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消息,為了扭轉我國車膜市場的混亂局面,中國標準化協會正在起草相關行業自律標準,不日即將出臺。據中國標準化協會技術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儘管這個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但仍將對規範市場秩序,打擊假冒偽劣起到一定的作用。」種種跡象表明,雜牌假貨橫行、市場魚龍混雜的汽車防爆膜市場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預計貼膜市場即將面臨一輪洗牌。
雜牌防爆膜成本極低
「貼膜已經成為汽車美容裝飾項目中最為熱門、最為賺錢的項目。」吳中路汽裝一條街上的一家汽車裝飾行的老闆直言不諱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99%的新車都會選擇貼膜,貼膜已經成為汽車美容店的主營業務之一,整個夏季,貼膜業務將佔到整體營業額的6成以上。」
貼膜的巨大市場需求和高昂的利潤回報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據統計,我國約有2400多種安全膜品牌,行業年銷售總額將近300億元。而僅僅在上海,太陽膜的種類就有近500種,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汽車美容店都打著「特許加盟」的旗號,聲稱其產品是歐美的進口品牌且售價不菲。而事實上,這些「雜牌」的防爆膜都是在中國本地生產,成本極低。據業內人士透露,迄今為止,國際窗膜協會公布的廠商僅有3M、威固、加拿大ACE等11個企業的20個品牌。
「高仿膜」真假難辨
更為令人擔心的是,記者在幾家店中看到,同一品牌的防爆膜在不同的店價格完全不同,最高的差價在800元左右。某汽車裝飾行業業主向記者透露,「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國際品牌膜,大約有一半都不是正品。」他同時表示,目前上海市場的仿冒國際品牌的假膜也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種就是完全的假貨,說白了就是一張有顏色的紙張,完全起不了防爆、隔熱、節能的功效。價錢相當便宜,比如「全車貼XX膜只要500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貨。
第二種就是業內人士有時都很難分辨的「高仿膜」,這種產品佔據目前大部分的假貨市場。「高仿膜」在包裝、印刷、手感等方面都與國際正品非常相似,很難區分。有國內企業專門仿製著名的防爆膜產品,經過幾年的改進,已經可以到了亂真的地步。通常情況下,汽車美容店在銷售這種膜的時候常常打著「促銷」的旗號,比正品要便宜500元至800元,但其進貨價卻比正品便宜一半以上。「質量還行,利潤很高,業內人士都喜歡做這種膜的生意。」據這位人士表示,這種「高仿膜」的劣勢是,其使用壽命將比正品縮水一半時間以上。
國際品牌嚴控價格體系
「事實上真正的國際品牌很少打折的,售價是統一的。」另一家汽車裝飾老闆向記者透露,「國際品牌對於其代理的價格控制很嚴,代理沒有價格浮動權。我有一次就因為擅自調低產品價格而接到總公司的警告!」該老闆表示,國際品牌會有相當數量的價格監督員,對代理其產品的汽車裝飾行進行暗訪監督,發現違規者,處罰也是相當嚴厲的。但是對於沒有取得代理資格而出售假貨的,國際品牌也無計可施。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對最早進入中國貼膜市場的3M公司進行了採訪。據悉,3M汽車防爆膜在上海一共有30家授權施工店,這30家店中所出售的3M產品和施工質量可以得到充分保證。其產品價格由總公司統一制定,經銷商不能擅自更改變動,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市場上的各種假貨而制定的措施。
聽聞汽車膜自律標準將出臺,3M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對3M這類的國際品牌來說無疑是件好事情,「關鍵在於,要明確怎麼樣的產品才能稱得上是汽車防爆膜。在明確了防爆膜的技術規範之後,一些雜牌軍將退出市場。如果這個標準能夠上升到國家標準,那麼對於淨化市場將更為有效。」同時他表示,防爆膜的施工也應該列入行業標準。
標準出臺有助於規範市場
上海汽車配件流通行業協會的一位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真正在行業協會備案的防爆膜品牌不超過10個。但是由於缺乏標準,任何企業都可以宣布自己的產品是防爆膜,也就是業內經常調侃的「只要是著了色的紙張都是防爆膜」。
她表示,由於這個標準是行業自律標準,更多的意義在於輿論以及行業監督。隨著標準的出臺以及媒體的宣傳,消費者對於防爆膜的選購也會比以前更為精明。一部分質量完全不過關的中小型加工廠將不再有生存的空間。
此外,去年上海市公安局也對車輛貼膜進行了明文規定,濟南也明令禁止計程車貼膜,並禁止私家車在前擋風玻璃和駕駛席周圍貼膜。北京、廣東、江蘇等地也開始逐步限制對汽車玻璃進行貼膜。市場需求的縮水無疑將成為規模高達數百億元的汽車貼膜市場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