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話裡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是咋來的?

2021-02-07 天水在線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來說明做了壞事的人是逃不掉的,遲早是要被抓獲歸案受到懲罰。其實,這句話本來的意思不是這樣的,是在長期流傳過程中以訛傳訛傳錯的。

在天水話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也說成「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意思一樣,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和尚並不住在廟裡,和尚住在寺裡,寺是佛教的場所,例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寒山寺,還有咱們天水的南郭寺、淨土寺;廟是紀念先祖或著名歷史人物的地方,例如泰山東嶽廟、曲阜孔廟、天水伏羲廟、泰山廟;觀是道家的場所,而道人住在觀裡,道觀是道士修煉的地方。道教宮廟稱「觀」或者「廟」或者「宮」,而不稱「寺」,例如北京白雲觀、周至樓觀臺、天水玉泉觀等就是研究道教文化、傳播道家文化的重要場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一語出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版的線裝雙層宣紙的《繡像濟公全傳》,說的是濟公戲弄了豪強,豪強們告狀的一句話:「……好歹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我等去靈隱寺裡討一個公道!」位於杭州的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 的靈隱寺是千年古剎,而非廟宇。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最初就是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是因為「寺」與「事」諧音,指人跑了事還沒完結,和尚跑了,但終歸要回到寺裡的。和尚是活的,寺是不動產。和尚能夠躲得起來,但是寺院依然存在,故別人仍可從寺院中找得到他。比喻人無論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終究還是逃脫不了,凡事歸根結底終歸一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寺院、廟宇、祠堂、道觀、尼姑庵等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統稱為宗教建築,這也是錯誤的。廟宇在人們的生活中到處所見,較之寺院普遍,後來以訛傳訛就成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於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後還是無法脫身。如:他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何必呢?事實上出家人跟俗人的形象不一樣,比如說和尚剃度,他即使離開寺院換上俗人的衣服也難逃眾人眼睛,因為他還有光頭,這個例子形容用走為上計的人沒有做好斷後準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事)。事實上,「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本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寺」、「跑了道人跑不了觀」的仿寫和誤寫。原本是取「寺、事」的諧音。諧音在方言俗語中運用極為普遍。呂叔湘先生說:「俗語它的靈魂是機智,卻不一定有教育作用。而這機智也往往是淺薄的,用得最多的是諧音。」(溫端政主編《<中國俗語大辭典>序》,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跑不了事是指事情仍然在而再追究其事。跑不了廟,字面本身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和尚在寺,道士在廟。不是說向寺或廟追究,而是追究「寺」的諧音「事」。和猶如天水話裡常有一句「牛吼喧天」(指嚎啕大哭、放聲大哭)(1931年《慶陽縣誌》)一樣。「吼」指大聲哭。考其本義應該最早是說「馬吼喧天」。「馬」是大的意思,即「馬勺」「馬路」「馬刀」「馬燈」「馬猴」「馬蟻」的「馬」。「牛」是「馬」的仿寫,而無所指。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與文獻記載的「躲得和尚躲不得寺」一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語源可能就是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是從其演變而來的,指躲避一時,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比喻總歸躲不過、逃不脫。語出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不願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個料理。」「躲得和尚躲不得寺」也作(1)「躲了和尚,躲不了寺」。黎明《祖國的兒子黃繼光》一章四:「胡世風遠遠地看到黃媽媽跑來,便伸著脖子,歪著腦袋,向著黃媽媽驢一樣叫起來:『你以為你躲著就行啦,你躲了和尚,你還能躲了寺。』」(2)「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梁斌《紅旗譜》一三:「運濤說,『你們不要擔心,他跑了和尚跑不了寺,跑了有我頂著!』」(3)「跑了和尚跑不了寺院」。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一四:「有的說:『你們已經跑了還怎麼處理?』有的說:『跑了和尚跑不了寺院。』」(4)「走了和尚走不了廟」。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二:「如今一聽說改革他土地,他就溜了!溜了你就別回來!走了和尚走不了廟,看你有本事守住那點地,你一走咱們就不敢動你麼?」

那麼,寺、廟、觀、庵有什麼區別呢?

