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對中國經濟快速強勁復甦持樂觀態度

2020-12-13 澎湃新聞

從科爾尼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調研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信心指數透露,儘管疫情在短期內給中國經濟造成重創,但投資者還是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強勁復甦持樂觀態度。

請看詳細報導↓↓↓

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近日發布2020年外商直接投資(FDI)信心指數報告,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未來一年內FDI將急劇下降,未來將如何復甦以及何時復甦目前仍不明朗。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ll plummet in the year ahead as a result of COVID-19 and the nature and timeline of recovery remain highly uncertain, according to The 2020 Kearne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Confidence Index from global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Kearney.

本次調研開始時,新冠肺炎疫情才剛剛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當時疫情帶來的市場衝擊也才初顯端倪,世界正處於病毒大流行的邊緣。

The survey was in the field as COVID-19 was starting its deadly spread across the globe, with market shocks just beginning to emerge, and it captures a moment in time in which the world was on the brink—as it was entering a great storm.

在調研初期,也就是在病毒大肆傳播之前,商界領袖們對全球經濟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前景還是相當樂觀的。在當時看來,新冠肺炎疫情似乎僅限於在亞洲地區擴散。事實上,當時更多的投資者曾表示,相比去年,他們對未來一年的投資前景更加樂觀。

At the outset of the survey period, before the spread of the virus, business leaders were reasonably bullish about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future of direct investment. In fact, more investors said they were more optimistic about the coming year than they were last year.

然而,就在調研結束前兩周,投資者開始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捲入一場大風暴」中,不出所料,他們的信心開始全面下滑,包括對發達市場、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的投資信心,這也恰恰反映了當時疫情已經向全球迅速蔓延。

However, as investors realized they were 「entering the storm」 in the last two weeks of the survey, investor confidence predictably declined across the board—for developed, emerging, and frontier markets alike, mirroring the rapid outbreak of the pandemic.

從調研的前兩周到最後兩周,所有市場的投資吸引力得分都下降了25-33%。

Between the first two weeks of the survey and the last two weeks, scores for each of these categories of markets all fell 25-33 percent.

科爾尼FDI信心指數創始人、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主席羅德俠表示:「疫情及其帶來的經濟衝擊表明,外部經營環境發生變化的速度竟然會如此之快,帶來的影響又是如此之深刻。」

「The pandemic and its subsequent economic shocks show just how quickly and profoundly the external operating environment can change,」 says Paul A. Laudicina, founder of the FDI Confidence Index and chairman of Kearney’s Global Business Policy Council.

他說:「今年,發達市場在投資吸引力方面繼續表現良好,可能是因為這些市場在投資者優先考量的若干因素中實力較強,包括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和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等等。」

「Developed markets continue to do well this year likely because they show strength in the factors that investors tend to prioritize in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s, including an attractiv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strong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

科爾尼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常務董事、本報告的合著者Erik Peterson 提出,由於醫療基礎設施不足、財政選擇有限以及總體貧困程度較高等等,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受到的影響更大。

「Emerging and frontier markets will suffer disproportionately due to a confluence of factors, including inadequate medical infrastructure, limited fiscal options, and higher levels of poverty overall.」 says Erik Peterson,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Global Business Policy Council and co-author of the study.

從好的方面來說,投資者似乎也期待著投資氣候能有一些大變化,因為對80%的受訪企業來說,這些變化會對他們現有的FDI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On the brighter side, one area in which investors do appear to be anticipating important changes is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affecting the exis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of four-fifths of companies.

在今年的調研中,受訪者普遍都對投資氣候變化有極高的關注度,這表明氣候變化的相關問題是投資者最關心的。

The remarkable level of awareness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reflected in this year’s survey suggests that these matters are front of mind for investors,

而做好應對變化風險的準備,需要企業有更仔細的規劃和戰略性的思維。

but becoming prepared for these risks will require careful planning and strategic thinking.

60%的投資者預測未來三年會因為投資氣候變化而遭受財務損失。

A strong majority of investors—60 percent—anticipate climate change-related financial losses over the next three years.

另外,潛在FDI目的國家的投資環境影響是85%的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的另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otential FDI targets is a factor in investment decisions for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85 percent—of investors.

