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藥驅蚊 他的方法挺靠譜(圖))
利用某些蚊蟲討厭的中藥或植物的氣味來防蚊驅蚊,也是許多人推崇的方法。網上介紹的驅蚊中藥或植物,品種很多,包括檀香籽、艾葉、薄荷、紫蘇等。
據介紹,艾草含有揮發性物質,能散發出一種類似於避蚊胺的味道,蚊蟲不愛沾惹。但是,這種氣味必須大面積釋放、散發才有效,一般通過將陰乾的艾葉點燃後燻房間這樣的方式。薄荷、紫蘇等植物莖葉中含有薄荷油、薄荷醇、薄荷酮等化學物質,蚊子包括蒼蠅聞嗅到此味後會掉頭逃遁。
莫建初稱,中藥或植物驅蚊,有些確實有用,如薄荷,它分泌的氣息,會驅離蚊蟲。但怎樣的中藥驅蚊,效果更好呢?對此,我們身邊的一位鄰居比較有發言權。
他,就是天宮花城的王順斌王老師。
王老師是做中藥食材養生湯料的怡品源養生學堂創始人之一。他製作並銷售的「怡品源」天然中藥食材驅蚊包,目前正在朋友圈熱賣。
而這款中藥驅蚊產品的誕生,最初源於王老師對妻兒的保護之心。
幾十天前,夏天慢慢的來了。妻子張琳正懷孕,女兒還小,面對開始日益增多的蚊子,怎麼安全,安心的防蚊驅蚊,保護家人,成了讓王順斌頭疼的問題。
一開始,他想用市面上好一點的防蚊產品,可仔細一看,上面幾乎都寫著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避免接觸、微毒等字樣。這讓王順斌很不放心。電熱蚊香片效果不錯,「但是第二天早上起床時常有頭昏腦脹的情況,娃兒也直接跟我說受不了,難受。」
後來王順斌在網上購買了一種宣稱孕婦寶寶都可以用的中藥驅蚊香包。可使用了幾次後,效果不盡人意。不過這打開了王順斌的防蚊思路:妻子的外公就是璧山的一名老中醫,90多歲了仍在坐診。張琳一家都從事中藥材工作,這麼大一個中醫世家就在自己身邊,幹嘛還要到外面找驅蚊藥包呢。
兩口子帶著網上購買的驅蚊中藥包找到外公。外公根據重慶的環境和他們的實際使用需求進行了調整,重新寫了一付驅蚊方子,包含了白芷、石菖蒲、艾葉、金銀花、丁香、藿香等十多味中藥食材。
拿著方子,張琳很快配齊了藥材並加工成顆粒,裝袋放在主臥裡面試用。「我們主臥有20個平方左右,開始只放了一袋,第一個星期感覺效果不錯,可一星期後效果就不好了。」
幾經調試後,王順斌和張琳做出來的驅蚊藥包漸入佳境。主臥放三袋中藥驅蚊香包,再也沒有蚊子了,房間裡還有一股淡淡的中藥香味。「第二天起床一點頭昏發脹的感覺都沒得,感覺味道中藥香味也很舒服。我7歲的女兒都說媽媽這個好,睡覺舒服!」而且,持續時間還長。
從王順斌的朋友圈裡知道這個安全有可靠的驅蚊「神器」後,不少朋友都來找他「送兩包」。一傳十十傳百,來找他要藥包的人越來越多。王順斌乾脆開始銷售這個花了自己不少心血的東西。
不過他的朋友們也有一些疑問。
比如,這個藥包是滅蚊子還是驅蚊子呢?「藥包當然是驅趕走蚊子,滅得死蚊子怎麼可能還健康呢,那樣肯定對身體有害了。」
還有的朋友覺得藥包使用長了效果會減弱。這是為什麼呢?
對此王順斌解釋說:「因為中藥驅蚊香包裡面是純中藥,靠溫度來助推藥材自然揮發氣味,一般來說一袋可以使用一到兩個月時間。藥效隨著溫度變化,溫度高散發的藥效就越好。如果一直把藥包放置在陰涼處,潮溼了就會影響中藥包的驅蚊效果,最好定期把藥包拿到太陽下曬10多分鐘,就能正常使用了。」
王順斌還特別提醒,使用這種驅蚊藥包時,「注意屋內不要太過於通風了,大通風會將中藥味吹散。」
本版文/重慶晨報記者 羅義勤(來源:重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