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不再是老年人專利 年輕女性成主力買手

2020-12-20 三九養生堂

「網際網路+」浪潮之下,保健食品行業發生變革。從前兩年開始,O2O健康養生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新消費模式推動更多年輕消費群體加入其中。隨著中產階層的擴容以及整個保健品消費年輕化的趨勢不斷加強,整個保健品行業都在加碼和多元化,行業格局在不斷變化,呈現新發展業態。

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張詠指出,國家層面對大健康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健康中國2030」規劃提出,保健食品備案制實施等政策利好,也驅動了包括養生保健品在內的大健康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此時,無疑是行業發展好時代。

年輕女性正成為主力買手

以前大家都認為健康養生是老年人才關心的事情,但網際網路數據告訴我們,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正成為健康消費品的主力買手。

由淘寶網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大數據商業報告數據顯示,作為食品中銷量增速最快的保健品,女性是保健品消費主體,其中22歲到50歲的女性貢獻保健食品總銷售額的近六成份額,除去一部分人群是買來自己消費,剩下一部分是用來送禮。且年輕女性消費群體(18到28歲)在整體保健食品市場所佔份額在提升。這部分消費者將是健康食品類商家重點覆蓋的目標人群。

去年2016年「雙11」全球購物狂歡節中,一海外營養膳食品牌在11月11日下午的交易額就超過千萬元,增長超過200%,創下運營以來的銷售量峰值。既反映了國人對於進口保健品的追捧,也印證了年輕群體正在成為該領域主力消費人群的現狀。

《2016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也顯示,網上購買藥品、保健品等人群中,25至34歲人群超過一半,達到50.2%,其次為35到49歲人群,達到26.4%。醫藥電商根據中青年人的消費習慣定向推廣,從不同類型產品的銷售份額上來看,年輕人消費多的產品確實取得了比較好的推廣成果。

張詠談到,保健品行業規模約在千萬億左右,這塊大蛋糕正向細分市場發展,且正在向年輕消費群傾斜。由於工作壓力大和亞健康現象的社會化蔓延,青壯年群體對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美容養顏等方面保健品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一消費主體群更容易受網絡影響。保健品企業70%都開展了網際網路、微信渠道銷售。

大牌保健品牌均發力電商與網際網路渠道:包括腦白金、安利、湯臣倍健、碧生源、禾健、宅易購、益生康健等;健康元、同仁堂、廣藥白雲山、紅桃k等保健品大咖也都進入微商。各大保健品B2C電商,年增長率普遍能夠達到30%-50%以上。

業內專家預測,隨著保健品消費結構的變化,未來這一塊市場發展空間佔比將會繼續擴大。

保健品行業加速變革

根據一份保健品市場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自2006年以來,膳食營養補充劑(非直銷領域)每年市場規模以20%-40%的速度增長,2012年市場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中國保健協會預測,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規模未來10年內將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長,有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膳食補充劑市場。

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張詠談到,2016年「健康中國」正式列入「十三五」規劃,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指南》等多重利好政策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正成為極具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的「朝陽產業」。

與此同時行業監管也在加強,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在此之前,保健品行業已有多部監管規則下發,如今年5月2日發布的《保健食品備案工作指南(試行)》,以及於201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等。

巨大的機遇面前,醫藥企業紛紛「加碼」保健產業,包括上海醫藥、天士力、金達威、金城醫藥、江中藥業等多家藥企也都在保健品行業進行了布局。較早涉足保健品業務的江中藥業,現在保健品業務在主營收入佔比超過了10%。張詠介紹,本土企業康美藥業也在大健康領域做出規模,公司投資數億元在廣東普寧擴建保健食品生產車間,同時收購業界知名的天然健康食品與綠色保健食品生產製造商麥金利實業,進一步擴大了優質保健食品的品種規模。

不少對保健品嗤之以鼻的消費者也在慢慢接受著保健食品從「藥態」向「食品態」的過渡。更多對保健品副作用頗為擔憂的消費者,將更認可具備中醫養生作用機理的保健食品。新《食品安全法》出臺後,由於保健食品法律定位被明確將極大鼓舞新投資者湧入,同時由於管理方式的改變將迫使部分企業不能適應而退出市場,行業將出現新陳代謝加速的新景象。同時,在社會老齡化和慢病失控的大背景下,中國營養保健食品行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新品牌新科技將脫穎而出。在領頭羊帶領下保健食品行業將拉開通向2.0時代的序幕。

外界普遍認為,國內保健食品行業監管日益收緊,保健食品的發展也將在有序的形勢下步入快車道。

業界聲音

「黑色」保健食品衍生出幾十億元產業鏈

政府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對行業來說無疑是利好。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特殊貢獻專家賴來展教授有「黑色食品之父」之稱,他從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關注研究食品中的營養價值、關注保健作用。並由此衍生發展出一條幾十億元大產業鏈。