因此,今年的指數排名中僅三個發展中國家位列前25名:中國、巴西和阿聯,而且他們整體排名不高,與前幾年位置不變。

That’s why emerging markets capture only three spots within top 25, they are China, Brazil and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nd their overall rankings are not high, unchanged from those of previous years.

中國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處於最高的排名,這也是中國自1999年以來一直保持的成績。

China has the highest ranking among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is an achievement that China has maintained since 1999.

今年中國排名第八,相較2019年排名下降一名,也是中國自FDI指數發布以來,二十餘年間的最低排名。然而,中國依然是全球FDI前10大投資目的地中唯一的新興市場國家。

China lands in eighth place this year, its lowest-ever position in the Index. It remains, however, the only emerging market ranked among the top 10 markets for FDI globally.

中國的高排名表明,儘管疫情在短期內給中國經濟造成重創,但投資者在調研期間還是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強勁復甦持樂觀態度。

China’s relatively high position in the ranking indicates that, despite the coronavirus wreaking havoc on the country’s economy in the short term, investors were perhaps optimistic for a quick and strong economic recovery during the survey period.

科爾尼大中華區經濟與產業發展主管合伙人王宇指出,「儘管2019年以來,伴隨中美貿易爭端,出現了很多所謂『外資回流』的聲音,但是從全球產業投資者角度,中國依然保持其在FDI領域的重要性。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voices of capital reshoring along with the trade tens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201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investors, China has maintained its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FDI. 「 says Jefferson Wang, global partner and head of Kearney Greater China Government &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

為應對疫情,中國推出了一系列穩定經濟的措施,比如基礎設施項目的財政援助和企業減稅等,這些都向投資者發出積極信號。

And its economic stimulus efforts—includ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tax reductions for businesses—likely signaled to investors that the country was slowly opening back up for business.

計劃在今年年底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可能在疫情結束後的幾年裡,有助於加強區域聯繫與合作,促進區域經濟恢復和繁榮。

The planned signing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at the end of the year could also boost connectivity in the years of economic recovery following COVID-19.

此外,2020年1月1日,新《外商投資法》正式生效,確立了新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放寬了對外商在華投資的要求,標誌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已上升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新階段,這將有效提振外資企業的信心。」

Further, a new foreign investment law that ca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1, 2020 establishes a new legal framework that relaxes requirement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country— which could signal a 「new era」 for FDI in China. Foreign investors therefore have reasons to be optimistic.」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ID:jjrbwx),圖表由科爾尼提供

