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走出來的準大學生未來希望穿上白大褂

2020-12-13 東方財富網

近日,各大高校都開始陸續發放錄取通知書。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績超過上海本科錄取控分線57分後,今年18歲的小樑也在翹首盼著通知書的到來。

五歲的時候,小樑的生父去世,生母下落不明,因此身份戶口問題遲遲沒能解決。2015年,寄養家庭將她送回了楊浦區救助站。兩年後,戶籍問題得到解決。她隨之參加了當年的中考,進入區重點高中學習。從初中開始,這個長在救助站的孩子倍受媒體關注。

救助站的生活簡單、平淡,什麼都不用她操心。叔叔阿姨給予了小樑莫大的關心與照顧。今年,小樑和眾多考生一起參加了高考,並取得了英語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很快,她將要離開居住了五年的地方,步入新的校園生活、踏上新的徵程了。

在救助站收穫平凡的幸福

走進周家嘴路上的小巷,拐幾個彎,一扇鐵門背後是兩幢巷徑深處的黃色樓房。這裡就是小樑生活了五年的楊浦區救助站,附近人煙稀少。救助站不大,卻五臟俱全。一條走道連著住宿樓與辦公樓,每層都有幾間寢室。寢室裡兩張床、兩張書桌,三樓有閱讀室,二樓有健身房,孩子的業餘生活十分豐富。小樑就住在樓層盡頭的一間寢室。走進她的寢室,桌上堆滿了學習資料,牆上還貼著一張她的日程計劃表。

憶及五年前初次來到這裡的印象,小樑的回答竟然是「有點怕」。五年前,救助站裡只有她一個孩子。整個樓層只有她一個人居住。「幸虧晚上會有義工阿姨上來陪我一起睡,慢慢地,我就不怎麼害怕了。小的時候還有點怕黑,現在也不怎麼怕了。」小樑笑稱,「現在,夜裡反而是我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她還打趣道,現在要是看了恐怖片,有點怕黑的話,她就拿被子蒙住自己的臉。「被子就像結界一樣」。

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站裡的生活,那就是簡單。上下學有叔叔接送,需要添置衣服的時候有社工姐姐帶她去選購,沒什麼太多事需要自己操心。剛到救助站的時候,面對站裡絡繹不絕的關心與無微不至的照顧,當時的小樑還有些不太習慣。以前都是獨自上下學的她特別怕麻煩大家:「叔叔每天接送我,實在太辛苦了。」經過眾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小樑漸漸熟悉了站內生活,感受到了大家誠摯的關心照顧。她和義工以及站裡的叔叔阿姨相處得就像親人一樣,與他們無話不談。

製作課件幫助妹妹們

今年八月,正值小樑18歲成人之際,站裡為她舉辦了生日慶祝會。粉色的會場布滿了氣球和蛋糕,一如這18歲的花季。每位看著她成長的叔叔阿姨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救助站的這段經歷,是小樑人生旅途中一段特別而又難忘的歷程。昔日站裡唯一的孩子長大成年了,成了其他孩子的小姐姐。高考結束後,除了正在積極準備大學英語外,其他時間,小樑一直在做英語課件,每周義務教救助站裡的一個女孩,以及義工姐姐的女兒。

從2012年首次接觸小樑,到2015年年底開始她住在救助站內朝夕相處,看著她一步步成長,楊浦救助站站長居加定連連感慨:「小樑長大了,會主動關心妹妹們了。我們能感受到她的頑強、努力、拼搏,為她所取得的成績、榮譽倍感欣慰。」

小樑在初中就學階段,曾擔任過學習委員、班長、少先隊大隊委員,在2015學年獲得「上海市優秀少先隊員」稱號。高中階段,她成績名列前茅,長期擔任班長一職。在整個高中階段,先後獲得過2017—2018學年楊浦區中等學校「三好學生」稱號,2018年度「楊浦區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18年暑期由學校推薦參加了楊浦區中學生共產主義學校培訓。

今年高考前夕,楊浦團區委還招募復旦附中的語文老師作為志願者每周末到站內輔導其功課,線上線下互動幫助她提升。4月27日復學後,她還參加了每周五、周六晚區教育局主辦的特困家庭優秀學生免費輔導講座,進行最後的衝刺。

正在盼著錄取通知書下發的小樑希望在大學期間好好深造。此次她填報了醫學相關專業。被問及為什麼會做出這個選擇時,小樑回憶,高三時,食堂的蔡阿姨經常會和她聊起自己女兒在上海健康醫學院學習的一些趣事。「我當時就覺得挺有意思的,特別嚮往這所學校。」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也讓小樑看到了醫療工作者的使命與力量。「我希望未來能穿上白大褂。這讓我有種使命感。」

「最重要的戶口問題解決了。我相信以後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大困難了。」18歲,通向社會的大門向小樑打開了。18歲,小樑的人生旅途剛剛開始。今後,小樑希望去探訪祖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去嘗試之前沒有的經歷,去發掘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向前走,小樑將踏上她的徵程。在她背後,救助站永遠是小樑的家。「常回家看看。」是每位「親人」掛在嘴邊的叨念。