在養生治未病領域,祖國醫學是一個有待不斷挖掘的寶庫。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青蒿素研究靈感來自東晉葛洪創作的《肘後備急方》。同樣的,賴來展的「黑色食品」研究也源於中醫「五行」哲學思想,他提出了食以色為首,營養優先的原則。經過20多年的研究,賴來展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食物的顏色與其營養價值之間有著特定的關聯——食物顏色愈深,其健美益壽的功能愈高。賴教授介紹,「近日,河源地區一扶貧項目就依託『黑色食品』理論,開發出桑葚、黑米、紫淮山種植,以及開發出桑葚、黑米保健酒等」。

賴教授談到,中醫藥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養生、預防治療疾病。不少保健品都利用藥食同源中藥材開放出養生產品,比如人參、蟲草、丹參、羅布麻等。

相關焦點

  • 90後成保健品消費主力:市場魚龍混雜,別被「健康焦慮」綁架
    例如2018年底丁香醫生發布的公眾號文章《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在輿論場上掀起了巨大的風浪,有關保健品詐騙老年人的新聞也經常在媒體報導中出現。此外,據消協數據,2019年保健食品投訴量超8000件,同比上漲13.61%,較之2015年已經漲了3.5倍。
  • 90後養生焦慮推動保健品新一波崛起
    前不久,微博上了熱搜的「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讓不少年輕人找到了組織,「原來不止我一個人不敢看體檢報告」幾乎成了每個90後的共同心聲。不敢體檢,體檢後不敢看報告,這實際是90後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不自信,也說明大家認同:生活不規律,身體亞健康。  在縣城基層單位工作的張銘告訴記者,加班多,壓力大,辦公桌和背包裡都常備護肝藥,降壓藥。
  •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佔比超過25%
    現在營養保健品的購買者中,「90後」越來越多,佔比超過25%。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眼部保健類產品,銷售同比去年618增長4126%,蛋白粉同比增長751%、維生素類產品同比增長387%,其中95後、00後成消費主力,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26%。
  • 褪黑素、抗糖丸……90後養生焦慮推動保健品新一波崛起
    前不久,微博上了熱搜的「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讓不少年輕人找到了組織,「原來不止我一個人不敢看體檢報告」幾乎成了每個90後的共同心聲。不敢體檢,體檢後不敢看報告,這實際是90後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不自信,也說明大家認同:生活不規律,身體亞健康。在縣城基層單位工作的張銘告訴記者,加班多,壓力大,辦公桌和背包裡都常備護肝藥,降壓藥。
  • 4500億元保健品消費市場,如何打造90後的「新養生主義」?
    健康焦慮讓保健品成為年輕一代的親睞,代購和海淘的便捷,也促進了年輕一代對保健品的需求。2019年天貓雙11數據顯示,保健食品成為全網銷售冠軍,超過800個品牌的保健品合力拿到進口品類銷售第一。據天貓國際統計,90後年輕人佔進口保健品消費者的24%。
  • 記者調查:保健品成雙十一年輕人首選,專家:不要把保健品和保健食品...
    記者調查:保健品成雙十一年輕人首選,專家:不要把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混淆,年輕人還需做到合理飲食 2020-10-30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什麼老年人對買保健品樂此不疲
    賣保健品一般哪些行為屬於犯法1、冒充專家教授,高價賣藥不少賣保健品的都會冒充專家,然後虛假宣傳自己的保健品,讓老年人買藥。這些都屬於違法行為為什麼老年人樂此不疲保健品且不說人老隨著身體機能下降,不少人都更加渴求健康,就說現在不少老年人,都是空巢老人,兒女繁忙,自己退休在家沒事情做,需要很多事情來打發時間,也普遍缺乏親情關懷。
  • 老年人該不該用保健品
    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局限於老年人,但是老年人這個群體有其特殊性,故單獨列出來討論討論。首先要明確兩個問題,多大年齡屬於老年人?一般來說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第二個問題,什麼是保健品?日常說的保健品一般是保健食品的通俗叫法。
  • 保健品洗腦式營銷如何坑害老年人
    內容提要近年來,大家對保健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部分保健品生產商、經營者誇大宣傳、虛假宣傳,以「洗腦」式營銷坑害老年人。同時,保健品的營銷手段和銷售途徑更是花樣百出,有的甚至處於監管盲區,對老年人欺騙性、危害性極大。老年人亟需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和健康觀。
  • 公安部明確:這些賣老年人保健品的是騙子!趕緊告訴爸媽
    蜀黍經常打電話給爸媽但有時候還是阻擋不了爸媽買「神齊」保健品的心啊趕緊讓爸媽看看公安部的最新通報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太多了別再上當了12月20日上午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以來公安部部署打擊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詐騙犯罪工作成效
