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談談黑殼蝦
作者:許諾
我們所經常談起的黑殼蝦,其實並不是科學分類意義上的一種蝦,而是包括許多種的淡水蝦在內的一類沒有經濟價值的蝦類,我國的淡水蝦主要為匙指蝦科(Atyoidae)和長臂蝦科(Palaemonidae)的蝦類,其中因為長臂蝦科的蝦類多具攻擊性,我對其沒有更多的養殖經驗,而且我們主要是講黑殼蝦,所以對長臂蝦科就不多做介紹了。
匙指蝦科蝦類是一類個體中等大小的甲殼動物,廣泛分布於湖泊、水庫、池塘、河流、山溪及地下水中。種類多,種群數量大,是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吞食水體中有機碎屑為生。是一些雜食性、肉食性魚類及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等的主要攝食對象,又是人類的食品之一。
匙指蝦科蝦類下有分屬,擬匙指蝦屬Atyposis,米蝦屬Caridina,新米蝦屬Neocaridina,擬米蝦屬Paracaridina和缺鞭米蝦屬Mancicaris等。
黑殼蝦泛指一些成蝦體長介於2~3公分的小型匙指蝦科(Atyoidae)蝦類而言,俗稱米蝦。匙指蝦類的二對小的螯鉗,其螯的兩指內面凹陷,略呈匙狀,故名匙指蝦。由於匙指末端有刷狀從毛(剛毛),是刮食藻類的利器,因此常以刮取藻類為食,但清藻功力不敵大和藻蝦。黑殼蝦的主要蝦種為多齒新米蝦(學名:Neocaridina denticulate),是匙指蝦科新米蝦屬的一個品種。
多齒新米蝦也被稱為中華鋸齒米蝦(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屬於甲殼綱,十足目,匙指蝦科,新米蝦屬,俗稱草蝦或青蝦,是人們喜愛的富含營養的食物,同時也是一些魚類的天然餌料,分布廣泛,產量豐富,是一種很重要的水產資源。鑑於其具有生長迅速,生命力頑強,生長周期短等特點,中華鋸齒米蝦還可以用於水體環境汙染的監測。
中華鋸齒米蝦的體色能隨生長環境或背景顏色深淺不同而產生變化,例如,個體可能呈半透明的淡藍色、青綠色,以至於完全不透明的深藍色、深綠色或黑褐色等。色較淡時,體表偶爾散布無數不規則但不十分明顯的細小棕色斑點;色較深時,斑點看不見,但其頭部延伸至尾部的背脊常呈出現一條淡色的直條紋。體色通常以抱卵雌性的為深,且較富於變化。另外,體色也與蝦齡有關,通常蝦齡越大,其體色也越深。其生長最適水溫在23~28℃,水質酸鹼值(pH值)在6.0~7.5。
下面我簡單講一下黑殼蝦的養殖經驗:
1、避免直接放養
野外採集的黑殼蝦應該避免直接放養在水族箱內,因為其對於水質的突然變化通常不能適應,這時我們應該緩慢地用水族箱中的水與原採集水體兌水,讓其逐漸適應水族箱中的水質,並可利用這一階段進行殺菌消毒。
2、水質必須優良
黑殼蝦的原生地通常都是水質清澈的湖泊、水庫、池塘、河流、山溪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低,所以其對水族箱中的氨氮極為敏感,另外,因原生環境無機鹽含量少,黑殼蝦對鹽類也比較敏感,這些都需要我們加以注意。
3、水溫不能太高
黑殼蝦生長最適水溫在23~28℃,一般不能超過30℃,因為水溫越高,水體溶氧量會下降,微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水體敗壞。
4、溶氧必須足夠
黑殼蝦對於水體溶氧量的要求一般比魚類要高,所以保持水體溶氧量不低於5ppm是很有必要的,夏季高溫時還需要注意打氧。
5、為它布置個窩
密植的水草和石隙對於黑殼蝦來講是一種保護,因為黑殼蝦必須蛻殼來完成自己的生長發育,而這時其是最為脆弱的。
6、肥料不要濫用
