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事業,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師者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師者奉獻,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在船山,鄉村教師佔據著較高的比例。他們堅守農村三尺講臺,雖清貧而不失其志,居陋室而不動其心,用知識和信仰,點亮鄉村孩子求知的眼神;用智慧和汗水,撐起鄉村教育的一片晴空。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位鄉村教師名叫王清,90後,是老池鎮小學六年級的一名普通數學老師。
每天清晨,王清總是早早地來到學校,從打掃清潔衛生入手,展開了一天的工作。忙完這些稍作準備,上課鈴聲響起,王清開始了她的日常數學教學。
「數學課,得把握住課堂的每一分鐘,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課後他們做作業時,才能得心應手。」談起數學教學,王清的法子一套又一套。
在王清的課堂,總愛嘗試精緻、新穎、獨到的教學方法:討論、體驗、總結等技巧交替運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傾力打造頗具鄉村特色的「高質量智慧課堂」。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了一種綜合的技能,學起數學來,自然就如魚得水了。「數學相對於其它學科而言,要枯燥、乏味一些,因此,數學教學,拿捏好方式方法很重要,關鍵在於如何找準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他們遇到一個知識難點問題,你要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這樣,複雜問題自然就簡單化了。」王清說,這是從教幾年來的一些心得,很管用。
西華師範大學畢業的王清,是3年前考聘到老池鎮小學的。幾年間,這位90後的青年女教師,與孩子們同喜、同樂在課堂內外的每一次精彩裡,詮釋著作為一名鄉村女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老池鎮小學創建於1985年,位於川渝交界處。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學校開始推行「課後服務」,有針對性地培育和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多元成長。於是,王清又多了一個身份——課後服務義務輔導員。王清說:「奧數在啟發孩子的數字思維、激發孩子學數學的興趣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我想把奧數引入到孩子們的課後服務中,活躍孩子們的思維,深化他們的解題思路,經過日積月累的磨礪,讓孩子們養成勤於思考的好習慣,善於變換多種角度去破解難題。或許,在激勵學生養成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良好品質,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特長等方面都有所幫助。」
農村孩子單純,但也敏感。特別是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很多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導致父愛、母愛缺失,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每朵花兒都有綻放的權利,鄉村的留守、困境兒童,更需要健康成長所需的「精準」關愛。王清給自己的定位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更是他們的朋友、知心大姐姐,將守候與擔當、夢想與希望融進每顆童心,溫暖孩子們的心田。與孩子們朝夕相處時,王清一個溫情的眼神、句句關愛的話語,讓孩子們及時得到愛的滋養,重拾「家」的溫馨。
每個人都有自我改變的能力,而改變就在當下,就在點滴之間。王清班上的學生小梅(化名),即將步入一個「敏感年齡段」。小梅父母常年在外務工,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王清及時介入,志智雙扶、生活照料、時常陪伴等齊頭並進,逐漸解開了小梅的心結,她臉上不時露出燦爛的笑容。
「給孩子最好的愛,讓每朵花兒都絢爛綻放,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幸福而精彩的人生。」王清忙碌並快樂著,以幸福的教育實現了自己和學生的共同幸福。在鄉村小學三尺講臺,濺起朵朵綺麗的浪花。王清說,她雖然還沒教幾年書,但對課堂的設計依然保持高標準、嚴要求,一絲不苟。在這裡,她固守著自己的職業嚮往,把無悔的青春,融進鄉村孩子稚嫩純真的童心;在這裡,她對素質教育逐漸有了深刻而全新的領悟;一天天愛的奉獻中,王清也品嘗到了收穫的幸福……
船山融媒記者 卜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