  • 半島調查丨靠吃「藥」養生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
    「因為這種狀態我改變不了,只能去買一些營養品保健品,我可不希望自己年紀輕輕身體就累垮。」 年輕一代對於健康的意識普遍提高,尤其各大網絡平臺都會有保健品的分享,像「25歲後必須要吃的保健品」、「20+女孩變美必吃清單」等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害怕衰老,也害怕壓力下的亞健康狀態,保健品成為了一種不費力的「健康」方式。
  • 半島調查丨靠吃「藥」養生,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
    「因為這種狀態我改變不了,只能去買一些營養品保健品,我可不希望自己年紀輕輕身體就累垮。」 年輕一代對於健康的意識普遍提高,尤其各大網絡平臺都會有保健品的分享,像「25歲後必須要吃的保健品」、「20+女孩變美必吃清單」等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害怕衰老,也害怕壓力下的亞健康狀態,保健品成為了一種不費力的「健康」方式。
  • 2000億的保健品行業掏空老年人,子女的關心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對於老年人的各種套路,層出不窮,我們農村這邊還好點,老年人一般不會在保健品這方面支出,但是只要一上當受騙,那就是全部的積蓄!8旬老人去世床下塞滿14萬保健品,很多都是過度推銷讓老人買的,真的特別恨這些個騙子,他們不讓老年人告訴子女在哪裡聽課,讓老年人瞞著子女。天天冒充大學教授講保健品好什麼的,關鍵是沒有人管!
  • 保健品為何能騙到老年人?老年人怕死又有錢
    保健品騙老年人,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題。但是,透視老年人上當受騙,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保健品騙老年人,一個很簡單而且最為重要原因,就是老年人怕死。一些無良奸商,正是針對老年人的這種死亡恐懼,用保健品來騙取老年人的錢財。保健品的賣點,無疑就是保健康,而身體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個邏輯鏈是如此的簡單直接,當然容易打動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對於病痛困擾,有極其深切的感受,那麼各種保健品吹得天花亂墜的各種保健功能,就更容易打動老年人的心。
  • 30+女性日常必備保健品,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在一些社交及「種草」平臺上,存在描述誇張的保健品推廣信息。「乾貨!30+女性日常必備保健品!再不吃就來不及了!!」「50款親測!抗糖美白祛痘青汁酵素!」「90後都在吃的保健品真的有效嗎?!膠原蛋白液日常美容保健品?」不過你可能想不到,這些「親測貼」的作者可能對其推廣的保健品毫不了解。
  • 美柚:90後女性備孕佔比超40%成主力 相關食用保健品市場今年超千億
    日前,美柚聯手MobTech袤博發布的《2020中國女性健康白皮書》顯示,90後在備孕女性總體中的佔比超過四成,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主流人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升,孕期內食用營養保健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預計今年突破千億元。
  • 給老年人買保健品,我推薦這些
    尤其拜訪長輩的時候,很多人都想到了保健品。很多老年人也很相信保健品宣傳,覺得比鍛鍊和食補「見效快」。市面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門,宣傳推銷一個比一個牛。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保健品,哪些是真的有對健康有益、值得買的,哪些是需要我們避開的智商稅呢?先來說說,真的值得補的。
  • 老年人該不該吃保健品?
    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老年人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然而這一龐大群體對保健品缺乏客觀認識、辨別不清,如何引導老年人合理選購保健品值得深思。老年人該不該吃保健品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個概念——保健品,全稱「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適用於特定人群,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 坑騙老年人的幾個保健品營銷手段
    一邊是老人猛買保健品,另一邊卻是做子女的因家裡老人被非法保健品坑騙的舉報,「打爆」了全國各地工商局投訴舉報中心的電話。第五,在酒店進行各種各樣「權威專家專題講座」,老年人不明就裡,認為是有關健康養生健身的專題講座,結果通常是穿白大褂工作服的「權威專家」在敘述某某保健品實際效果怎樣奇妙、有多少榮譽資質,多少名人推薦等。第六,在公園採用會員制度的促銷手段,吸引老年人選購保健品。
  • 買保健品,是年輕人最後的倔強
    幾大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90後成為保健品消費主力,00後買家的數量相比往年也有所增長。在一份不同年齡人群的健康自評得分調查中,90後健康自評分只有6.2分,95後則為6.1分,00後更悲觀,只有6.0分。相比之下,70前的中年人們則樂天派許多,健康自評得分為6.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