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院系調整後,教育行政機構分為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教育部管理6大師範,高等教育部領導綜合性大學和多科性工科高校,後來兩部合為教育部,又增加幾所外語類高校,1980年之後教育部直屬高校一直保持在30多所,通過1994年教育部直屬高校統計資料,我們考察一下1990年代初期直屬高校的辦學實力。
一、國家重點實驗室最多的依次是:
北京大學7個、清華大學7個、西安交通大學6個、南京大學6個、浙江大學5個、吉林大學3個、復旦大學3個、大連理工大學2個、華中理工大學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老牌綜合性大學和多科性工科高校為主,西安交通大學排第三,還是很有實力。
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最多的依次是:北京大學31人、清華大學31人、南京大學15人、復旦大學10人、上海交通大學8人,浙江大學7人、南開大學7人、吉林大學7人、西安交通大學5人
從院士人數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遙遙領先,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當時還是很有實力的。
三、從學校教育經費支出看
清華大學3.2億、上海交通大學2.8億、浙江大學2.7億、北京大學2.3億、華中理工大學1.9億、復旦大學1.9億、四川大學1.8億、西安交通大學1.5億
經費最多的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工科高校加上沿海一線城市,能夠拿到的橫向經費比較多,華中理工大學經費在當時也是遙遙領先,四川大學合併了工科強校成都科技大學經費也很多,西安交通大學由於地處大西北,當時地域劣勢已經顯現出來。
四、學校科研經費
清華大學1.85億、浙江大學1.43億、上海交通大學1.06億、天津大學1.05億、同濟大學1.04億、東南大學7500萬、西安交通大學7400萬、華中理工大學7400萬
自然科學經費工科高校遙遙領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居前三甲,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表現不俗,地理位置很重要。
五、國家重點學科
北京大學42個、清華大學29個、南京大學18個、復旦大學16個、人民大學14個、西安交通大學11個、南開大學11個
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文科優勢較大,西安交通大學學科建設表現不俗。
總起來講當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比較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