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陌生微信好友的申請,讓長期定居日本的李女士兩天內損失近2萬元人民幣。「我的情況比較特殊,也深知追回錢的可能性很小,但就想麻煩你們幫我報導出來以作警示。」日前,上遊新聞APP報料後臺收到一條來自海外的求助信息,報料人李女士希望通過國內媒體提醒廣大在外遊子謹防新套路詐騙。
「老鄉留學生」讓用人民幣代付貨款
家鄉為重慶市北碚區的李女士定居日本已經十餘年,平時會做做代購生意,所以對於收到陌生人的好友申請並不會覺得奇怪。今年5月6日,一條自稱北碚老鄉,目前正在日本九州留學的微信好友申請卻打破了李女士的常規生活。
「我算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雖然做著代購,但幾乎所有客戶都是朋友介紹來的。」回國休假的李女士向記者展示她的微信好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詳細的備註標籤。「這個『老鄉留學生』說是通過淘寶帳號搜索到我的微信,開了一家名為『山崎日本專賣』的微店,希望跟我有商務方面的合作。」
這位「老鄉留學生」沒說幾句就向李女士求救。「當時他說自己有筆貨款急需結算給國內商家,但手裡只有日元,國內商家只接受人民幣,希望跟我換點外幣。」李女士告訴記者,看在同為老鄉又是個學生的份上,就同意幫他以人民幣支付貨款,再接受日元轉帳。
根據該「老鄉留學生」的要求,李女士通過支付寶掃碼轉帳人民幣12200元到一個名為「*張富」的帳戶。轉帳後,收款方卻沒有任何回應。「我馬上向這個留學生求證,他就說自己也被騙了,商家那邊稱並沒收到錢,讓我趕緊舉報該支付寶帳戶,並承諾被騙貨款由他承擔。」
△ 李女士第一次匯款的截圖。
李女士還沒來得及縷清思路,「老鄉留學生」又以貨款仍需支付為由,再次開口請求李女士重新通過銀行卡二次打款。「我當時看他挺著急的,又心疼一個學生在外被騙了錢,便通過微信把當時卡裡僅剩的5900元人民幣全部打給了一個名為『*廷奇』的帳戶。」至此,李女士共為該「老鄉留學生」轉款人民幣18100元。
△ 「留學生」要求李女士再次墊付。
△ 李女士第二次匯款的截圖。
對方用假造匯款憑證拖延時間
代為付款後,「老鄉留學生」也向李女士提供了兩張第二天(5月7日)到帳的日元匯款憑證。「在日本轉帳一般都是實時到帳的,但當時正值日本黃金周(5月1日—5月7日),銀行會放假,延遲到帳一兩天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李女士沒有過多懷疑。
到了5月7日,李女士仍沒等到銀行的到帳通知,於是催促「老鄉留學生」轉帳。「剛開始他還挺積極說馬上去查看,到後來就一直含糊其辭、拖延時間,打微信語音通話也無人接聽或直接掛斷。我再翻看他的微店也什麼都沒有了。撥打之前匯款憑證上的電話,結果憑證也是假的。」李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才發覺自己被騙了。
△ 假匯款憑證。
△ 微店顯示不存在。
李女士立馬致電家人去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報案,自己也向日本警方尋求幫助。「國內警方說需要在案發地報案,日本警方則表示雙方當事人都是中國籍,用中國軟體進行的交易,具體還需中國警方處理。」
接到李女士投訴後,記者也試圖通過微信語音與對方取得聯繫,但始終無人接聽。記者在李女士的手機上打開與「老鄉留學生」的微信聊天界面,對話框上方有系統自動彈出的白色文字提示:「對方曾被他人投訴,謹防詐騙」。點開聊天記錄中的微店,也顯示訪問店鋪不存在。
警方建議:遇電信詐騙一定要及時報警
微信轉帳被騙,怎麼辦?記者查閱「騰訊110」相關政策了解到,微信帳號被舉報成功後,會受到相應的處罰,主要是對被舉報帳號的使用進行限制及相關提醒。
李女士戶籍所在的重慶市北碚區公安分局北泉派出所相關民警表示,針對此類在海外發生的糾紛,根據不同實際情況,立案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只要符合法定條件,即可立案。
重慶警方建議,無論是否達到立案的條件,當自身財產受到一定損失時應立即報案。如若遭遇電信詐騙,應準確記錄嫌疑人帳號、帳戶姓名,儘快撥打110或到最近的公安機關報警,及時準確將嫌疑人資料提供給民警,公安機關可進行緊急止付。
律師提醒:好友借錢或求助務必電話核實
重慶百君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王理表示,在重慶範圍內詐騙金額達五千元以上,就可以達到立案標準。「本案中,涉案雙方均為中國公民,我國是具有本案管轄權的。同時,日本作為本次涉嫌犯罪的行為發生地,從法理上來說也享有本案的管轄權,但具體還要看日本國內法的規定。」
王理律師認為,李女士受騙一案的特殊之處在於跨國刑事案件的管轄涉及兩國的司法主權問題,即便根據我國刑法對本案持有管轄權,國內管轄本案在實際上仍具有很大難度。
王理律師提醒,市民切勿隨意添加微信陌生好友,不熟悉的暱稱或頭像添加好友時不要輕易通過,「如有好友借錢或要求提供其他幫助,務必通過電話等方式聯繫本人進行核實。」
上遊新聞記者 陳驊 實習生 歐陽夢婷 文/圖 封面圖採自網絡
上遊新聞報料熱線、渠道:966966、上遊新聞APP報料。新鮮事、感人事、不平事,歡迎告訴上遊新聞。新聞線索一經採用,酌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