寺(sì),本義是官署名。《廣韻》祥史切,去聲,志韻,邪母。之部。東漢許慎《說文·寸部》:「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從寸,之聲。」清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處。」寺字特別古老,民國時期福建閩侯人林義光(?—1932)《文源》認為金文「寺」「從又,從之,本義為持。又,像手形,手之所以為持也。之,亦聲,《邾公牼鍾》『分器是持』,《石鼓》『秀弓持射』,持皆作寺。」在曹魏時張揖撰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廣雅》中有「寺」的釋解,《廣雅·釋言》云:「寺,官也。」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皆謂官舍也。」唐代釋慧琳《一切經音義》曰:「寺,治也,官舍也。」《三蒼 》:「寺,官舍也。」 《說文》裡解釋為「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後來,寺人的官署亦也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之「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漢代,九卿中有鴻臚卿,其官署即「鴻臚寺」,大致相當於後來的禮賓司。

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漢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法師迎請到了中國,最初就住在洛陽「鴻臚寺」。後來因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歡迎,就把兩位法師留在了中國。第二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城雍門西面,按天竺僧伽藍摩樣式為這兩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這些房屋依照當時的習慣,也被東漢王朝稱為「寺」。因為寺內的經書是用白馬從天竺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命名為「白馬寺」。北宋時代由陳彭年、丘雍編修《廣韻·志韻》:「寺,漢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於鴻臚寺,遂取寺名,創置白馬寺。」於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這樣,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佛寺。白馬寺是當時朝廷直屬的行政機構,其目的是翻譯經典和指導大眾共同修行。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的稱謂越來越少,而逐漸演變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古代漢語中「寺」又有「持續、相續」的意思,就是說行政機構是永久性的,要國祚綿綿、代代延續下去。

佛教大約是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的,佛教在傳播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佛教倍受歷代王朝重視,認為佛教思想有利於國家統治,且對民眾有教化作用,所以中國的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就是希望這個場所能夠永久的存在下去。因此寺是辦事的機關,教育的機構。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的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裡面不單單是佛教經典,儒家道家的經典均有收藏。很多大儒,像朱熹、王陽明等,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掛單讀書。而且寺院裡定期有佛法講座,當地的老百姓都可以去聽,也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是大眾共同修行的場所。

廟(miào)有兩義:(1)宗廟,設置先祖牌位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廟/宗廟。廟同「廟」。按:今為「廟」的簡化字。廟在《廣韻》中的記音為:眉召切,去聲,笑韻,明母。宵部。漢·許慎《說文·广部》:「尊先祖皃也。從廣(yǎn)朝聲。庿,古文。眉召切。」清代大儒段玉裁註:「尊先祖貌也。尊其先祖而以是儀貌之。故曰宗廟。諸書皆曰。廟、貌也。祭法注云。廟之言貌也。宗廟者、先祖之尊皃也。古者廟以祀先祖,凡神不為廟也。為神立廟者,始三代以後。」清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周制天子七廟,太祖四親之外,有文武世室二祧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其制太祖廟在中,昭東穆西,皆別為宮院。凡親過高祖,則毀其廟,以次而遷。」《字彙·广部》:「廟,俗廟字。」《康熙字典·广部》(標點本):「廟,《字彙》俗廟字。(廟)〔古文〕庿,《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眉召切,苗去聲。《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廟也。《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注》:夾室前堂。《疏》: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又《六書故》:宮前曰廟,後曰寢。今王宮之前殿,士大夫之廳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寢廟。傳曰:夫鼠不穴寢廟,畏人故也。猶後世言廟朝,廟堂也。《文中子·禮學篇》:山澤有廊廟之志。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廟。《史記·封禪書》: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採,於是作渭陽五帝廟。」

(2)供神或歷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廟/嶽廟/關帝廟/泰山廟/土地廟。《史記·封禪書》: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採……』於是作渭陽五帝廟。」

廟本是供祀祖宗和祈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其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變成了神社(土地廟)。廟成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諡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等。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當於紀念堂)。與廟有些相似,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場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東漢末年,興起建祠堂的風俗,抬高家族門第之風盛行。由此,祠堂日漸增多。「廟」在中國的歷史可能比「寺」更長遠,比如孔廟、關帝廟、土地廟、城隍廟等等。我們沒有聽說供關帝的地方叫「關帝寺」的,因為功能不一樣,所以稱謂也就不同。

