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第一批「丁克家庭」,已經步入晚年,如今他們後悔了嗎?

2021-01-09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前些日子新聞媒體發布了「三十年前的第一批丁克家庭已經步入了晚年」這一消息,隨之而來的是眾多網友關於「丁克」的討論。

有些人想知道當初選擇丁克的人,現在後悔了嗎?他們過的是當初想要的生活嗎?其實答案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網友小琴和老公結婚時就決定丁克,只過二人世界。可就在小琴快50歲的時候,老公突然說想要一個孩子。

於是兩人開始嘗試各種受孕方式,幸運的是通過人工受孕小琴終於懷上了孩子。可正在他們為即將到來的新生命而歡呼雀躍的時候,小琴「胎停」了。

小琴想再次嘗試人工受孕,可諮詢過很多醫生都說她再次受孕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哪怕是懷上也很容易流產。

身旁的老公聽到醫生這麼說,非但沒有安慰小琴,還提出要和她離婚,因為他就是想要一個孩子。小琴崩潰了,當初說好的丁克呢?

像小琴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很多年輕時決定丁克的家庭,到了晚年就後悔了,但為時晚矣。

現如今追求丁克的家庭越來越多,不妨在這裡說說它的利與弊,以便年輕人更慎重地選擇適合的生活方式。

利:

1、生活自由

丁克一族最大的追求就是沒有孩子牽絆,可以自由地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

比如目前比較流行的旅居,喜歡哪個國家就在哪個國家呆著,不喜歡就換一個,不必為了孩子而放棄自我。

2、經濟自由

家裡沒有「四腳吞金獸」自然省了很大一筆錢。現如今的育兒模式與以前完全不同,無論是孩子生活、還是教育上的各種經費,都是一筆筆很大的開銷,而丁克一族就以避免這些經濟壓力。

3、少操心

沒有孩子就不必為了下一代操心。從孩子的出生到以後的成家立業,作為父母總是會有操不完的心,而丁克一族就不存在這種麻煩。

弊:

1、不被理解

丁克一詞最早來源於歐洲,指的是夫妻雙方只過二人世界,不考慮繁衍後代。之後這一生活方式傳入中國,讓當時傳統的中國人受到了不小的震感。

因為中國式家庭基本是由夫妻雙方和孩子組成的,而丁克一族則打破這一常規,必然會遭到很多非議和不理解。

2、一方後悔

夫妻倆成為丁克一族一定是兩個人的共同決定,但是存在一個隱患就是男女的生育條件不對等。

男性到70歲依然可以生兒育女,而女性則在絕經後就失去了生育能力,即使後悔了再想要孩子也不可能了。所以女性在選擇丁克的時候需要更加慎重。

3、避孕失敗

想要丁克就必然要談到避孕的方式,除了使用保險套外,常見的還有女性上環等。

但不是所有的避孕方式都能保證百分之百避孕,像保險套的避孕效率說是可以百分之九十八,實際上它的避孕功效只有百分之八十五。而最常見的女性上環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危害。

