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畢業了!
看到白襯衫、紅領帶、學位服
還有捧著花的笑臉
2015年的畢業季悄然而至
畢業設計、畢業論文
畢業照、畢業典禮
還以為,畢業這一天會很遙遠
一眨眼,這是待在中大的最後一個月
你是否還在疑惑中大學位授予儀式的來源?
你是否還在猜想今年畢業生會和新男神羅俊校長擦出怎樣的火花?
你是否還在惦念大學青春中的老師和同學?
你是否會在此時,默默流淚,畢業了
青梅小編搜索到中大圖志有一個很好的專題,特地扒拉下來,送給畢業的你!
歷史篇——1981年開始的中大學位授予儀式
人物篇——畢業那幾天,那些人
情感篇——師生情、愛情、親情、戀情
記憶篇——中大,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1980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並於次年實施。1981年,我校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大會在懷士堂舉行。作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中大見證了恢復研究生教育後首批本校博士的誕生。儀式上,4名博士研究生獲頒學位。沒有盛大的場景,沒有華麗的服裝,但這段記憶永遠值得珍存。(文/何超)
2006年之前,由研究生院為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舉辦學位授予儀式,地點在梁銶琚堂。校領導、各院系領導、導師、畢業研究生及親友齊聚禮堂,共沐典禮莊嚴的洗禮。典禮儀軌學自香港高校,簡單卻不失隆重:校長致辭,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宣讀授予學位決定,畢業生一一上臺接受學位並與校長親切握手,導師代表致辭祝福。梁銶琚堂見證了世紀更替那些年我校學位授予儀式從無到有的發展,承載的是大學精神和學位制度的演進。(文/何超)
經黃達人老校長提議,2005年校慶日於懷士堂前草坪舉行學士學位授予儀式,約1200名本科畢業生參加。畢業生經由紅地毯拾級上至主禮臺,黃校長親為各院系代表撥流蘇,其餘自行撥流蘇並向校長、親友鞠躬致意。2006年,中山大學學位服系統及權杖的設計製作完成,亦於校慶日齊聚本、碩、博約2000名畢業生,校長及主禮教授由權杖引導入場。校長莊嚴宣讀中山先生畢業訓詞,並親為博士畢業生及碩士、本科畢業生代表一一撥流蘇。(文/何超)
2007-2008年學位授予儀式改回6月底7月初並分南、北校區舉行,南校區(文、理科)設在梁銶琚堂,北校區(醫科)設在校友會堂。儀式前由主持人宣讀中山先生畢業訓詞,校長與全體本、碩、博畢業生一一握手,頒發畢業紀念冊,親授學位,規模達十數場之多。2008年起,學校安排攝影師為每一位畢業生抓拍與校長的合影。此外,原中山醫科大學合校前的畢業典禮也在校友會堂舉行。(文/何超)
2009年確定的學位授予儀式模式沿用至今,全體畢業生於畢業前(6月底7月初)齊聚南校區梁銶琚堂,每年參與人數均達15000人,親友可安排於梁銶琚堂樓座、懷士堂和三教講學廳觀禮。一套完善的受禮流程得以確立:主禮教授執權杖入場,奏唱國歌后,主持人宣讀中山先生畢業訓詞,各學院院長、直屬系主任恭請校長,全體本、碩、博畢業生一一上臺受禮,校長與其一一握手並頒授學位,全體奏唱校歌,禮成。承載著中大文化和大學精神的學位授予儀式,成為每年夏天最受矚目的風景。(文/何超)
中山大學權杖象徵著教育的崇高和知識的聖潔,通高1112毫米,數字代表校慶日。銀荷託珠,漢龍圍繞,圓盤上中山先生手書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熠熠生輝。杖身鏤鏨著芭蕉葉,鑲嵌翡翠,杖尾如戟。從2006年起,增設權杖引導主禮教授入場環節,現行的學位授予儀式由一名教授引導入場,以示虔敬。儀式進行中,權杖莊嚴立於主禮臺,神聖威儀見證學子習有所成、畢業成熟。(文/何超)
王珣章校長為韓國籍博士生金恩柱頒授學位。王珣章校長掌校時致力於學校體制改革,提出增加學院的建制和權力,使學院實體化;鼓勵人才流動,面向全社會延攬人才,積極倡導學人「先行一步」;積極組建教學精、科研強的中青年教師隊伍,努力為中青年教師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寬鬆的學術氛圍;更勇於開拓,為我校珠海校區的建立奠定基礎。心手相握,一夢相承。撥穗正冠,永志相傳。甘為鋪路搭梯,許你領略無限風光。(文/何超)