(文章來源:上海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白大褂怎麼穿最拉風
    樂倍康白大褂怎麼穿最拉風,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有不少人在前赴後繼,為白大褂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穿法,有合規矩的也有不合規矩的,總之,在為了把白大褂穿出最拉風的這條路上,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呀白大褂的第一種穿法,職業帥。選擇西裝款式的白大褂樣式,搭配一條領帶,再搭配一條筆直的西褲。頭髮短而柔順,皮靴鋥亮鋥亮的,一股職場範兒瞬間就出來了,與電視上的醫生相差無幾,當然如果你顏值也在線的話,就可以做最拉風的仔了。
  • 醫科大學生患纖維肉瘤水滴籌籌款25萬 願穿上白大褂報答好心人
    河北中醫學院的一名 19 歲的女大學生顧燦(化名)剛剛進入大學卻發現自己不幸得了皮膚隆突性纖維肉瘤,由於所需費至少需要幾十萬,遠遠超出了其家庭所能承受的範圍,顧燦決定通過水滴籌平臺發起求助。
  • 醫生白大褂的穿著標準,穿白大褂應該注意哪些?
    印象中穿著白大褂的醫生都是意氣風發,氣質出眾的。想要把白大褂穿得好看,應該注意哪些呢?醫生白大褂的穿著標準是什麼樣的。醫生白大褂是醫生特有的工作服,它們的生產製作都有一定的標準,白大褂穿著後的洗滌也依舊有著高標準。
  • 天天兄弟變身實習牙醫,錢楓穿白大褂冷臉走c位,王一博霸氣搶鏡
    預告片中教授對王一博說牙齒有一些問題,只見王一博就很乖巧的把牙齒露出來給教授看,像個第一次去醫院檢查的小男孩。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的牙齒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問題,雖說明星他們經常會對牙齒做一些保養,但只要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問題,他自己在節目中也說道:小時候比較喜歡吃糖,有幾顆牙齒都吃壞了,好在現在都已經補齊。
  • 只有穿白大褂的醫生才是真醫生?
    他們用自己生命去換別人的未來,這種無畏的精神讓我這惜命的人心生敬意。「媽媽,那是假的醫生!」一個小女孩拉著她媽媽的衣角大聲說道。「那是真的呀,你為什麼說是假的呢?」她媽媽疑惑的問道。「電視裡醫生都是穿白大褂的,他怎麼穿著綠色的衣服呀!」
  • 醫生為啥要穿白大褂?
    一說起醫生的形象,人們立刻會想到白大褂。若是醫生出入手術室,則是一身顏色偏藍或綠的衣服。看上去,醫生的這身打扮稀鬆平常。可仔細一琢磨,卻又生出了疑惑:白大褂是如何穿到醫生身上的?為何上手術臺的醫生卻要穿著藍色的手術服呢?
  • 白大褂裡面穿什麼比較好看?
    白大褂是由大禮服演變而來的,自從生物學家巴斯德成功地用消毒法制止了疾病的傳播後,英國著名醫生列斯特就把「巴斯德消毒法」應用於醫學,並主持了醫院的改革,將原來的服裝改成了白大褂。白大褂的款式變得更加簡約大方,總體來說它們依舊是純潔的白色,因為白色容易看清汙漬,可以做到及時清洗消毒。在女士的白大褂上一般會做一些收腰設計來體現衣服的質感,讓白大褂這件工作服看起來更有氣質,更優雅。
  • 十年後我就成了你 高中學生穿上白大褂立志從醫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實習生符秋怡7月22日報導:穿著象徵責任與使命的白大褂,經歷了為期5天的「小醫生」,他們心中從醫夢的種子生根發芽。為期5天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暑期學生醫學職業體驗夏令營首批體驗活動本周落下帷幕,15名夏令營體驗者對嚮往的醫務生涯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今天,我們從學生變「醫生」
  • 準大學生入學必備單品,榮耀30直降200,限時搶購僅需2799起
    相信在這波緊鑼密鼓的志願填報之後,準大學生都可以帶著對未來的希冀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開啟舒適愜意的校園生活。那麼準大學生的第一款5G手機該怎麼選?筆者發現最近年輕人選機已不像過去那樣,僅追求價格性價比,更多的是注重顏值、影像能力、基礎性能等綜合實力,追求質價比。今天筆者就為大家推薦一款能在各個方面滿足大家需求的頂級旗艦榮耀30系列。
  • 穿衣認知:穿白大褂做事更專注?(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穿衣認知:穿白大褂做事更專注?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服裝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更加迷人、更加運動、或更加職業,取決於所穿服裝的不同。那麼,服裝的不同會對我們的認知表現產生影響嗎?還是這只是我們的錯覺?
  • 細說醫生服裝的歷史,看看為什麼醫生要穿白大褂