所以丁克一族除了要選擇有效的避孕方式外,還要有面對避孕失敗的準備。

有些人為了「養兒防老」或者「傳宗接代」而生孩子,還有人選擇不生孩子。

無論哪一種都是人生中的眾多選擇之一,誰也沒權利說哪種一定幸福,選擇自己想要並且適合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一輩子不生孩子真的瀟灑嗎?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晚年,他們後悔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這種觀念悄悄在中國出現,但是受長久以來的生育觀影響,丁克一族在當時是不被理解,是反對的,很多人甚至懷疑丁克家庭,是為了遮掩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實,才編造一個不想生的理由。01第一批丁克族已經步入晚年,年輕時清閒,現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 30年前第一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沒有孩子的他們,後悔了嗎
    於是在有關政策以及個人生育觀的影響之下,丁克家庭就此應運而生,當然這也是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產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原因之一。當時部分年輕人最先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同時也是走在思想最前沿的先驅,他們抗住來自社會與父母的壓力,從而成為丁克一員。
  •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
    第一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現在他們後悔了嗎?聽聽過來人咋說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以後就一定要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這樣的觀念影響著大部分國人。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的出現了一群"丁克",這個群體崇尚自由,不願意被外界的因素束縛自己,所以選擇了不要孩子。正因為這樣,這個群體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比較特殊的,有很多老人家都表示不理解。不少家庭的老人還因為兒女選擇了做丁克族,而與他們斷絕往來。然而,即便孤立無援,家人不理解,還是有很多比較有想法的人走上了丁克這條路。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已步入晚年,他們會不會後悔?
    三十幾年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入中國大地,西方的思想觀念也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其中就包括所謂的「丁克」思想,也就誕生了我國首批丁克家庭。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直譯過來就是夫妻雙份收入但沒有孩子的家庭,現在則普遍認為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的人群。
  • 30年前的「丁克夫妻」,如今步入晚年過得怎樣?現狀令人唏噓
    時至今日,第一批不生孩子的人也就是「丁克」一族也已經邁入了中年。他們是怎麼看的呢?30年前的「丁克夫妻」,如今步入晚年現狀令人唏噓廣東的一對夫妻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非常自然地說自己沒有孩子的生活,和丈夫過的也挺好的,不覺得生活裡缺了什麼,而且老人也沒有怎麼反對,一家人的相處和關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融洽和諧的。
  • 最早的一批丁克家庭也步入晚年了,有沒有後悔當年沒要孩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早已經根深蒂固,當八十年代最早一批「丁克」家庭出現的時候,理解的人少,質疑和批評的人多。現在快四十年過去了,最早的丁克家庭也基本步入晚年,那麼,他們現在過得好嗎?有沒有後悔當時不要孩子?
  • 第一批「丁克夫妻」已到晚年,他們後悔了嗎?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最初時大家對丁克夫妻並不理解和認同,總認為這群人不負責任,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其的看法有所改變,不再將其視為「怪物」。只是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丁克夫妻年輕時愛自由,任性不要孩子,那到了晚年時是否會比較痛苦呢?如今,第一批「丁克夫妻」已經到了晚年,他們後悔了嗎?我們來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 首批「丁克」已步入晚年,如今後悔了嗎?過來人說出了實話
    前言在傳統的家庭觀念的影響下,多數的家庭都推崇著多子多福的想法。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逐漸產生轉變。考慮到生育和撫養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體力甚至是金錢,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成為"丁克"。由於長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丁克一族"的觀念在以前甚至是現在也備受爭議。
  • 第一批「女丁克」步入晚年,她們到底後悔嗎
