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旦萬科C班到萬科雙語學校,擁有20多年教育管理經驗的萬科集團在去年正式成立了德英樂教育品牌。閔行萬科幼兒園於2016年開園,是德英樂教育旗下第一家雙語幼兒園。開辦至今,經歷了探索、磨合、改變,逐步形成具有萬科特色的雙語幼兒教育模式。菁kids造訪了閔行萬科幼兒園,和費昀潔園長聊了聊,一探這所聲名在外的學校的真實面貌。
文 | Rachel 圖 | Rachel、部分由學校提供
校園:讓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從綠樹成蔭的兩車道小路下車,一步入校園,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黃綠白三色相間的L型教學樓邊上是一片規整的戶外活動場地。我們入園參觀的時候,託班的小朋友剛好結束戶外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回教室,活潑潑的樣子讓人不禁想起凱迪克獲獎繪本《讓路給小鴨子》中馬拉太太帶著她的孩子過馬路的場景。
據園長介紹,幼兒園目前共有16個班級,託班3個、小班6個、中班4個、大班3個,體量不小。為此,學校分別為託小班、中大班設置了兩個入口,有不同高度的洗手臺,也便於出入分流。
室內充滿童趣,「小設計師」們自己的作品隨處可見。一樓轉角處有一面塗鴉牆,走廊低處則粘貼了一面長長的磁力牆,都是孩子們發揮想像力的小天地。
出於安全需要設置的網兜,也是展示孩子作品的絕佳場所
北面走廊是一整面綠色的透光板和展示窗格,孩子們很喜歡這裡。正好有收藏昆蟲標本的熱心家長捐贈了一批昆蟲標本,學校就把這裡打造成了昆蟲標本牆,並配合手工製作的剪紙做展示。老師們還認不全這些標本,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早已如數家珍。
教室空間寬敞,採光充足,
為了保證衛生和安全,每間教室都有獨立的洗手間,教室外則是特製的儲物空間。
除了普通教室,也有專用的室內足球運動室、樂高建構室、圖書館、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和STEAM專業教室。
滲透於日常STEAM理念
「一日生活皆課程」
作為一所雙語幼兒園,閔行萬科幼兒園為每個班級配備了1名外教、2名中教和1名保育老師,體育、美術、音樂、樂高課等則由專職老師授課。每天早上的circle time由外教帶班進行浸潤式教學,之後孩子們會進行分組的區角學習,午餐和午休過後有一節中文課。老師會以周為單位記錄孩子每階段的變化。
當天我們聽了一段外教課,老師彈奏著吉他,用音樂帶領孩子們cheer up。接著在各種不同的主題下和孩子們做互動,課堂熱鬧又不失秩序。
教學內容從行為習慣、語言發展、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科學探究、數學認知、藝術修養等幾個方面進行設置,同時還研發了STEAM、音樂、美術、運動和工程建構等專業特色課程。在四個年級中,中大班會強調科學思維方法,比如如何解答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察看實驗方案是否奏效;託小班則以趣味性為主,讓孩子運用多重感官去體驗不同主題的內容。
下午3:30以後,幼兒園也提供豐富的課後課供自由選擇。課後課由德英樂集團的素質教育團隊運營,課程包括運動類、藝術類和教學類,如:足球、馬術、棒球、輪滑、鋼琴、舞蹈、芭蕾、拼音、英文閱讀、情商管理、自然科學等。以馬術課為例,前期教練會把小馬駒帶到學校供孩子練習,熟練一些後,就會組織大家去附近的馬場。
在2016年建園初期,閔行萬科幼兒園就已經把STEAM課程設立為學校特色課程之一。從創園至今,閔行萬科幼兒園STEAM課程從起步探索到豐富擴展,再到今年引進哥大國藤ChildEnjoy自然美學課程作為資源庫,整合已有教案,在老師們的精心設計與實踐下,已經逐步形成具有萬科特色的STEAM園本課程。
同時,上課形式也進行了調整。最初STEAM課程是由外教進行集體課教學,但在實踐中老師們發現,孩子在課堂中很難理解一些英文術語,繼而影響了對整體科學概念的掌握。所以從今年開始,STEAM教學活動調整為由中文老師在集體課上對主題活動進行導入,外教結合主題內容開展相關區角活動,將STEAM理念滲入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中班為例,每周五中文老師會上一次集體課,做問題的引入、介紹,回答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問題,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英文老師則會在下一周的各個區角做相關的活動,如在圖書角準備主題書目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在建構區提供不同的材料讓孩子動手操作。
