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媒體裡關於48歲無業博士偷電動車被抓的報導。小盟看了是很驚訝,一方面高學歷的博士,一方面是令人不齒的偷竊行為。這兩個極端一下子聯繫起來還真的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要知道博士學位就是標誌一個人具備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歷的學位,是最高級別的學位。其實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的稱呼,同樣也可用來稱呼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在國外特指獲得過博士學位的人。
於是很多人有了這麼一個疑慮:高學歷向來不是跟高收入掛鈎嗎?到底賺錢跟學歷的關係有多大呢?!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的高學歷,在一些人手裡怎麼就變得一文不值?學歷到底還重不重要?能靠學歷賺錢嗎?
第一,學歷阻礙個人發展大多表現在應聘的時候。沒有好的學歷只會降低你的職業起點,但並不能限制你的發展上限。當你順利得到一份工作後,你的起點就已經確定了,無論高低,剩下的職業發展障礙跟學歷大都沒有關係了,能發展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的能力。
第二,這兩者的差異在於其重要性體現的時間不同而已,學歷能幫你很好地開始職業生涯,但能力更能幫你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想要擺脫束縛,最重要的是思維,怎麼讓有技能的人幫你打工的思維。我們學習和修煉的就是這項能力,牛人都是思維超前的人。
一個博士畢業的人,基本都生存問題還不能解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人是教育的受害者,也是那些思想陳舊的人釀造出來的。
一個人怎麼避免在多年以後不會失業,還能適應社會的變化?這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和能力了。
要實現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在與家長溝通渠道上應進一步完善。家長也要樹立新型的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不只是教育孩子的事業,更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共同成長。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不做「虎媽狼爸」,不盲目報班;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
家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第一課堂,父母除了承擔物質上的撫養義務,也需要為孩子的家庭教育負責。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是通向學校和社會的橋梁,更是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