觀是古代宮廷或宗廟大門外高臺上的建築物,又名「闕」。觀(guàn),在《廣韻》中的記音為:古玩切,去聲,換韻,見母。元部。《爾雅·釋宮》:「觀謂之闕。」晉代郭璞注:「孫炎曰:『宮門雙闕,舊章懸焉,使民觀之,因謂之觀。』」《禮記·禮運》 :「出遊於觀之上。」引申為樓閣臺榭等高大建築物。《左傳·哀公元年》 :「宮室不觀,舟車不飾。」《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大王見臣列觀。」後來特指道教的廟宇(後起義)。《新唐書·李叔明傳》 :「臣請本道定寺為三等,觀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觀道士十四。」唐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史記·封禪書》:「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公孫)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此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道士是漢朝的王仲都。他因治好了漢元帝的頑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南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八:「元帝被疾,遠求方士,漢中送道士王仲都能忍寒,遂即昆明觀處仲都。故自後道士所居曰觀。」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庵(ān)的本義是圓頂草屋。《廣韻》烏含切,平聲,覃韻,影母。《釋名·釋宮室》:「草圓屋謂之庵。」《廣韻·覃韻》:「庵,小草舍也。」《集韻·覃韻》:「庵,圓屋為庵。」後泛指一般房屋。《廣雅·釋宮》:「庵,舍也。」《玉篇·广部》:「庵,舍也。」《康熙字典·广部》:「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烏含切,音諳。《玉篇》:舍也。《廣韻》:小草舍也。《集韻》:圓屋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以後建了一些專供尼姑居住的庵堂,於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但是庵作為僧尼奉佛的小寺廟始見於宋代文獻。宋·蘇軾《怡然以垂雲新茶見餉報以大龍團仍戲作小詩》:「曉日雲庵暖,春風浴殿寒。」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和尚住的地方叫「寺」即「寺院」,道士住的地方叫「觀」即「道觀」,尼姑住的地方叫「庵」,也叫「尼姑庵」。現在大家基本上把「寺廟」當成一個詞來使用,「寺廟」也已經儼然成為佛教寺院的泛稱,但實際上,「寺廟」是「寺」和「廟」的合稱。在古時,寺和廟是完全分開的,在功能上也是有所不同。了解「寺」和「廟」的不同後就應該明白,我們到寺院應該是去學習的,而不是燒香拜佛祈求神明保佑,換個說法,寺院並不是從事迷信活動的場所,而應是啟迪人智慧的地方。

