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持電子票證免費試乘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大坪林站是新店線與環狀線交會點。(圖:臺灣《聯合報》/記者張曼蘋 攝)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今天開放持電子票證免費試乘,時間為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臺北捷運公司也公告票價,5公裡以內票價20元(新臺幣,下同)、31公裡以上為65元。

公告指出,環狀線第一階段通車票價,採基本裡程(5公裡)以內票價20元,5公裡以上至23公裡,每3公裡加收5元,23公裡以上至31公裡,每4公裡加收5元,31公裡以上為65元。

若民眾從環狀線大坪林站出發,搭乘至淡水信義線淡水站單程票價為60元,而搭乘到新北產業園區站單程票價為40元。

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試乘期間的列車班距以離峰班距營運,原則上為8分鐘1班列車,並將視人潮狀況機動加發列車,通車後的營運班距規劃,尖峰班距為4至7分鐘,離峰班距為5至10分鐘。

新北捷運環狀線串聯臺北捷運新店松山線、中和新蘆線、板橋南港線、桃園機場捷運線,分別可在大坪林車站、景安站、板橋站、頭前莊站、新北產業園區站轉乘。

相關焦點

  • 新北捷運環狀線試乘首日 人潮破5.5萬
    捷運新北環狀線19日起開放民眾免費試乘,截至下午4時環狀線收班統計,首日搭乘人潮逾5萬5000人,新北市長侯友宜前往搭乘視察時表示,通車日期會等臺北市長柯文哲回國後再進一步討論,目前朝向月底通車努力。
  • 獲準予營運 新北環狀線確定1月19日免費試乘
    新北市捷運環狀線5日完成履勘,新北市長侯友宜今上午視察時,宣布最快19日開放試乘,對此臺灣交通部門昨天下午正式函發營運許可,確定19日起開放民眾免費試乘,試乘期間原則上每8分鐘1班車,若尖峰時段每4至7分鐘1班,離峰時每5至10分鐘1班,視人潮而定。
  • 捷運環狀線喬不攏 萬大線先交新北
    新北市長侯友宜爭取環狀線等捷運自營,上周雙北協商無果;北市捷運局表示,主張環狀線由北市統一經營,而有意將興建中萬大線交還給新北建置與經營,不過,臺交通部門並不贊同,仍須進一步討論。    今年1月通車的環狀線,由新北市委託北市捷運局興建,2018年通車後由北捷營運3年,侯友宜多次希望收回經營權,但北市府認為應該按合約走,雙北各說各話。
  • 地鐵環狀線來了!臺交通部門:今日核准營運
    華夏經緯網1月16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交通部」15日晚間證實,傍晚收到捷運環狀線營前6項須改善的報告,原則上16日就會核准環狀線的營運,並回文新北市與臺北市政府。新北市長侯友宜回應,因臺北市長柯文哲離臺訪問,通車典禮等柯文哲返臺後共同決定。
  • 2020新北捷運線路圖
    2020年臺灣貌似有挺多捷運線路開通的,首先是今年1月底的臺北捷運環狀線,不過這一段目前全部都位於新北市,接下來就是今天開通的淡海輕軌藍海線,然後這一段同樣也是全部在新北市範圍內。在接下來就是已經官宣12月19號開通運營的臺中捷運綠線(1號線/烏日文心北屯線),在正式開通運營之前,還可以免費試乘一個月哦!
  • 新北捷運環狀線將滿半年 Q版「熊站長」現身車站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北市捷運環狀線今年1月31日通車,即將屆滿半年,隨島內新冠肺炎疫情趨於平穩,並配合暑假到來,新北捷運局即日起至7月31日,舉辦環狀線「熊站長Fun暑假」活動。
  • 臺灣桃園機場捷運試運營
    圖為乘客試乘桃園機場捷運。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本報臺北2月2日電 (記者吳亞明、馮學知)連接臺灣桃園機場與臺北市的機場捷運2日起開始試運營1個月,民眾可以免費試乘。3月2日起,機場捷運正式運營。   根據桃園大眾捷運公司之前公布的試運營方案,試乘時間為每天上午8時到下午4時。
  • 百貨比鄰商圈帶動 環狀線這站房價居首
    捷運環狀線開放免費試乘,預計本月底將正式通車,沿線房市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據中信房屋統計,沿線房價最高的是捷運板橋站,而人口數與交易量最多的是捷運景安站,戶數最多的是捷運板新站。    以往在新店、中和、板橋、新莊等地往來,搭乘捷運都得繞行臺北市轉乘才能抵達,不僅耗時、經濟效益也差。
  • 捷運環狀線噪音逼人 侯友宜:降噪工程十月前完工
    華夏經緯網6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捷運環狀線一期將在年底通車,現正測試車輛階段,民進黨新北市議員黃俊哲4日總質詢時,播放自家中噪音檢測影片,捷運車輛轉彎時,發出的噪音高達80分貝,民眾根本無法忍受;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已要求北捷在十月前完成降噪工程,他也會親自到現場看。
  • 新北環狀線核定 朱立倫批民進黨為選舉昨是今非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參選民進黨新北市長時曾批,「『三環三線』到現在還是虛線,沒有一條實現。」(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2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三環三線」是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於2010年市長選舉期間所提出的建設計劃,主要有臺北捷運環狀線、萬大-中和-樹林線、三鶯線、淡海輕軌、安坑輕軌、民生汐止線、社子線、桃園捷運綠線。如今,淡海輕軌完成,環狀線第二期獲核定,但朱立倫回顧來時路感慨:「蘇貞昌用掃把割稻尾」。
