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對託出生命的光彩。"——桑塔亞那
西方文化中有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叫做"蘇格拉底之死"。蘇格拉底的地位之於歐洲就如同孔子的地位之於我國一樣,他的徒弟柏拉圖還特地寫了一本《斐多》來描繪蘇格拉底受死當日與其門徒就生死、靈魂、智慧、快樂等問題進行討論,《斐多》對西方文化影響之深幾乎沒有另外一本著作能夠相提並論。
蘇格拉底是不怕死的,因為他是為真理而死,為理想而死,看過《斐多》後就能夠明白,他們這種哲學家對於生死的概念跟我們常人並不一樣。但普通人有幾個能做到這點呢?幾乎沒有。
"安樂死"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對,就是蘇格拉底在的那個年代。
估計受蘇格拉底之死影響太大,他的徒弟柏拉圖以及徒弟的徒弟亞里斯多德(這仨被稱為"希臘三賢")都很贊成安樂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甚至認為可以將自殺作為接觸一些無法治癒的痛苦的"良藥"。
自1935年第一個自願安樂死合法化委員會在英國成立後,之後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比利時等國家都紛紛出現了自願實行安樂死協會。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有太多放不下的任何事,我們熱愛這個世界,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一個人會選擇放棄生命,那一定是因為活著太難受了,日本一名叫做小島美奈的女子正是如此,在日本紀錄片《她選擇了安樂死》中,就完整記錄下來了小島美奈選擇安樂死的全過程。
小島美奈可以說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她從韓國留學歸來一直從事翻譯工作,屬於高薪資人群,但工作又很自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做她想做的事,比如說慈善。在2015年的時候,48歲的小島美奈已經辭去了翻譯工作,進入福利院照顧孩子們,提前開啟了自己的"退休生涯"。
可就在生活平穩又溫馨的發展時,小島美奈迎來了驚天噩耗,她被查出患有多系統萎縮症。這是一種沒有特效療法的病症,可以理解為加強版帕金森,但比帕金森嚴重得多,發作時那種深入骨髓的疼痛足以將任何人逼瘋。
患病後的小島美奈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自己身體更加虛弱,她實在是太痛苦了,因此多次選擇自殺,可每次都被家人所阻止。3年過去了,小島美奈沒有任何好轉,反而身體上的折磨加上心靈上的痛苦使得她形如枯槁,也是這個時候她的家人終於意識到,阻止她自殺反而才是真正的在"折磨"她。
2018年11月,小島美奈的家人終於決定尊重她的選擇,由於日本並不承認自主安樂死的合法性,因此她在2個姐姐的陪同下飛往了瑞士,並確定好了安樂死的具體細節。
瑞士的安樂死是需要自己操作的,鏡頭直面記錄下了這一切,從小島美奈打開藥物點滴開關開始,不過短短4分鐘的時間就告別了這個世界,經歷了從清醒到死亡的全過程。房間外的2個姐姐痛哭不止,但直到閉眼那一刻小島美奈的嘴角始終保持著微笑,在她還保留了最後一絲意識的時候,說出了最後2字遺言:"謝謝"。
紀錄片播出後在日本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無數人因此淚崩,他們既是心疼眼睜睜看著親人赴死的2個姐姐,也是替終於能夠結束痛苦的小島美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