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當選院士的三個關鍵詞:年輕化、多元化、國際化

2020-12-16 環球網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題:中國新當選院士的三個關鍵詞:年輕化、多元化、國際化

中新社記者 張素 董子暢

27日至28日,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相繼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並舉行院士「迎新會」。從兩份新鮮出爐的名單結合新當選院士的表態,記者提煉三個關鍵詞予以解讀。

首先是「年輕化」。

中國工程院新當選院士中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5%,意味著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

中國科學院新當選院士中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4.1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

分析指出,中國工程院與中國科學院貫徹「院士隊伍年輕化」,培養選拔出具有創新意識、活躍在創新最前線的年輕學術骨幹,有利於中國科技事業永葆活力。

「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不是創新的終點,而是創新的新起點。」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呼籲新院士們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其次是「多元化」。

中國工程院是工程科技大師薈萃之地,以今年新當選院士為例,國產大飛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多型通信衛星的研發者周志成、中國第一顆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蔣興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等,都在工程科學技術各條戰線立下「汗馬功勞」。

中國科學院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在今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中,殲—20總設計師楊偉、「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研發多種原創藥物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所長蔣華良等位列其中。

兩份名單上同樣有許多來自基層一線,或長期工作在西部邊遠地區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邵明安,常年紮根黃土高原研究土壤、水分、植被的承載力。「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本身也是一個農民。」他說。

第三是「國際化」。

除了67位新晉工程院院士和61位新晉科學院院士,新出爐的還有18人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單和16人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其中不乏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蓋姆等「重磅人士」。

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介紹,今年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數量是歷屆最多的一次,主要是為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同時擴大中國工程科技領域人才在國際上的影響和聲譽。

李曉紅透露了比爾蓋茨當選的三個原因。首先,比爾蓋茨本身是美國工程院院士,足以說明美國乃至國際工程科技界對其認可;其次,他是一位代表新興產業的領軍人物;第三,他與中國在工程科技方面有多項合作,此番當選,將促使他對兩國在科技方面的合作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科學院在堅持外籍院士標準的前提下,今年重點關注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候選人。波蘭、荷蘭、烏茲別克斯坦3國首次有科學家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其中首先是給沿線國家建造先進的基礎設施。我是學土木的,我希望能做點事情,把香港和內地的技術力量結合起來。」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滕錦光說。

值得一提的是,連日兩場「迎新會」上各有「新氣象」。中國工程院首次邀請新當選院士的家屬及主要團隊成員參加頒證儀式。中國科學院學部倡議新當選院士向盧永根學習——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夫婦將畢生積蓄880餘萬元人民幣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教育基金,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傳為美談。(完)