    但是也有一些家庭,夫妻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選擇不要孩子,這種家庭被稱為「丁克家庭」。丁克在我國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了,並且現在到了他們成為老人的年紀。現在也有一些「新生」家庭,夫妻糾結要不要選擇「丁克」。不如先來看看丁克老一輩人現在的想法和感受,也許會給年輕人一些參考。一輩子不生娃是啥感受?第一批「女丁克」進入晚年,她們後悔了嗎?
  • 楊麗萍不生孩子遭唾罵,丁克家庭步入晚年,沒子女的他們後悔嗎?
    02、首批"丁克"家庭步入老年,他們的現狀如何?丁克(Dink),音譯自英文單詞Dink,意為雙收入無子女,意為夫妻雙方都有收入,但沒有子女。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觀念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摒棄傳統的舊觀念,加入丁克家庭的行列。
  • 第一批丁克家庭距今已經40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結局大多令人感慨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相比較於大多數家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家庭似乎並沒有這種困擾,這就是丁克家庭。丁克家庭從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在傳統的看法中,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似乎是理所應當的內容。而選擇丁克的夫妻則是將更多的重心向自己偏移。用他們的話說:他們不需要對別人負責,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是何現狀?過來人:活出了想要的模樣
    現如今,距離第一波「丁克潮」已經過去了30多年,當初選擇丁克的那批人,如今是什麼樣的生活現狀?有沒有活出當初想要的模樣?當「丁克」的原因是渴望自由,如今活出了想要的模樣劉女士就是當初狂熱追逐「丁克潮」中的一員,和一起經歷了家人的指責、詬病,經歷了外人的冷眼相待和歧視,他們都順利地走了過來。如今年過半百的他們,也算是步入了中老年的圈子,即便是此時此刻,再有人詢問劉女士當初丁克的選擇是否後悔時。
  • 第一批「丁克」家庭30年,沒有孩子的人生,晚年情況讓人唏噓
    「丁克」(DINK)這一概念傳入中國,是上世紀 80、90 年代,意思是家庭中有兩份收入(Double Income),但沒有孩子(No Kids)。這個概念受到很多高學歷、高收入家庭的熱捧,一度被視為新的婚姻潮流。
  • 我國第一批「丁克家族」已進入晚年,他們後悔了嗎?過來人這樣說
    當然,大部分網友還是比較理智的,他們甚至還比較羨慕張宏民如今的生活,「無兒無女又能怎麼樣,一輩子就那麼長,自己幸福開心不就好了嗎?」確實是這樣,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部分國人受西方「丁克概念」的影響,決定做一個不生孩子的丁克族。
  • 中國首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
    轉眼間,中國的首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他們當中有人對生活現狀很滿意,但也有一些卻感到不盡如人意。其實,只要做好儲蓄、醫保、選擇養老機構等充分準備,丁克家庭晚年也可以盡享二人世界,過得灑脫沒有束縛。
  • 第一批「丁克」步入晚年,現狀很揪心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中國的很多大城市興起了丁克風潮,如今中國首批丁克一族已經步入晚年,他們的生活怎麼樣呢?孫大媽和她的丈夫是中國第一批丁克一族,早年因為身體不好懷不上孩子,而孫大媽的丈夫本身也不喜歡孩子,二人並沒有到處求醫問藥,而是毅然地做出「丁克」的決定。
  • 第一批「女丁克」已步入晚年,現狀揪心
    但是近些年,有不少丁克家庭也出現了,不少夫妻選擇不生孩子。也有人說,女人未必要結婚,但一定要生孩子,否則人生不完整。那麼對於丁克女來說,一輩子不當媽媽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晚年的光景又是怎樣的呢?甚至都沒有兒女給他們送終……那一刻她動了要生孩子的念頭,但是一切都太遲了,身體已經不允許了。再後來,當劉奶奶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時候,老伴卻因病而先行離開了,這也給了她沉重的打擊。年紀越大越愛熱鬧,但現在卻是孤身一人,特別是晚上看到別人家熱熱鬧鬧,而自己獨守空房時,劉奶奶的內心加倍孤單寂寞。
  • 3個堅持了30年丁克的家庭:曾經嚮往自由,現在有點後悔
    丁克這個概念是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傳入中國的,到現在已經過去40多年了。到現在為止第一批加入丁克家族的人,現在已經步入中年,那麼對於他們當初的選擇,這些加入丁克家族的人後悔了嗎?一、 三個「丁克」家庭家庭A:不會覺得後悔,但覺得略有遺憾。小劉夫婦是一對比較恩愛而且家庭比較富裕,結婚30年。由於年輕時雙方的工作壓力大,導致沒決定要孩子,因此選擇了做丁克族。
  • 當丁克家庭步入晚年,夜深人靜時會不會後悔?其實答案也很簡單
    像丁克這樣的詞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有些人為了自己的事業和理想考慮,就算結了婚以後也不會要孩子,但是在中國,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為家族延續香火是頭等大事。但是因為時代越來越開放,成為丁克家庭也不是新鮮的事情了。我家中的小姨,因為讀書讀得比較久,工作以後更是忙碌不已,她和自己現在的丈夫結婚時就已經30多歲了。
  • 一輩子不生娃會後悔嗎?首批丁克家庭步入晚年,他們結局悽涼嗎
    什麼是「丁克」?顧名思義就是說家庭中有「double income(兩份收入),no kids(沒有孩子)」,幾個單詞的首字母綜合起來就是「dink」。丁克這一概念從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距今也有幾十年的時間,那麼我國第一批接受這一說法的人,他們的晚年生活是否悽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