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以上,心臟病高發!看似正常的幾個表現,可能潛藏著心臟猝死危機!

2020-12-25 北青網

心臟性猝死

根據資料顯示,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因心臟問題猝死人數可高達54.4萬,是全世界發生心臟性猝死人數最多的國家!很多平時身體看似健康的人,竟然也會發生猝死。這是怎麼回事?

案例

郭先生今年48歲,平時身體健康,9月6日在單位曾發生暈厥倒地,沒過多久自己醒來了,就沒在意,下午回到家,晚飯後再次突發意識喪失,暈厥倒地,家屬緊急撥打120,患者大約1分鐘後甦醒,但意識模糊。

120急救車趕到後,患者在家屬攙扶下上車,到達當地醫院後再次突發意識喪失,醫生判斷為心臟驟停,隨即進行心肺復甦,經搶救後雖恢復心跳和自主呼吸,但處於昏迷狀態。

9月7日轉到北京安貞醫院,心電圖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脈造影顯示左主幹末端90%狹窄,前降支近中段60%狹窄,迴旋支開口75%狹窄,鈍緣支開口90%狹窄,右冠脈中段完全閉塞。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直看著健康的郭先生,突發如此嚴重的心臟疾病?

心臟病高發年齡在45歲以上,現場參與活動的兩位觀眾,女士59歲,男士79歲,都屬於心臟病高發的年齡。女士知道自己有冠心病,但不知道有沒有動脈狹窄,男士有高血壓。這兩位都是看似健康,卻是有心臟性猝死高危因素的人。

回過來看郭先生,他也有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只不過自己不太重視:

48歲,超過了45歲心臟病高發的年齡;作息很不規律,因為久坐、很少運動,加之飲食不節制,所以體型肥胖

雖然沒有診斷過糖尿病,但空腹血糖一直偏高;有家族史,父親在50多歲的年紀發生了腦梗死;血脂高,化驗顯示總膽固醇為5.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達4.00mmol/L,都超出了正常值;

這些高危因素可能表現在身體上不痛不癢,容易被忽視,但它們合在一起,就造成了郭先生這次突發性的心肌梗塞,差點要了他的命。

為什麼說「看似健康」的人發生猝死更可怕?

心臟病的老病號因為長期慢性的折磨使他的心臟產生了代償,不容易發生猝死;但看似健康的人,血管是在一個慢慢地狹窄中突然閉塞,沒有代償的機制,自恃身體強壯,不注意保護心臟,一旦心臟缺血很容易發生猝死。

血管痙攣與吸菸、過量運動等因素有關。

長途奔波、生活不規律、熬夜、飲食不節制,高糖高脂

這些情況,也都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的痙攣,剎那間,心臟可能就會發生心肌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搶救就容易發生猝死。

心臟要是出現「一座橋」,那就是一個壞事!這座危險的橋就是心肌橋,正常的血管是走在心肌的外面,但如果出現了一座心肌橋壓在血管上,那麼心肌每次收縮都會壓到血管,一旦心跳過快,這跟被壓的血管遠端可能就沒有供血了,容易引發猝死。

每100個人裡大約有4個人患有心肌橋!

但它的隱匿性很強,正常心率下不易猝發心臟事件,而如果是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就容易發生心肌橋引發心臟血管缺血的問題。

心肌橋的不特異症狀:心慌、氣短、胸悶。冠狀動脈CT、冠脈造影檢查可以確診心肌橋。

好好的心臟為什麼會長出橋呢?

心臟的血管一定要在心肌的外面行走,如果變成在心肌的裡面行走,那麼就發生了心肌橋,這是先天遺傳因素造成的。有淺肌橋和深肌橋,深肌橋壓得更嚴重,更容易導致猝死。

如何讓「冬眠心肌」醒過來?