黃達人校長與醫科博士親切握手。黃達人校長主政中大期間,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強強聯合,完成實質性合併。他曾在多個場合強調「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並以「善待學生」和「教授就是大學」作為核心價值支撐,「師道尊嚴」與「善待學生」達至一種良性的平衡。與全體畢業生一一握手,傳遞的是學校對培養學生富於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希冀。強調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強調大學與國家、社會的緊密聯繫,強調關注民生,是中山大學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這個學術共同體的價值追求。(文/何超)
許寧生校長為本科生頒授學位,殷切寄望。許寧生校長高度重視學校學術氛圍的建設和健康發展,提倡「人心向學」,倡導全校人心向著教學、學生和學術。2012年,學校先從關心學生以及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入手,致力於人心更向著本科教學,讓學校的工作更向著學生的全面成長,提升本科教育質量整體水平,加大對學生工作各方面需求的投入。他希望「本科學位要金燦燦沉甸甸」,中大的畢業生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具有人文關懷、國際視野和領袖氣質。中軸線上中山先生北向遙望,矚目鸞翔鳳集,濟濟群英,莊嚴和活力並存,生生不息。(文/何超)
經歷三個月的「校長荒」,我們的中大終於迎來了新校長:羅俊。羅俊校長提出,深入思考中山大學「從哪來、到哪去、怎麼去」這些根本問題;並提倡通過與國內第一方陣高校的關鍵指標比較,把「進入國內高校的第一方陣」作為現階段的奮鬥目標,選擇一條「外可確保國家的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內可鼓舞人心,堅定信念」的路徑。中山大學正在邁向國內第一方陣高校。學位授予儀式上,新校長和2015屆畢業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文\青梅MY)
巍巍大學,師魂常駐。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懷有深切的認同,追求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樹立超越個人生活經驗的學術追求,肩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在這裡,教授不僅僅是大學的僱員,「教授就是大學」。尊師愛生,彼此尊重,相互扶持,共同追求「止於至善」。從前,您用知識灌溉,你用言行感化;此刻,帶著您的思想起航,接受您殷切的注目:中大學人的精神和生命在這裡交匯。(文/何超)
身披學位袍,頭戴學位帽,不止是畢業季的主角,學生從來都是校園的主人。齊聲高唱「白雲山高,珠江水長」,默默吟念「為社會福,為邦家光」,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承載母校深切期盼,不忘恩師諄諄教誨,敢於超越,勇於擔當,立志成為知禮、誠信、勤奮、陽光的社會人。母校已然把最珍貴的風景留給我們,我們將報以最深沉的衷情與熱愛。(文/何超)
學位授予儀式的背後,不乏工作人員辛勤付出的身影:臺下司儀渾厚的男中音清晰報出畢業生的名字,主禮臺上微笑的禮儀重複著一次又一次的傳遞,指揮調度,攝影攝像,導師著裝,護衛權杖,乃至安保、清潔……學位授予儀式是畢業生的節日,能為即將遠行的學子做點什麼,哪怕只是整理一下垂布、多留一張合影,他們都堅守崗位,無怨無悔。即使沒有華麗動人的光芒,他們依舊是令人無法忘懷的風景。(文/何超)
導師與畢業生並肩而立,微笑合影。難忘師恩,是您牽引我走入學術的殿堂,迎向真知的曙光。切切叮嚀,關懷殷殷,當年您植下了桃李,今日終能還獻您一縷芬芳。(文/張瑩)
求學的理想亦如初生的嬰孩,稚然而立。家人們的牽絆永遠是最窩心的溫暖,整理衣襟,捧送花束,親友欣然共賀,為青春祝酒。(文/張瑩)
「我們要結婚了!」一對即將畢業的情侶高聲宣布喜訊,接受眾人的祝福。愛情在校園中醞釀成熟,你我攜手,共修人生這門新課程。(文/張瑩)
一男生興奮地抱起即將畢業的碩士女友。校園裡總不乏戀愛情愫,回望青蔥來路,幸得美好和幸福。畢業以後又是新一段人生路,前途泥濘,卻有甜蜜託舉起小小的信心和喜悅。(文/張瑩)
2011年的畢業嘉年華設置了留言牆、時光囊、特色明信片等。誰以心音為墨,在時光的牆上留言;誰把千般風情,裹進時光囊中擱淺休眠。今年畢業季又至,期待新一輪的精彩。(文/張瑩)
中大的畢業學子各自用獨特的方式慶祝畢業季。搞怪的畢業照,動態十足的拋帽起跳,在永芳堂前琴奏一曲,甚至還有憤怒的小鳥來湊熱鬧……千奇百怪,獨出心裁,都只是為了表達那一句:畢業快樂。(文/張瑩)
畢業了,記得常回中大看看
文章來源:中山大學官網 中大圖志
編輯:青梅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