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月子的重要性不需要強調,這關乎寶媽身體的恢復。條件好的家庭,會選擇去月子中心或僱傭月嫂,一般的家庭大多都是由老人來照顧。
由於兩代人不可避免的思維與生活差異,反倒容易弄巧成拙,甚至結下「月子仇」。
我有位體質敏感的朋友,因為坐月子時婆婆用不新鮮的食材給她做湯,結果落下了腸胃不好的病根,大便不成形。還是前幾年經人介紹,去做醫院調理,才慢慢恢復過來些。
作為過來人,我也感受過月子時的那種力不從心。婆婆好心幫忙,自己要是挑三揀四,怕破壞關係,可不提出來,遭罪的還是自己,真的很苦惱。
這位丈夫的做法,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小羽生產後,婆婆就從農村趕來,還帶了大包小包的特產。小羽感動極了,無論別人的婆婆怎樣,但自己婆婆為人溫和,關係一直不錯。
不過沒幾天,她就發現了問題,婆婆從小過的就是苦日子,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節儉是刻在骨子裡的。
月子裡的補湯需要燉很久,天天這樣太費電,於是老人用大鍋做了很多,吃的時候盛出一些加熱,一鍋能吃好多天。
大鍋湯不新鮮,小羽不好意思之說,就委婉的表示提了一句。然而婆婆沒聽懂畫外音,小羽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星期。
一天晚上,老公加班回家比較晚,飢腸轆轆的他看到小羽在喝湯,自己也去乘了一碗。這才發現,老婆每天喝的是已經有些變質的湯。他知道,媽這一輩子節省慣了,有些觀念一時難以更改。
次日,他請了假:「媽,我剛完成一個項目,公司給我放了假,家裡的地還有農活吧?爸一個人忙不過來,你回去幫他,我照顧小羽。」
婆婆聽了心裡一暖,兒子當爸後更懂事了!小羽也暗暗感動,慶幸自己嫁對了人。
怎麼樣,大家是不是也想給這位機智的丈夫點個讚?
其實小羽的問題,只不過是萬千寶媽的一個縮影。無數寶媽都因地域差異、觀念差異等問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不是所有丈夫都能有這份情商。
所以,為了家庭更加和諧,寶媽月子坐的更加順利,這幾件事情,我認為應該重視起來。
怎樣將月子期矛盾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
1.事先溝通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有什麼問題不要藏著掖著,最好還是說出來。坐月子之前,最好和婆婆提前溝通一下,比如生活習慣有什麼差異,口味有什麼偏好,是怎樣的生活習慣。
這總比在月子期間,因為婆媳之間不了解,而鬧出矛盾要好的多。
2.丈夫做好中間人
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那些婆媳關係和睦的家庭中,丈夫都能完美的為婆媳雙方搭建溝通的橋梁。
如果寶媽有什麼要求或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告訴丈夫,畢竟媽媽永遠對兒子更加遷就。
有些話由丈夫說出來,會更加事半功倍,這也能避免婆媳間因交流不善而惡化。不過,要是丈夫情商低不會講話,還是算了吧,很大概率會弄巧成拙,讓婆婆認為兒媳在搬弄是非。
3. 娘家人、月嫂或月子中心
這不僅是家境好的人家的選擇,也是婆媳關係極度惡劣的家庭的選擇。
畢竟,如果關係真的太差,彼此之間互看不順眼,就真沒有必要湊到一起。寶媽看到婆婆就生氣,心情鬱結怎麼可能坐好月子?婆婆討厭兒媳,又何談盡心盡力?
當然,如果可以,最好還是和婆婆處好關係,畢竟家庭的和睦是非常重要的。
我覺得有一個方法非常有效,就是不要對她抱有太高的期望。
我記得我生大寶坐月子的時候,就沒少和婆婆賭氣,總認為她做的不夠好。
後來生二寶的時候或許是看開了,也或許是有經驗了,反而沒有對婆婆的照顧有多大期待。結果突然發現,其實婆婆做的也不錯,雖然不合我的胃口,但是餓了有飯渴了有水,平時湯湯水水不間斷,還能幫忙照顧孩子。
要是沒有她在,只能麻煩我那身體不好的媽媽,或者花高價僱傭月嫂,估計也會有別的麻煩。
所以啊,不要對自己的婆婆要求太高,當你沒有那麼高的期望時,也就不會輕易被失望折磨。要知道,婆婆不是媽,還有些人的婆婆一到兒媳坐月子,就藉故跑的不見蹤影。這樣想來,是不是覺得自己還挺幸福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