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國外有很多高校排名機構,國外的主要有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TIMES)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等等。國內的主要有校友會、軟科以及武書連等大學排名機構。
而為什麼說國內排行機構對國內高校的排名更加貼合實際呢?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首先,就是國內的排行榜對國內高校的排名,暗合了國家的發展策略,我們以軟科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行為例,具體排名如下:
從上述的排行榜可以看出,華中以及東北地區的高校前十名都有一席之地,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分列全國第七和全國第十。符合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和振興戰略。軟科2020年的排名尚未出來,不過可以預知的是,在五月中旬將會出來的排行榜上,這兩個地區的高校排名應該不差!
而其他國內的排行機構,這兩個地區的高校都有不俗表現,如武書連排行榜中武漢的武大及華科都進入了前十,東北地區的吉林大學也進入了前十。可見一個國家提出來的戰略也不可能是句空口號,總會付諸行動,從這幾年武漢的不俗發展就可見一斑。
其次,與對於國外的排行榜重點關注論文數量以及學校聲譽來說,國內的排行機構更加重視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以及科研產出,這是符合當前中國的實際國情的。畢竟,我們的高校起步要比國外晚的多,所以人才培養才是中國當前最首要的任務,這是其他機構無法取代的,科研相對來說還有各種科研機構可替代,但是高校人才培養基本上處於無可替代的地位。
第三,從美國國家的排行榜來看,每個機構的排行榜都是為本國的高校特色量身定做的。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和美國的高教相近,儘管都是偏重論文數量和學校聲譽,但是兩國的排行榜差異卻比較大的原因,每個國家的排行榜都傾向於自己的國家,看的是為自己國家做出的貢獻。也就是說國外的排行榜更傾向於那所高校對他們國家的貢獻大,國內的排行榜則是傾向於對自己國家的貢獻。
第四,國內高校將辦學規模納入學校綜合實力的考評範圍,更加符合中國當前的辦學實情。可能要說辦學規模不屬於高校實力的一部分,這種說法個人不敢苟同,因為一所高校的辦學規模大了,就能夠有更多的資源供學生使用,對學生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一所大學的學科齊全,在學校裡面能夠感受到各種學術氛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這類高校的理科生如果想了解文科或醫學類的知識在本校就可以獲取渠道(如通過查看其他學科類的專業課,在業餘時間是可以直接去聽課的),而不必另尋他路,反之也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一所綜合性大學的學生的發展會更加全面,更容易出帥才,而但可學校更容易出的是將才。
另外,國內的排行機構給出的排名和學科評估的結果更加相似,儘管國家不支持進行所謂的高校排名,但是學科評估確實官方對我國高校各個學科的認可,也可以算是變相的排名了。
下面是第四次學科評估以C-為分分界點,每高一級分數是前一級的兩倍,如果在C-以下的學科則扣減5分,下圖是列出的10個及以上A類學科按照此方法得到的排名,最終得到的結果。
由此可見,相對國外排行機構來說,國內的排行機構更加了解國內高校,給出的數據更加符合中國高校的實際情況。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外人更加的了解自己。
對於國內外排行機構哪個更加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各位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也希望大家多多點讚關注,祝各位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