記者:外企頭條工作室 陳頤 朱琳

原標題:《外商對中國經濟快速強勁復甦持樂觀態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走在了全球前列,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中國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對疫情進行防控,同時實現復工復產。非洲國家應該向中國學習,通過創新的數位化手段,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兩不誤」。
  • 「海外網年終策劃①」引領世界經濟復甦,中國是「火車頭」
    2021年恰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入世20年來,中國不僅已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也是使用外資第二大國、對外投資第二大國,中國在參與全球資源配置中發揮了更重要作用。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好消息。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將為其他國家擴大對華出口提供機會。
  • 預計阿根廷經濟明年將出現強勁復甦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華輿訊 據阿根廷新大陸周刊援引阿根廷發展調查基金會稱
  • 2021:中國經濟將強勁復甦專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
    從增速上來看,目前我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較高預期主要是受低基數效應的影響,並不意味著經濟的強勢復甦;從總量上來看,2021年的全球經濟總量也僅僅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IMF更是強調至2021年底,除中國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難以恢復到2019年的經濟增長水平。這表明全球經濟走出疫情危機全面復甦的道路將比想像中更加困難。
  • 畢馬威今年中國招聘數不減新納1900名員工迎經濟復甦
    Flynn)5月13日接受CBN記者專訪,這是他成為全球主席後第一次拜訪中國。方禮彥看到了中國率先於其他國家走出衰退的跡象,並從中嗅到巨大機遇。  他認為,世界要想從經濟衰退中恢復過來,必須經歷理念和制度層面的重建,根本上是消費者、商業、投資者理念的重建,例如監管體系的重建,金融體系的重建,消費者消費習慣的重建,甚至槓桿模型的重建,英美房地產價格的重新穩定,人們信心的恢復等。
  • 中國外貿外資持續穩定 推動世界經濟貿易復甦
    在回答與在華外資企業有關問題時,針對「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傳言,高峰介紹,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2.95萬家外商投資企業中,來自日本的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高峰指出,企業以市場為導向。
  • 耶魯大學教授:中國經濟強勁復甦與美國經濟持續疲軟「鮮明對比」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史蒂芬·羅奇:中國經濟強勁復甦與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呈現「鮮明對比」【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中國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三季度GDP報告,與美國經濟停擺後岌岌可危的狀態形成了鮮明對比。」紐西蘭知名財經媒體利益(Interest)網站10月27日刊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的文章,深入比較中美兩國在抗疫理念、措施、效果等方面的差異,並高度評價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上取得的成效。文章認為,中國將引領後疫情時期的全球經濟復甦,而美國混亂的抗疫措施及疲軟的經濟狀況則令人擔憂。羅奇在文章開篇直接將中美兩國的現狀進行了對比。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市場挖掘機單季銷量分別增長-11.6%、24.8%、33.2%;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的增速變化分別為-6.8%、3.2%、4.9%。兩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呈現出了企穩回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彰顯出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也折射出中國經濟自身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春江水暖鴨先知」。年初,我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
  • 經濟數據亮眼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北大光華報告: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劉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日前發布2021年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報告稱,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社會諸多領域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復甦經驗有重要借鑑意義
    當地時間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報告結論,肯定中國採取有力措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出臺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為經濟持續復甦提供支撐,同時在結構性改革方面取得進展。第四條款磋商是IMF每年對成員國經濟表現和宏觀政策的例行判斷與評估。
  • 「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美國《紐約時報》10月1日報導說,中國的長城景區已做好接待更多遊客的準備,拉薩的酒店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00%,武漢黃鶴樓將迎來眾多遊客——這一地標性建築在一家大型旅行社「國內最熱門景點」排行榜上高居榜首。文章說,黃金周消費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經濟狀況,「發出了中國經濟復甦的明確信號。」
  • 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題:抓穩新機遇 匯聚新動能——我國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新華社記者高亢、鬱瓊源、劉夏村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全國生產活動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復,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除了關注武漢夜經濟的復甦外,多家外媒持續關注中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期待。  美媒:外商投資勢必繼續流入中國  彭博社18日報導稱,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增外商投資有望再創新高。
  • 清華大學卞永祖:中國外貿強勁復甦提振全球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外貿強勁復甦提振全球信心(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卞永祖據江蘇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消息,1—11法國《費加羅報》認為,中國11月出口增速是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這進一步確認了中國經濟的復甦。法國《回聲報》稱,中國出口已經連續6個月實現增長,11月的出口增速幾乎是10月出口增速的兩倍。這主要得益於中國醫療設備和物資、用於遠程辦公的電子產品出口大幅增加。此外,年底節慶產品、大眾電子產品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
  • 國際論壇:中國經濟復甦將帶來乘數效應
    中國在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開放合作,為穩定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加快,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根據中國官方近期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5.2%,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7%。
  •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 2020年終特稿|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
    令人欣慰的是,疫情下的眾多「一帶一路」項目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加速推進,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了一抹亮色。 「嗚——」11月25日,嘹亮的汽笛聲在位於塞爾維亞的匈塞鐵路澤蒙站響起。金色的陽光與藍色的列車交相輝映,站臺上中塞兩國工程師共同迎接駛入車站的首班列車。 匈塞鐵路只是疫情之下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一個生動縮影。
  • 「穩外資」舉措凝聚外資「向心力」外企對「投資中國」依舊充滿信心
    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部長馮耀祥介紹:「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開放一直在不斷的擴大,特別是今年《外商投資法》實施,還有國務院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也都開始實施。包括我們對外資的準入負面清單壓減到33條,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壓縮到30條。對外開放不因為國際上的波折或者保護主義而停滯,所以態勢是非常明確的。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六保』『六穩』的任務中,『穩外貿』『穩外資』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 強勁反彈!國際貿易成世經支柱
    貿易和資本流動已經開始復甦。此外,疫情期間,人與人的互動向線上轉移,由此帶來國際數字信息流動激增,推動國際網絡流量和電話量的增長,以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DHL快遞執行長約翰·皮爾森表示,「疫情危機深刻表明,全球連通性對於支持全球經濟發展、保障人們生活穩定,以及助力企業增強貿易水平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