  • 臺灣淡海輕軌免費試乘首日出故障 疑為溼氣造成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淡海輕軌24日早上6時30分起開放免費試乘,吸引許多人排隊試乘,但中午有1列列車出現車門信號異常的問題,一度停駛。維修人員初步判斷,疑為連日下雨的溼氣造成。臺灣淡海輕軌。
  • 新北捷運環狀線開發案,侯友宜:未來可帶來500多億商機!
    新北捷運環狀線開發案,侯友宜:未來可帶來500多億商機!新北市捷運環狀線將於1月底正式通車,新北市長侯友宜29日上午就親自坐車體驗並對運行狀況進行考察。侯友宜說通過這幾天的試行,讓我們感覺到新交通線路開通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另外還能帶來500多億新臺幣的商機以及其他新產業的發展。侯友宜說現在臺北市是臺灣省人口最多的城市。自2010年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以來,新北市的在最近的十年當中取得了顯著的建設成就。而現在新線路的開通可以更好的引進周的人們來新北市就業,讓新北市在大臺北變成中心點。
  • 新北環狀線核定 朱立倫批民進黨當局為了選舉昨是今非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三環三線」是前新北市長朱立倫於2010年市長選舉期間所提出的建設計劃,主要有臺北捷運環狀線、萬大-中和-樹林線、三鶯線、淡海輕軌、安坑輕軌、民生汐止線
  • 臺灣桃園機場捷運2月2日起試運營
    新華社臺北1月25日電(記者劉歡吳濟海)臺灣交通主管部門25日宣布,桃園機場至臺北的桃園機場捷運2月2日起試運營1個月,民眾可免費搭乘。3月2日起,機場捷運正式運營。  根據桃園大眾捷運公司公布的試運營方案,試乘時間為每天上午8時到下午4時。
  • 蘇貞昌稱臺北捷運環狀線南北環或將動工 市議員:又騙?
    蘇貞昌稱臺北捷運環狀線南北環或將動工 市議員:又騙?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北環段及南環段。(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5月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蘇貞昌4月21日突然宣布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二階段的北環與南環段力拼年底動工,此話立即引發關注。因為,臺北市府預計下個會期才編列預算,按時程,設計標決標後還需15至17個月設計,最後才辦理施工標,如何年底動工?
  • 高雄捷運下周三通車 陳菊建議免費試乘一個月
    人民網3月5日電 高雄人等待十七年的捷運近日內即將通車啟用。臺灣「交通部」履勘小組昨審核通過高雄捷運紅線北段R9至R23路段,提出幾項改善缺失核備即可;高雄市府與高雄捷運公司強調,有信心在一周內完成改善核備,高雄市民可望最快在三月八日(本周六)、最遲在三月十二日(下周三),即可搭乘捷運紅線。
  • 新北"淡海輕軌"今起試營 朱立倫率賓客搭乘象徵通車
    新北"淡海輕軌"今起試營 朱立倫率賓客搭乘象徵通車 2018年12月24日 08:4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12月24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淡海輕軌」正式通車,新北市長朱立倫23日傍晚親自率賓客搭乘,從「淡水行政中心站」,坐回「輕軌紅樹林站」,象徵正式通車。「淡海輕軌」今(24日)起試營,民眾可「免費搭乘1個月」。
  • 新北捷運環狀線趕工 2016年底有望通行
    (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3月17日消息 據臺灣TVBS報導,新北環狀線如火如荼進行,不過部分路段,卻因為施工造成道路擁堵,雖然工程造成衝擊效應,但環狀線的第一階段將在2016年底完工。未來從起點大坪林站,就可貫通到新北產業園區,民眾從新店到板橋,也只需要花費20分鐘就能到達,少了到臺北轉乘的時間。
  • 環狀線第一期今年第四季將通車!柯文哲:時間還是太慢了
    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施工進度已達97%,臺北市長柯文哲今接受採訪時表示,環狀線第一階段將在今年第四季通車,但他還是認為完工時間太慢了,接下來是系統整合的問題要解決。    柯文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完工的時間太慢,且環狀線第一期有些站開工和完工的時間有落差,有的站已經建好,但有的才剛開始建,因此會再做通盤的檢討。    柯文哲表示,環狀線第一期完工後,緊接而來是南環和北環,現已在臺當局「國發院」審理,而東環也送至臺灣交通部門。
  • 新北捷運環狀線通車,蔡英文自稱10年前的政見?
    編輯:枯木近日臺灣地區新北捷運環狀線的開通車典禮舉行了,這算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如今終於完成,很多臺灣地區的官員都關注了此事,並且親自到現場進行體驗與講話,蔡英文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近日則在臉譜網上表示自己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