相關焦點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此話什麼意思?四百年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因為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算人跑了房子和家還在呢。而我們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的理解也正是如此,那麼這句話究竟從何而來?意思又是否真如我們所理解的呢?事情得從一個傳說說起:明朝萬曆年間,河北滄州某地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住著一個和尚。
  • 楚留香手遊和尚與廟奇遇任務怎麼觸發_和尚與廟奇遇任務攻略
    楚留香手遊和尚與廟奇遇任務怎麼觸發?楚留香手遊作為一款自由度和互動性很高的武俠手遊,有著各種各樣的奇遇任務,這些奇遇任務的獎勵非常豐富,但是如何觸發是個問題。
  • 既能「跑得了和尚」、又能「跑得了廟」的曾春亮,是如何被抓的?
    曾春亮是罪大惡極的罪犯,殺人如麻且從來不假思索、不計後果!他完全做到了「童叟無欺」的無差別攻擊,反人類、反社會的暴行人神共憤,是和諧社會的公敵!他的罪過是不能通過「以死謝罪」來完成的!他給受害者家屬製造的「劫難後遺症」將永遠伴隨著他們的餘生,隱隱作痛的折磨是慘無人道的!
  • 給我來個小和尚:摸摸大光頭,好運氣就會來了?
    給我來個小和尚:摸摸大光頭,好運氣就會來了?小和尚在廟門口掃著地,小狐狸來到廟門口本來想著找饅頭一起去玩的,可走近看到饅頭的頭紅腫了一大片,非常驚訝的跑過去問饅頭是不是不小心磕到頭了?怎麼紅了一大片啊?
  • 每日一笑:老丈人喜歡遊山玩水,在一個和尚廟,遇到一念經的方丈
    【每日一笑】小姑子懷孕了,天天在家這不吃,那不吃,我婆婆便念叨了幾句。 小姑子滿腹委屈啊: 我嫂子以前懷孕的時候,你伺候的可好了,現在伺候我你就不耐煩,待遇完全不同…… 婆婆笑笑說到: 你嫂子懷的是我們家孩子,你懷的別人家的,待遇當然不一樣!【每日一笑】富豪雲集酒會,愛湊熱鬧的表哥也來參加,中途來了一位豔壓群芳的妹子!瞬間妹子被各紳士帥哥給包圍了,就表哥對妹子不搭理。
  • 走遍名山大川,你知道中國的寺、院、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
    俗語說,「天下名山僧佔盡」,凡是風景秀麗的地方,就有許多傳統的中國宗教場所,它們不僅 是宗教信仰場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成為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很多人分不清楚寺、院、廟、觀、庵等宗教場所的區別,下面我來解答一下。
  • 實用口語:「把人氣跑了」英文咋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把人氣跑了」英文咋說?   我真不敢相信你跟流浪漢打了一架。   Trash that old thing and buy a new one.   扔掉老的再買一個新的吧。   2. make sb. mad   【原句】You made the scary one mad. (S03E09)   【翻譯】你把嚇人的妞氣跑了。
  • 跑高速碰到「魚骨線」該咋走?交警:科一白學了,不懂別上路!
    跑高速碰到「魚骨線」該咋走?交警:科一白學了,不懂別上路!隨著汽車保有量日益壯大,固然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但也因此引發了不少惡性事件。行車不規範,會導致出現交通事故,嚴重損害車主的財產和生命安全,為此交警只能加大處罰力度,努力改善和控制交通環境。而道路上,交通規則越來越完整,新添了許多標誌和標線,這都需要每一個交通參與者,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否則會給出行帶來一定風險,還會被交警扣分罰款。而在道路上,又出現了一種新型標線。跑高速碰到「魚骨線」該咋走?交警:科一白學了,不懂別上路!
  • 電動車充滿電能跑150公裡?賣家說跑不到全額退款!大神:你咋看
    電動車充滿電能跑150公裡?賣家說跑不到全額退款!大神:你咋看150公裡,看似不是問題,但讓電池跟電機去配合跑完這路程,可能是天方夜譚,鋰電池輕巧容量大,但成本太高,可能換一次電池就撕心裂肺,賣電動車的莫說150,幾個一百五都敢誇海口,他們八個人大街上騎一輛電動自行車玩疊羅漢都搞表演的,旨在做廣告,結果被交警逮著罰得個哭爹叫娘,平路電池新電機有力,八個人騎不散架的,,到自己買到手不小心撞到個臺階,可能就哭訴無門了
  • 民間傳奇故事:觸犯蛇仙被附身,老和尚也不知道其道行高深
    年輕時總是喜歡探索一些未知的事物,對一些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更是特別好奇,所以經常叫爺爺奶奶講一些靈異故事來聽,這時聽到的其中一個。在我爺爺小時候,住在離我家不遠的香山上,山上有一座廟。「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因為廟門都是朝南方的,所以廟後為陰宅。
  • 春夏秋冬又一春:小和尚破色戒、殺戒被警察帶走,歸來變成老和尚
