到定期並徹底清除水垢;此外,要邀請具備專業資質的機構定期對鍋爐進行檢驗。
重視安全生產,加大安全投入,避免事故的發生,仍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佳途徑,更多關於特種設備安全的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