    不管是什麼,有一樣東西肯定是會出現的,那就是醫生的白大褂。白大褂幾乎就是醫生的象徵了,這個特徵太有代表性了,以至於你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人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其他什麼人都會有點緊張吧。所以問題來了,醫生為什麼總是穿著白大褂呢?這個象徵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醫生為什麼要穿白大褂?
  • 為什麼手術室的醫生不穿"白大褂",而穿綠色的衣服?
    大家都知道「白大褂」 就是醫生的代名詞。所以,在大多數人眼中醫生都是身著白色制服。不過,在很多影視劇中,只要是做手術的時候,醫生都是穿著綠色或者藍色的制服。這進手術室不穿「白大褂」 難道只是因為白色衣服容易髒?
  • 貴州大學生身陷傳銷失蹤20年,臨死前現身救助站,曾想見家人一面
    12月12日,據瀟湘晨報報導,20年前,貴州大學生吳位坤畢業後被女同學帶入傳銷後失蹤,今年10月5日,他現身三亞市救助站,卻已肝癌晚期。現身後,吳位坤跟家人通電話稱想回家,可還沒等到家人來接他,就於11月底不幸離世。
  • 「穿上白大褂 就意味著責任」
    4月22日一早,在金湖縣人民醫院消化科,楊志像往常一樣,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有條不紊地忙碌起來,為患者做胃鏡檢查、管理病房。不管是現在,還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期間在醫院發熱門診、奔赴武漢抗「疫」,在楊志看來,堅守崗位,義不容辭。
  • 王一博穿「白大褂」錄節目,嘗試醫院角色,和肖戰差點分不出
    王一博穿「白大褂」錄節目,嘗試醫生角色,和肖戰差點分不出在12月3號的時候,王一博一定要回到長沙開始錄製最新一期的《天天向上》了,這一次他挑戰了很多種角色,剛開始網上曝光了一組他穿著西裝走紅毯的畫面,不僅如此,他還對著鏡頭回眸一笑,那一畫面簡直印象深刻
  • 為什麼醫生都穿白大褂?手術服咋又是藍色的?
    比如小品裡開玩笑說的「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廚師就夥夫」,再比如看到穿白大褂的,就會想到醫生。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醫生要穿白大褂?進了手術室怎麼又換成藍色或綠色的?如今,美國有不少醫學院在學生畢業時,進行「白大褂授予儀式」。這個儀式極為莊重,象徵著醫學事業的開始。顯而易見,白色是最容易被弄髒的顏色。只要一點兒血汙或灰塵,純淨的白色就會顯得難看,這就促進了白大褂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病人」的作用。有機會不妨注意醫生身上的白大褂,瞧瞧領口、袖口是否黑汙,質地是否挺括吧。
  • 大學生身陷傳銷失蹤20年,最終現身救助站且患癌症,死前想見家人...
    吳位坤身份證 圖源:受訪者供圖三亞市救助站通過吳位坤身上的一張 20 多年前的老身份證,輾轉聯繫上了他的老家—貴州黔東南天柱縣高釀鎮地壩村。身份證上顯示,吳位坤是貴州民族學院(現貴州民族大學)1995 級學生。此時的吳位坤已是肝癌晚期。身體日漸虛弱的他,在電話裡向村支書楊成鋒表達了想回家的願望。但終未如願。一個多月後,吳位坤抱憾離世。他失蹤的這 20 年的生活軌跡,也因此成謎。被改寫的命運:畢業找工作時被女同學帶入傳銷吳位坤是村子裡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
  • 鞍山:聾啞男嬰被棄救助站倆月
    昨日記者了解到,海城市救助管理站已發布尋親公告,希望幫助孩子尋找家屬。  昨日,記者來到海城市救助管理站,見到了這名男嬰。小男孩眼睛大大的,長長的睫毛,白白淨淨,甚是討人喜歡。不過他似乎對陌生人很警覺。只要有人靠近,小男孩就握緊雙手,雙眼睜得大大的,緊盯著陌生人。「現在可能吃了,體重也長了很多。」負責照顧男嬰的救助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孩子的各項體徵都不錯。
  • 60萬醫學生僅10萬從醫——年輕人為何不願穿「白大褂」
    一些醫學院負責人表示,醫生這一職業風險大、門檻高、報酬低,導致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穿上「白大褂」。但即使這樣,醫學教育也必須是精英教育,需要歷經從基礎到實踐,再到人文的系統培養過程。  60萬醫學生,僅10萬人穿上「白大褂」
  • 探訪流浪動物救助站,不止是感動……
    他們告訴小編,成立「愛它它」流浪動物救助站,初衷就是想幫助需要幫助的小動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起步初期,沒有資金和資源,救助後的收容地點只能設在義工家裡,依靠幾位義工和其親友捐助的微薄資金開展少量流浪動物救助、收養、幫救助的流浪貓狗找領養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