    山裡有一座環水而建的廟,廟裡住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就在這座只有一個佛堂的廟裡開始了。春,萬物生長,欲望萌生大門第一次打開,是生機勃勃的春天。小和尚自小在寺裡長大,這一天,受不了清修的小和尚發明了一種新遊戲。他把用繩子一頭綁著石頭,另一頭分別綁著魚、青蛙和蛇,他看著被綁上石頭的魚在水中費勁地遊著、青蛙再也蹦不起來,而蛇拖著石頭連頭都抬不起來的樣子覺得非常高興。
  • 抖音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是什麼歌 愛是說不完的故事歌詞
    抖音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是什麼歌?這首歌其實是愛是說不完的故事,歌手陶鈺玉,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完整的歌曲分享,趕緊來看看吧~愛是說不完的故事歌詞  從前有座山 那並不浪漫  唯有暮色低垂 花色已向晚  靠在你身畔 摘一朵浪漫  掛在你的星空多璀璨  故事講一半 說也說不完  困了讓我依偎 在你的臂彎
  • 約會甘肅歷史名城天水
    天水秦州區西關街景 2/古巷玉蘭 天水的春天比甘肅其他地區來的早一些,位於秦州區自由路古巷內的玉蘭巷爭相開放,引得市民和遊客紛紛前往觀賞,玉蘭花開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白玉蘭 花盛開在天水的一個古巷之內,在古建築的映襯之下,多了許多情趣。
  • 細數香火旺盛的旅遊景點,天水伏羲廟、北京市碧雲寺自然也在其中
    細數香火旺盛的旅遊景點,天水伏羲廟、北京市碧雲寺自然也在其中,讀了萬卷書,走萬裡路,遊覽世界最大的名勝古蹟,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人氣觀光景點的盤點,這些地方只去過一兩個地方,喜歡旅行的你都觀光過嗎?一座天水、伏羲廟票價:40元/人,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老年人有甘肅省頒發的老年人證,現役軍人有軍官證,殘疾人有殘疾人證,免費,60歲以上的老人有有效證明書,身高1.2米以上的中小學生有學生證,可以買觀光景點的打折票。
  • 剛懷孕就夢見老鼠跑來跑去是怎麼回事 夢見老鼠跑來跑去
    剛懷孕就夢見老鼠跑來跑去夢中出現老鼠,大多使人感到可怕,不衛生,傳染病,因為鼠疫的流行曾經使大量的人死亡,所以真有點「談鼠色變」。夢見老鼠,意味著會有狡猾的人正在悄悄地設法接近你,然後乘機撈你一把,所以要小心,尤其要注意女性對你的捉弄。
  • 甘肅:稅費優惠「不來即享」 辦稅「一次也不跑」
    國家稅務總局甘肅省稅務局全面推行稅費優惠「不來即享」,按照「自主判別、自行享受、留存備查」的非接觸、不見面辦理方式,稅費優惠網上一鍵直達市場主體,讓企業一次也不跑「坐享」政策紅利,助力紓困發展。 目前,甘肅省98.11%的一般納稅人,以及超過90%以上的小規模納稅人,都實現了辦稅「不來即享」。國務院辦公廳將甘肅「不來即享」做法列入全國「放管服」改革十條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宣傳。
  • 護士報喜「生了兩男孩」,寶爸撒腿就跑,網友了解原因後不淡定了
    到最後哭喪著一張臉,直接丟下手裡的包,竟然「直接跑了」,也直接把眾人都給驚呆了。有人把這一幕拍下來發到網上,網友不淡定了,一下子有4個兒子了,要是我也得跑!怪不得這位寶爸有如此大的反應,自家媳婦兒這生的哪是孩子,明明是4個建設銀行啊!
  • 民間故事:孽龍受罰鎮百年,和尚慈心顯神通
    也不知道哪一天,老百姓正有說有笑在地裡幹活,突然烏雲滾滾,雷聲陣陣,陽光被遮擋得嚴嚴實實,隱隱聽到半空之中傳來金鑼銀鼓的聲音,而後龍吟虎嘯,震耳欲聾,下起了瓢潑大雨。大家嚇壞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忙跑回家裡躲了起來。
  • 志怪故事|縣令智破和尚殺人案,行刑時,腦袋砍了七刀才掉下來
    廟中的和尚法名可師,一向自吹能恪守三規五戒。鄰村有一個婦人,長期與可師私通。時值春天,鄉下舉行祭祀土神以祈求豐收的「春社」活動,那婦人濃妝豔抹,到廟中燒香,可師將她帶進內室行事,事畢後相抱而睡。恰巧春社的主持人來問大殿上的法事,到處卻找不到可師。小和尚尋進內室,並沒有看到可師,只見到床前有一雙繡鞋,和可師的鞋子擺在一起。小和尚便走到床前,揭起蚊帳叫喚。
  • 2500萬超跑去上牌,車管所工作人員卻頭疼了:這車企咋設計的?
    沒想到工作人員在看到這輛車的時候卻頓感頭疼,詢問孫先生你開這樣的車來我們該怎麼給你上牌。工作人員的遲疑和躊躇也是有道理的,倘若真的因為上排打孔把這輛車弄壞,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孫先生自己也感到非常頭疼,一輛超跑帥氣的外觀能否保持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他自己也不願意接受帥氣的車子被打上幾個小孔,於是車管所的負責人便想出了一個辦法。2500萬超跑去上牌,車管所工作人員卻頭疼了:這車企咋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