氣球代表心肌細胞,人的心肌細胞是不能再生的,正常的心肌細胞十分飽滿,而血管堵塞後,會導致一部分的心肌細胞壞死,還有一部分可能進入「冬眠」狀態,當血管打通後,冬眠的心肌可以再醒過來。

這種有冬眠心肌的心臟就是存在猝死危險的,自己可能發現不了,需要科學的儀器才能發現,比如心電圖、心臟超聲、派特CT等。

專家為我們介紹了一種新技術,可以介入無植入打通血管,具體介紹如下視頻所示:

研究顯示:中老年人,包括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人,無論過去的體力活動水平和已確定的風險因素如何,都可以通過增加身體活動來獲得延長壽命的好處。

運動沒有早晚,但越早運動獲益越大,運動的強度也要有個度,適可而止,過度或者劇烈的運動反而也會對心臟產生不良的影響。

在人群層面,與缺乏運動的人相比,滿足和維持最低推薦的體力活動(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千焦/公斤體重/天)可以預防潛在的46%死亡。

方法一:

中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每天至少散步20分鐘。

方法二:

中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每天至少遛狗35分鐘。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具體的運動方式、強度和時間,建議可以諮詢專業人士,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

責任編輯:常林(EK008)

相關焦點

  • 出現這幾個警訊,狗狗可能得了心臟病……
    其中,由於老年犬的心臟瓣膜多發生退化,更是心臟病的高發群體。 狗狗常見的心臟病種類及高發犬種 先天性瓣膜發育不全 先天性的瓣膜發育不全,導致血液無法有效輸出,可能造成全身性缺氧。通常在年輕時就會有明顯症狀並被診斷出。 2. 心臟瓣膜病變 最常見的心臟病類型。
  • 拼多多員工猝死:年輕人猝死高發的6個原因,你必須知道!
    ,心臟驟停不幸離世,年僅27歲餓了麼配送員韓某偉猝死,年僅43歲......據統計,近十年來,年輕人突發心梗的概率頻次逐漸上升,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分鐘都有人猝死。其中43%發生在40歲以下,心臟病、猝死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什麼是猝死?
  • 40、35、30…記住這幾個數字,搞定缺血性心臟病猝死一級預防
    核心提示:猝死預防中,通過危險分層識別猝死高危患者至關重要,但多數的危險分層過程都比較複雜。今天我們通過40、35、30這幾個簡單的數字,來梳理下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猝死一級預防。   缺血性心臟病,臨床常見為冠心病,與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等非缺血性心肌病一樣,具有一定的猝死風險。
  • 25歲,年薪30萬,猝死!心臟猝死前的4大徵兆,你有嗎?
    可能還在和周公約會吧? 同樣的時間,在深圳,一個25歲的年輕人猝死了! 而今,當猝死的消息傳來,親朋好友都很震驚,無法相信。畢竟……他只有25歲。 這些年,關於中青年人猝死的報導屢見不鮮,我們在感嘆生命脆弱的同時,也在反思為何都市白領猝死高發? 關於猝死,你需要知道: 1.
  • 猝死,離我們一點都不遠!
    資料顯示,美國每年心臟驟停的發病人數在45萬人,超過腦卒中、肺癌、乳腺癌和愛滋病這些疾病發病人數的總和。在中國目前每年心臟猝死的超過50萬例,每天猝死的人數在1500人左右,平均每1分鐘就有1人會猝死。
  • 心電圖和心肌酶是心肌梗死,為什麼心臟造影正常?能排除心臟病
    49歲男性,急性心肌壞死,做完造影,血管完全正常,怎麼回事? 大部分冠心病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冠脈狹窄引起的缺血,冠脈痙攣是沒有固定狹窄,但血管因因各種原因導致血管一過性收縮也同樣會引起心肌缺血,其臨床表現和危險性和心絞痛/心肌梗死一樣。 這個病例告訴我們心臟冠脈造影正常,也不能排除心臟病。
  • 醫學院院長猝死,年僅58歲!從疲勞到猝死,早有6個信號提醒你
    2020年9月4日上午7時45分,我國分子影像學主要開拓者之一、濱州醫學院院長王濱突發心源性猝死,永遠的離開了他熱愛的醫學事業,享年58歲。 學院一名老師表示:「昨天上午還一起拜訪了一位老教授,沒想到竟是我們的最後一面」,其學生也紛紛表示「太可惜了」。
  • 65歲女子後背痛看門診,4小時後猝死!只因忽略了這些心臟檢查
    最近,有關心梗猝死的新聞有點多,繼《巴啦啦小魔仙》女主角跨年夜因突發心梗去世不久,某電商平臺一23歲女員工又在深夜下班回家途中猝死,使得人們談及心梗猶如洪水猛獸。
  • 什麼症狀說明心臟不好 心臟病可能被它們觸發
    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猝死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導致猝死的最直接和密切因素多與疾病有關。對於青少年來說,猝死的第一大殺手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冠心病是老年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此外,其他心臟病,如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惡性心律不齊等,也是導致猝死的原因。青年人猝死有幾大特點:1.預警症狀少,只有少數的患者有胸悶、不適等症狀。
