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小字「清華研讀間」以關注
本文版權歸研讀間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文 | 孫鯤鵬 李紀琛
吳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2010級博士生,師從李先庭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效低溫熱水系統研究與應用。讀博期間,他以第一作者(除導師外)身份發表學術論文30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2篇,中文核心6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曾獲得清華大學學術新秀、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等榮譽。
吳偉同學師從李先庭教授,讀博以來,以第一作者(除導師外)發表學術論文30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2篇,中文核心6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H因子和H10因子均達到9;曾獲得清華大學學術新秀、夏安世獎學金、博士生國家獎學金、清華大學綜合一等獎學金、中國製冷學會優秀論文等榮譽;曾作為訪問學者到全球著名制冷機構美國馬裡蘭大學CEEE中心學習交流半年;所開展研究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與肯定,受邀作為行業頂級期刊Energy、Renewable&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審稿人。
吳偉同學在取得這些成就之前,也曾經面對過高考失利,但短暫的挫折並沒有讓他失落夢想。通過幾年的勤奮拼搏,他以優異成績從華中科技大學保研清華。大四下學期,他從華科提前來清華進行畢業設計,一日不輟地查閱文獻、編寫程序。「剛開始研究,老師與師兄師姐也不太確定這個方向能否做出成果,所以壓力很大,尤其是來清華做畢業設計,如果還沒有自己本科同學做得好,會壓力更大。
經過努力和堅持,他的畢業設計終於取得了進展,獲得湖北省優秀畢業論文。但畢業設計中仍餘留了一個棘手的難題沒能解決,他並未放棄。回憶起那段時光,他說:「結合研一數學課大作業,我又主動研究這個問題,但仍未解決;我不甘心,研三到美國馬裡蘭大學訪學期間,經過不斷摸索終於成功解決。」一個難題用三年時間來思考,這就是他的堅持。
課題研究的動力除了來自專業的熱愛,還有節能減排的驅動。「我的研究課題並沒有基礎研究那麼前沿,但是非常貼近實際應用,與我們國家的能源與環境問題密切相關,尤其對供熱領域的節能減排意義重大。」他說該項技術可以充分利用鍋爐和天然氣的做功能力、並從空氣和土壤等周圍環境中取熱,從而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差異較大,要想使得該項技術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推廣應用,就需要對五大關鍵技術進行突破,吳偉在博士階段一一實現了這些關鍵技術突破。
圖:吳偉在系館實驗室
「我並不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如果硬要說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我比較能吃苦、愛鑽研。天道酬勤,我一直堅信時間上的積累能彌補天賦上的不足。平時大家說我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務快,但我卻覺得這是通過不斷堅持形成的執行力。」吳偉如是說。
吳偉保研清華之前和大學同學一起來清華參與科研工作,導師讓他們去北京一個偏遠的村莊做實驗。由於條件比較艱苦、環境髒亂差,那個同學呆了兩天實在受不了就回去了。「我作為農村出身的孩子,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再艱苦也不會輕言放棄,特別是答應他人的事情。」他一直努力,直到出色地完成導師交給的任務。後來他的導師說這件事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且不說做出多少成果,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從事科學研究來說就是難能可貴的。
勤奮刻苦的幹勁和行勝於言的作風讓他表現出較強的執行力和責任心,所以導師比較放心把一些重要或者緊急的任務交給他完成。曾有人問他,「你如何保證既能取得豐富的課題內研究成果,又能高效地完成很多課題外的項目?」答案就是極度勤奮和努力。甚至遊泳時,他會儘快遊完1000米以節省10分鐘儘快回去做科研;在實驗室,他經常會工作到很晚,直到管理員拉閘趕人之後才會離開。
圖:吳偉在系館看書
吳偉說:「遇到了好時機,一定要抱著自信去嘗試,嘗試可能失敗,但不嘗試永遠沒有機會。」
吳偉同學所在的課題組更偏工程應用,往年師兄師姐發表的論文成果並不多,且很多是畢業後才整理。而他在研一取得研究進展的基礎上,便嘗試撰寫英文期刊論文並成功發表,成為課題組最早發表SCI論文的同學。「這極大地帶動了組內同學科研的熱情和信心,很明顯地看到現在課題組充滿著更加勤奮上進的學術氛圍,湧現出越來越多的高水平成果。我也十分願意幫助師弟師妹們解決棘手的科研問題,指導他們如何寫好學術論文。」吳偉說。
《Applied Energy》是吳偉研究領域內的頂級期刊,主要發表研究性論文,僅接受具有重大價值的綜述文章,一般都是約稿。他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對課題相關的「吸收式制熱技術」做了全面詳盡的總結並完成了一篇綜述文章,對他人的研究很有借鑑價值,於是想嘗試自薦投稿該期刊。「抱著忐忑的心理,給對方發了兩次導師簡歷以及文章目錄,等待兩個月卻依然沒收到主編的回覆。此時,為了快速發表而改投其他期刊可能是較好的選擇,但我不甘心就這麼放棄,決定嘗試直接投稿。沒想到才兩個月就被接收了,審稿人也給了較高的評價,『本領域內還沒有吸收式制熱的綜述,該項工作填補了吸收式制熱技術領域綜述文章的空白』」。
研二時的小組聚餐,面對平時不喝酒的導師,在同學的鼓動下,他敬了導師一杯酒,並在同學們的起鬨聲中許下了喝1杯酒發10篇SCI的承諾。大家都覺得只是一句玩笑話,可他後來卻當真了,他鞭策自己一定要通過加倍的努力來兌現自己在酒桌上的承諾。到博士第五年時,他順利完成了這一目標。他說科研道路上適當給自己增加一點壓力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激勵方式。
回顧自己幾年博士生涯,吳偉反覆說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這些成績,得力於導師高瞻遠矚的眼光和鼓勵啟發式的教育。導師不僅在課題研究上給予了精心的指導,還給予了他很多人生道路上的教誨,讓他受益終生。天道酬勤,他將帶著促進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在學術的道路上一直奮鬥下去。
編輯 | 楊可
清華研讀間
「清華研讀間(qinghuayandujian )」是清華園內分享關於高等教育、社會轉型以及中國政治的觀察評論的公眾微信號。我們永久性歡迎所有同學向「清華研讀間」投稿。不限主題,文學、藝術、經濟、社會、時政,兼容並包;不限形式,散文、詩歌、雜文、評論、譯作,無有界限。
投稿請直接回復微信號,或發至郵箱thuyandujian@126.com。
我們願意傾聽你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