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我潛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個月的名媛觀察者》高居熱搜,上海名媛群相關話題的閱讀量已超過14億。
交500元入群,有一個10萬的資產證明,你就是「魔都名媛」,而「名媛」的日常,就是拼拼拼,拼租的愛馬仕包包,拼高端下午茶,甚至拼絲襪……
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彰顯「品質」,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很多人更重要的是為了遇到真正成功的闊少。
那麼借假真的可以修真嗎?
當然,大多數人都很鄙視這種行為,內心是不希望這樣做起作用的,然而它之所以能成為一條產業鏈,甚至在曝光之後,依然沒有受到影響,顯然有它合理的部分,為什麼呢?這源自心理學上的3個重要的效應。
首因效應
首因,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就是第一印象效應。人的心理有一個「缺陷」,就是首次接觸一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最為深刻,甚至很難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次相親見面的人常常會絞盡腦汁裝扮自己,名媛們甚至借包包,借車子,借衣服等來營造第一感覺的完美。
我有一個朋友,愛情的開始就是因為,老公第一眼見她時,她剛好在一個路燈之下,昏黃的燈光和周圍的漆黑,顯得朋友有種仙女下凡的感覺,於是就愛上了,現在兩個人結婚已經有了寶寶,可見第一印象非常關鍵。
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是指對一個人的某種優點,或者缺點產生深刻、突出的印象後,這種優點或者缺點,會像月暈的光環一樣被誇大。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腦沒辦法記住所有的細節,只有通過「以偏概全」來減輕自己的記憶負荷。
這就揭秘了為什麼「名媛」會在飯局或朋友圈中不經意營造各種人設,比如有愛心,關愛小動物、愛看書,有文化、或者做什麼很專業等等。
有網友曾深扒,發現兩位天王嫂方媛和Luna宣雲就很有可能來自一個所謂的名媛培訓班,培訓班會帶他們手把手經營人設,比如放生動物、烘焙插花、健身滑雪等等,這就是在利用「光環效應」自我塑造。
同體效應
同體效應也就是自己人效應。社會心理學家紐卡姆研究提出,態度和價值觀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間的吸引力就越大。相似性是人際交往很重要的吸引因素,所以,名媛能通過營造自己富裕高雅的形象來認識看起來同一層次的真闊少。
然而,有了這3個心理效應,「名媛們」是否就可以借假修真了呢?
其實,這些效應能提供的最多只是認識的開始,認識之後愛情裡依然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而後面的路更多的則要靠真正的理解與親密。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的理論,愛情裡激情的元素平均不到30個月,激情過後才是真正考驗情感和是否能走向承諾的關鍵。
更深層次來講,我們每個人的體驗都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生活層面,還有一個是生命層面,拼出來的「名媛」增加的不過自以為重要的生活層面,然而生命層面的智慧是無法拼出來的,這反而是愛情後期更重要的部分。否則,就只會不斷開始,再不斷結束。
所以,與其把時間都花在裝扮生活層面的絢麗,不如多點心思去拓展自己生命層面的深度,畢竟,愛情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祝你幸福,也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情感裡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