相關焦點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12月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科院新增選院士61人,工程學院新增選院士70人。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先後進行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等環節評審。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是今年元月啟動,在周一公布增選名單中,蚌埠醫學院1973屆畢業生陳孝平和1984屆畢業生王福生入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名單。
  • 增選398位兩院院士!近三屆兩院院士當選單位統計
    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都是兩年增選一次。據看高校統計,近三屆兩院院士共增選398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8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12人。從各高校新當選院士的人數來看,清華大學雄居榜首,共18人;北京大學緊隨其後,共17人;浙江大學位列第三,有9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均有8人;另四所C9名校當選情況分別為哈爾濱工業大學6人
  • 廈門大學戴民漢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民漢院士  戴民漢,1965年4月25日生於浙江杭州,籍貫浙江蕭山。系統研究了中國近海與主要河口碳循環,揭示其CO2源匯格局、關鍵控制過程與機理。提出物理-生物地球化學耦合診斷方法定量解析邊緣海CO2源匯格局,建立了大洋主控型邊緣海碳循環理論框架。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戴民漢的研究工作在國際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是能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充分展現領導力的中國海洋科學家之一。
  • 舟山人孫斌勇當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終於官宣!2019年共選舉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一位是我們舟山人孫斌勇。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在香港大學參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組織的李群研習課程後,孫斌勇於2001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師從勵建書院士,學習李群表示論,並於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自2005年起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以來,孫斌勇致力於典型群無窮維表示論中重大問題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三名中國學者當選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IVA)於9月23日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6名新院士,包括3名瑞典籍院士和3名外籍院士,3名外籍院士全部來自中國,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長
  • 廣東新增兩位院士 中山大學宋爾衛、戴永久當選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經過全體院士投票選舉,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名。新當選外籍院士共來自12個國家,其中美國8人,法國2人,澳大利亞、奧地利、巴基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荷蘭、加拿大、瑞典、義大利、英國各1人;哈薩克斯坦、義大利2國首次有科學家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20名中科院外籍院士中,有5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候選人當選。
  • 大連理工教授孔憲京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剛剛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院士的增選結果大連理工大學孔憲京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年共計有67名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本次增選共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比爾蓋茨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
  • 同濟大學兩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同濟大學兩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兩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http://www.huaue.com  2015年12月10日  來源:同濟大學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當選中國院士,當選卻院士留任中國
    當地時間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當年當選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國院士名單。其中李愛甄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她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女性科學家。院士對大多數科學家來說意義重大,他不僅是一個頭銜,更是光榮學術榮譽和科學家學術成就和無私奉獻的專業認可。
  • 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當選中國工程院士
    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當選中國工程院士 2013-12-20 13:05:12 來源:中國紡織報 12月19日,從中國工程院傳出消息,中國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已順利結束
  • 中山大學:宋爾衛、戴永久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中山大學宋爾衛教授、戴永久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宋爾衛院士簡介這些系統性創新成果為靶向腫瘤微環境及針對實體腫瘤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與新策略。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Cell、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曾兩度入選全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08年及2018年),並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42歲當選院士,一門三才子,他是2019年當選的最年輕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在名單之中,年紀最小的是42歲的孫斌勇,專業領域為基礎數學,工作單位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雖然從院士當選的年齡來看,不是最小的當選者,但是也是比較年輕的院士當選者之一了,並且這位新科院士及其家人也是當地的傳奇!孫斌勇,1976年11月出生於浙江省普陀區六橫鎮雙塘社區孫家村,母親是劉雅娣,提起這個名字,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她了不起,養育了三個優秀的兒子。
  • 工程院增選33名新院士 3位港臺科學家當選
    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的陳肇隆當選為醫藥衛生學部院士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吳晶晶)兩年一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29日揭曉,共有33名傑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次增選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721人。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幹介紹,新當選院士的平均年齡為60歲,其中50歲以下的7人,佔新當選院士人數的21%。年齡最小的44歲。新當選院士中有7位是工作在廠礦、企業第一線的工程技術專家,有1位為女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 張侃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的第17屆第三世界科學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Developing World,簡稱「TWAS」)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張侃研究員當選為TWAS院士,成為中國心理學界和我所第二位TWAS院士。
  • 兩院新院士名單公布,南京高校4位教授當選
    今天,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院士名單。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了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其中,有4人來自南京高校。
  •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
    中國九大最年輕化學院士,你認識幾個?近些年院士年輕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在不停的崛起,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最年輕的化學院士們。香港無機化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應邀在國內多所大學當客座教授。任詠華中國最年輕的女院士任詠華,女,1963年2月生於香港,198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系,1988年獲該校博士學位。
  • 吳志強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11月27日上午正式公布,我校吳志強教授當選。喜訊傳來,同濟廣大師生及校友歡欣鼓舞、倍感振奮。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綜合方案總規劃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城鄉規劃學科評議組第一召集人,曾任全國城鄉規劃學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亞洲規劃院校聯合會主席,世界規劃院校聯合會首屆聯席主席。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教授吳建平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清華新聞網消息,英國皇家工程院9月30日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教授當選2019年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吳建平院士成立於1976年的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由工程科技各領域的專家組成。當選皇家工程院院士被視作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其每年接納的新院士最多不超過50位。
  • 和德宇航總裁周大創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記者徐紅)國際宇航科學院(IA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大創位列其中,榮幸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終身院士。
  • 調查:中國生活者趨年輕化 「活力」「心態」是關鍵詞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最新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生活者積極接受年輕一代的影響,年輕化的社會現象不斷擴展。同時,對於「年輕人」的年齡上限拓寬至40歲以下,「活力」「心態」「有朝氣」等關鍵詞是「對年輕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