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要不要避孕?」
答案五花八門
但真相只有一個
需要避孕!
其實,即使在哺乳期尚未恢復月經,受孕的風險仍然存在,這與產後首次排卵恢復時間有關。
哺乳期也可能恢復排卵
產後首次排卵恢復時間受哺乳方式、頻次等因素影響,導致某些媽媽認為哺乳期排卵不會恢復,不需要額外避孕。
但產後排卵恢復時間哪有那麼聽話~研究表明,不同餵養方式的媽媽產後排卵恢復時間有近1個月的差別,產後最短恢復時間只有14天,最長6月+才恢復。
BUT
為什麼會有產後無需避孕的誤傳呢?
因為有一種產後安全、高效且無需額外避孕措施的避孕方法叫做哺乳期閉經避孕法(LAM),但是它作為避孕方式是有非常嚴苛條件的!
1. 必須在產後6個月內。
2. 產後媽媽還處於閉經狀態。
3. 必須嚴格進行純母乳餵養,按需哺乳
不給寶寶添加任何液體(包括水)和輔食。
同時滿足上述3項時,LAM有效率可達98%。但只要一個條件沒達到,就不能起到避孕作用!
所以不確定是否符合條件的媽媽,乖乖採用其他輔助避孕方法吧!
很多人堅信
月經沒來=沒有排卵
=不會懷孕=不用避孕
聽起來頗有道理
事實是什麼呢?
沒來月經等於不排卵嗎?
排卵和月經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約前後共十天的時間裡)女性發育成熟的卵泡會逐漸向卵巢表面移行並向外突出。當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時,該處表層細胞變薄,最後破裂,這段時期稱為排卵期。如果此時卵細胞"邂逅"精子則會結合為受精卵「駐紮」在子宮內;若沒有"邂逅",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形成月經。
簡單來說,就算產後首次月經沒來,也可能已經排卵,不避孕很有可能意外「中獎」哦~
試想一下,剛經歷十個月馬拉松的子宮,還處於薄軟無力收縮功能較差的狀態。一旦意外懷孕而人工流產,很有可能發生機械性損傷、子宮出血甚至是子宮穿孔。
所以,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而不避孕哦。
似乎也有道理
懷了就生唄
但是事實有那麼簡單嗎?
哺乳期懷孕能生下來麼?
世界衛生組織(WHO)是這麼說的「女性分娩後應在24個月以後再計劃下次妊娠」
注意是兩年後再計劃下次妊娠,而不是說兩年之內又把二胎懷上咯!
生育間隔時間過短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子宮破裂以及早產、出生體重較低、新生兒死亡等不良結局的發生風險。
針對剖宮產女性再次意外妊娠的研究表明:
生育間隔時間在12個月以內,子宮破裂的發生率為4.8%。
24個月以內,子宮破裂發生率為2.7%。
超過24個月,子宮破裂發生率為0.9%。
產後避孕對於防止意外懷孕和延長生育間隔時間非常重要。
產後如何選擇避孕方式?
「如何選擇合適的避孕方式?」
提到避孕,大家都能想到保險套~
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
不過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遠不止一種
以下這些避孕方法各有優缺點
請各位和醫生討論後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哦~
哺乳媽媽的選擇
對於母乳餵養的媽媽,避孕方式一定要對哺乳和寶寶的生長發育無不良影響,下述方式均符合要求哦~
非激素類避孕方法
1、哺乳期閉經避孕法(LAM)
LAM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了,忘記的同學往上爬梯自行溫習重點!
2、宮內節育器(IUD)
IUD是一種由醫生放到媽媽子宮腔內的避孕裝置,有含銅的宮內節育器和帶藥(孕激素)的宮內節育器。這裡說的非激素類避孕方法應排除帶藥的IUD~
IUD安全高效、長效可逆,不影響哺乳和子宮收縮,正確合理地使用也不會增加產後出血和感染的風險。使用較方便,國內專家共識建議在產後4周以後放置;但伴有產褥期感染的產婦嚴禁使用,因此在放置前需向醫生諮詢並進行體檢。
3、產後絕育術
如果寶寶健康且已完成生育計劃,產後絕育術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男女皆可哦~)。不過一旦實施很難再恢復懷孕。所以進行絕育術前夫妻雙方需充分知情,討論後再做決定。
單純孕激素類方法
1、含孕激素的活性宮內節育器
含孕激素的IUD可以增強避孕的效果;此外,它對痛經、月經過多的女性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哦。
2、孕激素注射法
醋酸甲羥孕酮避孕針(DMPA)安全、高效、使用方便,起效迅速,一次注射可持續避孕達3個月。WHO推薦哺乳婦女產後6周使用。
但DMPA使用後可能延遲生育能力恢復時間,所以短期內想要生二胎的媽媽慎用。
3、皮下埋植避孕法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將一定劑量的孕激素放置在矽膠囊管內,再將其埋於女性皮下,緩慢釋放少量孕激素以起到避孕作用。
該方法安全、高效,不增加產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且無脫落風險,有效期可達3-5年。
WHO推薦,非哺乳產婦可在產後即刻埋植,哺乳產婦可在產後6周開始使用。
已有研究顯示,皮下埋植劑對產婦的乳汁量及乳汁中各類成分含量均無影響;產後6周以後放置皮下埋植劑避孕的產婦,對其哺乳的嬰兒,身高、頭圍及發育等也無影響。
4、孕激素口服避孕藥(POP)
POP安全、高效且可在產後立即使用,不影響哺乳且不增加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但這類藥一般有嚴格的服用要求,使用繁瑣,若沒按要求服用避孕效果會大打折扣。
非哺乳媽媽的選擇
非哺乳媽媽可選擇的避孕措施較多,除上述提及到的方式外還可選擇複方口服避孕藥(COC),該類藥安全、可逆、效果好,但過早使用會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WHO建議非哺乳婦女且無VTE(靜脈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者,可在產後3周後使用;哺乳婦女產後6個月後進行使用。
最後小編想強調
體外排精和計算安全期
這些個避孕方式
任何時候都不可靠
快要放假了
希望大家
新年享受美好
「開車」注意安全
審核 | 姚曉英
撰文 | 李昭潤 顧春怡
編輯 | 李妙然
本文原載於「紅房子健康促進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