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浩渺的星空,因為現代建築的遮擋,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相隔甚遠。然而,在設計者和建造者別出心裁的手法下,建築也可成為一座讓眼睛親近太空的巨大容器。
正在建設中的上海南匯新城星空之境海綿公園項目,集觀星活動、溼地樂園、海洋科普、水景互動、探秘競賽、觀光遊樂為一體,致力於打造臨港核心區乃至上海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張新名片。項目總用地面積57.5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41.3萬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海綿景觀工程、建築、橋梁工程、水系工程等,是全國第二批海綿試點城市的重點示範項目,將於2021年12月建成使用。
將星空之境融入海綿之景
臨港,未來的創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態之城、活力之城,仿若一塊靜待雕琢的巨大璞玉,是上海絕無僅有的「樣板間」。
位於A地塊最東側的公園管理用房,以「星毯」為主題,將管理用房與其東側觀演草坪進行一體化設計,大尺度的屋面綠化和公園融為一體,提供了舉辦音樂節及欣賞公園風景的場所。靠近東側舞臺處屋頂草坪較緩,遠離處坡度較陡,形成一個略呈碗狀,具有一定圍合感的場所,同時便於不同人群使用。草坡上獨特的通道連接草坪內外,營造「穿越空間」的體驗,和火山口形的天窗及下沉庭院共同改善了半覆土建築的採光通風條件。在被定義為「星光寶盒」的綜合服務區一,設計者旨在打造一個充滿趣味和個性的空間,供人們使用的同時,激發人們對「時間、空間、自身」的聯想。
位於B地塊西側的綜合服務區二同觀廊與旋星塔,南面為大片的溼地公園,給鳥類棲息提供了十分優越的環境,同時也給遊客提供了觀鳥、觀星、觀溼地的絕佳機會。建築以一道弧線串聯起「羽旋橋「同觀廊「旋星塔「三者,打造了「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平眺羽類競霜天」的多維度體驗空間。清水混凝土的建築外觀,強調了寧靜沉穩、清心觀想的氣質,為觀鳥、觀星、觀溼地營造了相應的空間氛圍。建築引入南側溼地公園,以溼地為主要的景觀形式,給溼地科普提供了更為直觀的觀察機會。
來到綜合服務區三「採星閣」,直徑6米的圓形觀星井院,藏於建築中央,與室外直接連接。白天,空氣和光線可自由進入;夜晚,則成為觀察星空的媒介。
建築是一門對抗重力的學科,失重是一種在太空中常見的現象。來到綜合服務區五「失重星球」,建築通過對「懸浮的空間」「斜插的體量」「向上傾斜的空間」「斜插在天棚的體量」「傾斜的地面」等空間類型的探討,營造出有關失重感的建築,呼應天文這一主題體驗。
坐落於水面之上的綜合服務區六「水月星閣」,致力於打造「上觀星辰,下覽水月」的建築空間。橫跨河面的兩條「工」字鋼對應了佔星學上雙子的標誌,同時也啟發了建築空間和造型的對稱關係,也暗示了建築內部空間既可分開運營又可合二為一的關係。
「紙飛機」遊客服務中心建築將大空間屋面分為3塊等尺寸三角形,通過彼此鏡像摺疊形成「紙飛機」一樣的視覺感受,用最簡單童真的方式直接呼應星空主題和航天夢想。南側面向園區入口廣場,將飛機頭適當壓低,呈現低調謙遜的姿態,吸引遊客進入;北側面向公園河道景觀,將建築適當抬高,以獲得更好的景觀視野。
「鐵軍」本色添彩設計創想
初秋的南匯新城星空之境海綿公園施工現場,忙碌而井然有序。目前,該項目海綿景觀總體完成70%,水系完成60%,建築、橋梁正處於基礎結構施工階段。預計至2020年10月20日,可完成建築、橋梁主體結構施工,11月5日可完成A、B、C地塊所有海綿景觀工程及D地塊景觀種植、廣場鋪裝、河道土方、駁岸工程完工,河道主要區域完成蓄水。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中建八局在上海建設的最大的海綿公園項目。要打造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考驗重重。項目12個建築單體中,有9個存在異形混凝土雙曲面結構,3個為異形鋼結構,4座橋梁工程中有2座預應力混凝土異形曲面結構橋梁,2座異形鋼結構橋梁,混凝土結構均要求清水混凝土澆築。
為克服兩個月內完成結構施工這個挑戰,項目方聯繫各方專家及設計團隊,對每個單體的節點進行細化,對每道工序進行分解,對鋼結構節點進行深化。目前已完成鋼結構節點深化、橋梁預應力施工工藝改進、清水混凝土模板深化等工作。
一批創新技術在該項目得到運用。通過BIM技術,集成各專業模型,並以集成模型為載體,關聯施工過程中的進度、合同、成本、質量、安全、圖紙、物料等信息,為項目參建各方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有效決策和精細管理,從而達到減少施工變更,縮短工期、控制成本、提升質量的目的。因項目形態不同於普通建築工程,現已將平面、展示、進度等信息相關聯,為施工現場提供技術支持。
面對考驗,中建八局建設者鬥志昂揚,盡顯建設「鐵軍」本色。近日,該項目舉辦為期60天的立功競賽推進會,以此激發廣大建設者的參賽積極性和熱情,全力攻堅克難。該項目負責人宋揚表示,將借掀起施工大乾熱潮,全力「追」回因疫情「落下的工期」和「失去的時間」,保質保量完成各項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