例如在「橋」的主題課中,老師首先通過提問讓孩子分享自己的已有經驗,比如橋有哪些樣子、在哪裡看過。結果發現孩子們視野寬廣,他們自己就能把原來準備詳細介紹的橋的基本類型說全了,這時老師就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的側重點,比如通過閱讀繪本故事中小羊從橋上掉下去的片段,老師會引導孩子們思考「為什麼羊會掉下去」、「怎麼可以讓它不掉下去」,激發他們主動去思考。
做地質研究時,熱愛烹飪的外教老師帶著孩子們,用黃色棉花糖、西紅柿、奧利奧粉末疊出了地核、地幔、地殼,完成後每吃一口,就說出這一層的名字,吃得開心也加深了記憶。
「STEAM」的理念被滲透到了日常的方方面面。環境布置和區角設置都遵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讓孩子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有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
讓老師擁有像家一樣的工作環境
當被問到招聘老師最看重什麼時,費園長毫不猶豫地回答:師德。
做背景調查、了解以往教學經驗當然必不可少,但學校最看重的不是文憑和資歷,而是老師的個人品德和素養,看他們的經驗是否能否真正對孩子和家長有所幫助。
費園長擁有30年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很明白老師們需要什麼。一方面她非常強調要讓老師得到充分的尊重,從工作中獲得愉悅感;另一方面她也非常支持年輕教師的成長,提供外出的培訓機會,為老師們創造職業發展的空間。
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校
更離不開家長
與許多學校建立微信群不同,萬科幼兒園使用一款專門的APP進行家校溝通,每位家長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帳號,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也可以和老師及時溝通。學校每周會提供孩子的學習計劃,老師們每天會在APP上發布各班的照片、視頻,以便家長了解孩子情況。此外,每月也會提供完整的紙質報告,更專業、詳細地記錄孩子的變化。
幼兒園每月還會開展家長走進課堂活動,邀請家長志願者親自為孩子們上一堂課,同時體驗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每月也會組織家長沙龍和主題講座,內容涉及「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如何制定規則」、「安全課堂」、「孩子們的藝術修養」等,共同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成長。
園藝師爸爸進課堂介紹花園的設計以及植物的生長
孩子一旦在幼兒園裡發生衝突或者有情緒問題,老師會第一時間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疏導,也會及時與家長溝通。充分的溝通讓家長們越來越了解學校、理解學校,家校互動的氛圍也越來越好。前段時間,學校餐食問題一度讓不少家長感到不安,閔行萬科幼兒園第一時間發布了告家長信,並邀請家長代表檢查食堂,緩解大家的焦慮情緒。
招生與升學
當有新的小朋友想加入閔行萬科幼兒園這個大家庭時,園長會邀請家長來到學校,面對面溝通教育理念,園長也會藉此了解家長的期望。孩子則會進入教室,體驗教室環境,同時也可以與老師有初步的接觸。學校十分強調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希望家長和學校一起支持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我們也了解了幼兒園具體的招生信息。據介紹,2018年還有少量班級可以接收插班生,明年3月會增設1個新的託班和1個中班,明年9月還將招收新的託班、小班和中班,但不再接受大班的插班。
今年上半年,閔行萬科幼兒園有兩個大班的孩子畢業,80%以上都進入萬科雙語和復旦萬科就讀。同處於德英樂教育體系內,萬科幼兒園的畢業生在幼小銜接的準備上會更加充分,以教材為例,大班就會使用雙語學校課程的幼兒園延伸版。平時,幼兒園也會不定期組織孩子與不同的外教相處,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
德英樂堅持「激發孩子無限潛能」的教育理念,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等待被發現的小宇宙。而閔行萬科幼兒園也會給每個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和速度,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來。「每朵花都有綻放的時候,只是花期不同而已。」費園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