  • 心臟不好,睡眠知道!睡覺時有4種表現,警惕心臟病來臨的信號
    而如若在生活中心臟一旦受損,那就會危及各器官和組織健康,甚至是導致患者突然猝死。有臨床數據表明,大部分心臟病多是在夜間出現的。這是因為夜間體內的迷走神經相對興奮,會刺激冠狀動脈收縮、心臟壓力負荷加大,所以心臟病也容易出現;如若在睡眠時有以下四個表現,可能就是心臟病到來的信號:1、失眠、睡眠中斷對於心臟功能較差的人來說,容易出現心慌、盜汗等表現,導致患者很難進入睡眠狀態
  •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高發人群?春節期間該如何預防?
    完全是免費鼠年前夕,噩耗傳來,2019年12月29日,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李永鴻不幸猝死,讓人痛心惋惜!一名優秀的醫生就這樣和我們不辭而別!因猝死離世,這並非個案,在此之前,有很多醫務人員猝死的報導。有人問,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高發人群?春節期間,該如何預防猝死?
  • 猝死發生前,身體會有什麼感覺?5個症狀太危險,早知道早預防
    近日,餓了麼43歲外賣員在送外賣途中猝死,拼多多一名員工凌晨下班猝死,這一件接一件的猝死事件立即引發全網關注。 此時正值冬季,晝夜溫差、室內外溫差大,人體血管彈性也受到影響,是猝死的高發時期。很多看起來身體不錯的中青年,倒地後卻不省人事,那麼猝死前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 熬夜或為猝死誘因 專家支招如何自救
    近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另有網傳一23歲網際網路企業員工,連續加班後在下班路上猝死離世。在逝去的生命面前,我們提出了關於猝死的8個問題……1、什麼是猝死?【同期】北京天壇醫院心臟及大血管病中心學科帶頭人 金澤寧猝死應該是首發症狀,從患者感覺到不舒服,到死亡一個小時之內的這種過程,稱之為猝死。
  • 12歲竇性心律,上網查是正常心臟?醫生:不代表沒有心臟病
    12歲竇性心律,上網查是正常心臟?而心率就是指速度頻率,這個簡單,就是說一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就叫心率,比如60次/分,80次/分,100次/分。四、竇性心律也有不正常的時候比如我就是竇性心律,但心率太快或太慢,比如心率100次以上,比如心率50次以下,那麼就叫竇性心動過速,或竇性心動過緩。這時候的竇性心律也可能是疾病導致的。
  • 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軍?
    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很多人可能對統計數字不太關心,但身邊的實際案例卻在屢屢發生。只有心臟病患者會猝死?一旦發生猝死應該如何急救?這篇文章統統說清楚……只有心臟病患者才會猝死?
  • 女性心臟性猝死風險評估_健康界
    SCD通常是男性較女性高發,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年輕人與老年人發生SCD的相關心臟病原因不同,年輕個體發病原因主要為離子通道病、心肌病、心肌炎等,而老年人群則以慢性退行性疾病為主,如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
  • 45歲男子地鐵猝死!忠告:猝死發生前的2個信號,不要再忽視了!
    據初步了解,這名男子45歲,山西人,在京做銷售業務。9月20日,從安徽遠到南京打工的50歲保安大叔,在連續上了20天的長夜班後,不幸於睡夢中猝死;9月9日,黑龍江一高中教師在教師節前猝死講臺,年僅47歲,學生表示老師常年都是睡得晚起得早;9月5日,臺灣金曲獎歌手嚴詠能表演時突然倒地,搶救40分鐘後不幸離世,終年50歲。
  • 猝死高發期,牢記身體8大「求救」信號
    最近猝死事件頻發,安徽省立醫院章琦醫生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上班途中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逝世,年僅40歲;拼多多員工下班路上、餓了麼騎手送餐途中倒下……
  • 浙江街頭籃球賽,27歲小夥倒地猝死,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猝死
    浙江街頭籃球賽,27歲小夥倒地猝死,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猝死 2020-08-14 1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看似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猝死?
    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猝死,成為很多人的健康焦慮。 《2020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有 53% 的人曾擔心自己會猝死,在年輕的 95 後和 00 後中,有 7% 和 9% 的人經常甚至每天擔心自己會猝死,而這群人,今年也才二十幾歲。[1] 中國的猝死現狀到底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