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學歷沒啥用,大學生出來不也是「打工人」?甚至還不如農民工,人家小學畢業去包郵區做快遞、外賣甚至開個推土機月收入起碼上萬,你大學生出來才幾千起薪。如今社會滿大街都是本科生,學歷就是一張紙,不值錢。
他們說的是事實嗎?也可以說的確是事實。但事實之外卻忽視了至關重要的一點:概率。
他陷入了一個邏輯學上的謬論,叫倖存者偏差,他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關鍵信息。
與倖存者偏差相對,是一個失敗者偏差。比如看到新聞,某某名牌大學畢業生賣豬肉去了,或者長期陷入貧困領低保,就由此得出結論:「讀書無用,學歷無用」。
這同樣是一個概率問題,沒有學歷的人也有成功者,但概率很低;有學歷的人也有失敗者,概率同樣很低。以個別的案例來論證普遍問題,結論自然就錯了。
學歷真的不值錢嗎?學歷並沒有你表面看那麼簡單,一個好的本科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單靠一個本科學歷,你已領先中國一半人
可能大家都會認為,考上大學的分數線也越來越低,各種公辦民辦院校也越來越多,導致大學生越來越多了,這個確實是。
但是人口越來越多,就業機會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每1萬人,有大學文化程度的只有893人。
即使在大家覺得「大專多如狗,本科遍地走」現在,在全國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只佔全國總人口的10%都不到;在中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10人裡面還不到1個。
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目前都實行了積分落戶制度。大城市落戶之難,很多人深有感觸,前幾天楊超越作為特殊人才被上海引進落戶在網上引發很大爭議。很多人羨慕的背後,透露出一個殘酷的現實,沒有好的學歷,沒有錦鯉一般的好運,普通人該怎麼辦?
反觀那些擁有高學歷的人才呢?很多新一線城市為吸引高端人才,紛紛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武漢、南京、成都、西安、長沙等城市,接連出臺各種人才政策招賢納士。一時間「搶人才」成為各大城市工作熱點,不少人被城市搶人大戰刷了屏。「送」戶籍 「送」房子,各大城市為「搶人」各顯神通。
比如鄭州,本科畢業生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購房補貼每人2萬元。再比如武漢,實行學歷落戶,高校畢業生租特定房可打八折。還有長沙,對落戶長沙本科畢業生兩年內每年發放6000元租房和生活補貼。
在南京,40 歲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戶、外地大學生來寧面試有千元補貼、高層次人才首套房不限購 。
再比如武漢,實行學歷落戶,高校畢業生租特定房可打八折。
還有成都,普通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憑畢業證即可申請落戶。
有本科學歷,你才有留到一線城市資本。
這些落戶政策,都是基於對知識的尊重和人才的認可。有一個好學歷,你才有留到一線城市的資本。學歷,就是「人才」的證明。
好的學歷,決定了你的起始平臺
學歷是求職的敲門磚。企業在招聘時,第一道門檻就是學歷。
打開招聘網隨便進去一家公司,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都需要本科學歷。那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公司招聘為什麼要求本科學歷: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老闆招人最看重的是解決問題,學歷只是一個參考標準。
其次,公司招人之所以設定一些篩選條件,如:本科、英語六級、1~3年工作經驗,是因為招人是一件成本很高事情。
最後,從個體上看,人的能力與學歷沒有直接的關聯,專科、甚至高中畢業的牛人大有人在;但是從群體上看,名校畢業生中,優秀人才的比例更高,這是不爭事實。所以,從本科或者名校畢業生中篩選,比從專科生中篩選出的合適員工機率更大。
結合目前市場招聘規則,反過來想想:如果自己是本科學歷甚至研究生學歷,那機會是不是會多點?
好的學歷可以幫你賺更多錢。這很現實!
印度電影《起跑線》中,孩子上私立小學,父母不僅要買學區房,還要跟著面試。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父母甚至不惜住到貧民區,裝成窮人,走特困生通道入學。
▲電影《起跑線》截圖
每一個成功的草根背後,都躺著千千萬萬失敗的草根。你如何保證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呢?你又如何承擔不幸運後果呢? 三毛說:「沒有根基的人,將來走任何一條路,都比那些基礎深厚的人來得辛苦和單薄。」所以,腦子清醒的人,比如王俊凱、關曉彤、易烊千璽、吳磊這些少年成名的明星們,都紛紛選擇了參加高考。那些退役的體育明星們,首選也是去上大學。 學歷不僅意味著更高的眼界和思維方式。在接受過教育之後,你會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會理性地思考問題,規劃人生,會更懂得和家人溝通,教育後代的方式也會更加科學。
人生充滿了變數,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你可以選擇自己的活法、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可以追求自己的成功、可以坐人生列車的臥鋪、硬座或站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