黑殼蝦通常作為水草缸的工具蝦而存在,對於水草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對黑殼蝦是一種傷害,因為黑殼蝦的原生環境一般來講是屬於「貧營養水域」,水草微量元素多有重金屬成分,黑殼蝦容易產生中毒反應。
7、同居魚需注意篩選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因為俗語說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所以黑殼蝦要避免與肉食性魚類混養。
我再來說說關於黑殼蝦的繁殖:
說到繁殖,有必要談談黑殼蝦的雌雄分別。
性腺發育成熟的雌雄個體差異:中華鋸齒米蝦性成熟之後,生殖系統的發育外形比較明顯。雌性卵巢在發育成熟後,呈墨綠色,從頭胸部一直延伸到腹部,並覆蓋了肝胰腺和腸道的大部分,從背部看,呈H形。雄性生殖腺中以精巢和輸精管的發育為主,精巢位於胃和心臟之間,肝胰腺的上方,成熟精巢呈乳白色,絮狀,不易直接觀察到。而且成熟的雌蝦體型要比雄蝦大。從第一復肢內緣也可以區分雌雄,雄性第一腹肢的內緣各有一片狀或卵圓形突起,而雌性個體的突起呈棒狀。
野生的中華鋸齒米蝦可適應水溫在10~30℃,適宜生殖發育的水溫是15~25℃。每年4~10月都可以捕撈得到米蝦,在5~7月初產量最多。進入盛夏,由於天氣炎熱,7月中下旬開始產量減少,到了9月中旬產量又會有所回升。中華鋸齒米蝦的繁殖季節較長,4~10月都能看見抱卵米蝦,在5、6月和9月最多,春季孵化出的米蝦在當年秋季就可以抱卵繁殖下一代。
雌蝦抱卵的過程在水溫20~26℃之間經歷大約15d,當溫度達到26℃時,胚胎發育需13~14d完成;當溫度處於22~24℃時,胚胎發育需15~16d完成。受精卵為橢圓形,隨著胚胎的發育,受精卵逐漸變大,一般可達1mm。
剛孵出的幼蝦體長2~3mrn,呈淡棕黃色,眼有柄並可以活動,第一、二步足呈鉗形,五對步足均不具外肢,腹肢己齊備,尾部呈圓舌型,但不具有尾肢。此時幼蝦的腦、心臟、肝胰腺等器官的構造己經較為完善,具有較強的生活能力,能在水底爬行,也能遊泳和攝食,經2~3次蛻皮即完成變態過程。一般來講水溫在22~24℃,整個變態過程需5~6d時間,水溫為26℃時,變態過程只需要3~4d。幼蝦體長由原來的2~3mm增長至3.5~3.8mm。
幼體發育一般要經歷3個月,幼體的肝胰臟等組織器官發育完善,幼蝦的體型和體重都會逐漸增大,蝦殼顏色會變深,硬度也增強,各步足和遊泳足也變粗變長,前端鰲上的性毛逐漸變多顏色變深。
繁殖中華鋸齒米蝦需注意的幾點要求:
1、水溫的高低影響著幼體米蝦個體的生長和發育,影響生殖腺的發育,從而影響中華鋸齒米蝦發育到成熟個體的時間,生長的最佳溫度是22~26℃。
2、光照是中華鋸齒米蝦的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光照在12h以上能促進生長和發育正常進行,當光照不足10h時,生長和發育就會減緩。
3、氧氣是中華鋸齒米蝦生長不可缺少的,氧氣量的不足可以造成米蝦的發育遲緩,嚴重時導致大量死亡。養殖時要非常注意保持水族箱中氧氣量足夠,可以採用向水族箱中充氧或加入水草的方法來保證水中氧氣的充足,水草覆蓋面積佔水面的60%~80%即可。在給中華鋸齒米蝦餵食時,應注意投食量的控制,防止水中的營養物質富集造成缺氧。
在家庭水族箱養殖中,我們可以通過控制水體環境來使中華鋸齒米蝦全年都處於發育繁殖的最佳狀態,因而中華鋸齒米蝦在每個季節都能抱卵繁殖。
在本文的成文過程中,我參考了部分科技文獻,在此不予以一一列舉,特此向對我國匙指蝦科作出科學研究的學者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非經本人同意,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