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農會養殖資訊:
各位養殖戶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的聯農會行業資訊來了。主要分享的內容有:
未來生豬供應猜想 一季度豬價或正式打開下滑模式
今年預計新建改建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1.4萬個,規模將超過600萬噸
首個活體交易品種來了!
防禽流感擴散,韓國撲殺440多萬隻家禽
未來生豬供應猜想 一季度豬價或正式打開下滑模式
2021年一季度豬價跌幅或逐月擴大
根據卓創資訊調研顯示,2021年1月各大養殖集團出欄量初步預計增加17.00%-18.00%,且育肥戶將陸續集中放量,供應面預期寬鬆。春節為2月12日,對1月行情提振力度有限,僅月末或有小部分屠宰企業有提量表現,疊加部分疫區學校放假早開學晚等側面影響豬肉剛需的因素,需求方面漲勢乏力。
卓創預計1月均價31.68元/公斤,較12月下滑1.07元/公斤,跌幅3.27%。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此階段,大體重生豬仍然是市場舉足輕重的存在,行情下滑幅度有限, 140公斤以下的標豬行情下滑幅度更大。
2月初進入春節前的集中備貨階段,在此階段生豬屠宰量或增加50%-100%;而與此同時,生豬「年豬」繼續大批量出欄,供需兩高,行情或震蕩運行。春節過後,需求跳水,生豬數量仍然較多,豬價或開啟連降模式,月均價預計為29.87元/公斤,降幅擴大到5.72%。
而3月份生豬價格仍然存在繼續下降的可能。從需求量來看,3月曆來屬於消費淡季,屬於一年中最低屠宰量時段,因此需求面對行情無利好提振作用。從供應量來看,生豬養殖端復產效果繼續體現在市場上,若無較大的非瘟及其他豬病發生,生豬供應量將呈全面增加的狀態;此外,2月天數較少,刨除春節假期後,養殖單位銷售生豬的自然天數明顯減少,豬源或轉移至3月銷售,進一步增加3月的生豬供應量。多重利空因素的影響下,3月生豬均價或跌至27.65元/公斤,跌幅7.44%。
註:以上分析根據預測模型,結合當前市場供需情況,進行判斷。如遇疫情、極端天氣、突發政策等因素,行情或發生改變。
今年預計新建改建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1.4萬個,規模將超過600萬噸
預計到今年12月底,將支持超900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產品產區新建或改建1.4萬個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規模將超過600萬噸,形成產地農產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市場運行的穩定性。
據了解,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安排中央財政50億元資金,支持河北、山西等16個省(區、市)聚焦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貧困地區,選擇產業重點縣(市),依託縣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圍繞水果、蔬菜等鮮活農產品開展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專門成立部領導牽頭的建設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推動各省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共同加快建設步伐。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形成以實施意見為核心,以技術方案、信息採集等制度規範相配套的制度體系,切實做到用制度管錢、靠制度管事、依制度管權。
三是堅持市場導向。將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與產後商品化處理、產地市場建立、產銷渠道構建等相結合,集群集聚發展,在產地田間形成「生產+倉儲+保鮮+銷售」的模式,發揮規模效應。
四是強化政策保障。積極構建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強化金融支持力度,落實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用地用電優惠政策,推動用地用電審批手續從簡從速,努力做到項目資金、項目用地、項目用電「三配套」。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地域、品種和主體,強化政策配套,加強標準引領,從源頭加快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裡」問題,補齊農產品供應鏈和農業產業鏈突出短板,為新形勢下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首個活體交易品種來了!生豬期貨如何確保平穩運行
12月11日晚間,證監會批准生豬期貨將於2021年1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正式掛牌交易。
12月12日,大商所發布《大連商品交易所生豬期貨合約(徵求意見稿)》《大連商品交易所生豬期貨業務細則(徵求意見稿)》等8份文件,對生豬期貨合約及相關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12月19日。
作為我國首個以活體為交易標的的期貨品種,生豬期貨合約交易代碼為LH,交易單位為16噸/手,最小變動價位是5元/噸,合約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合約月份為1、3、5、7、9、11月,最後交易日和最後交割日分別為合約月份倒數第4個交易日和最後交易日後第3個交易日,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
(消息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卓創資訊、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