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喝形 營造環境吉象 --夏訪廣州番禺石樓鎮嶽溪村應塘村
曾祥裕 曾海亮
庚子年初夏,曾祥裕風水團隊走訪了廣州番禺石樓鎮嶽溪鄉應塘村。
我們從番禺市橋驅車約一個小時便來到應塘村,這是一個小村,我們從村的老路前行,一條狹窄小道兩邊建了一排排樓房。 說起來有意思的,當地人還取名叫 「應塘大街」。
別小看這個村,這正何厚鏵生父何賢的家鄉, 建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我們幾經周折找何家祖屋,問當地年輕人,他們搖頭示意不知。問了一個中年人,他裝聾賣啞,乾脆不理你。好不容易問了一個老太婆,才給我們指路。
何家祖屋不大,一間廳屋和三間臥室,小小的天井,顯然開基祖當年也是貧寒之士。
之所以,何家能培育出何厚鏵這樣的後裔,並非取決於這間小宅的風水。
我們返觀應塘村的地理形勢,飛鵝嶺、唐梅崗、大松崗三座山丘,村邊的一口池塘「白沙湖」旁呼之有回應,故名日「應塘」。
古往至今,應塘村百姓們始終虔信,他們的村子正對仰飛鵝嶺的鵝頭,風水好極了。
據了解,當年如同何厚鏵家族有錢的都是勇於往外開拓人生舞臺的人家。
當年最有成就的人家是出了何家兄弟兩個在港澳工商界呼風喚雨的傑出人物。
人生活在特定環境中感應環境之氣。
據說,南粵民間盛傳珠三角有四大風水寶地,
此四大寶地乃是番禺的石樓鎮、沙灣鎮;順德的大良鎮、磐江鎮。
且不管應塘人們的「風水」之說是否在理,在汽車輪子尚未普及的焦黃歲月裡,水路交通無疑是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而番禺密布星羅的水網,則大大方便了番禺人的對外交往,加上豐富的物產資源,使那時的番禹人也就早有出外做生意的傳統了。
何厚鏵生父何賢尚未出世,他的祖父便已外出經商,到了何賢的父親何澄溪這輩,何家雖不能算富商巨賈,但在經濟不發達的舊中國農村裡,也堪稱為一個殷實的小康人家了。
何澄溪青壯之年曾先後在番禺、順德等地開設絲綢、海味、火裝、糧油、草帽等民生小買賣。後期又經營起航運,擁有鴻運、合益等幾艘花尾渡,開設往來於澳門、湛江與江門的客貨運。
何澄溪公待人一向和藹親,熱心社會福利,關心鄉親們。他老人家於1954年10月14日病逝於澳門,臨終前還曾立下遺囑,以三分之二家產眷顧族中的貧苦親戚。他的平生為人言行對何賢(何厚鏵生父)影響很深。
何賢、何厚鏵父子倆能在澳門成就一番事業,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也得益於優良家風的薰陶。
這也說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應塘村的地理形勢,喝形飛鵝嶺以及應塘。我們想到喝形所營造的意象對人的心理影響。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人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山水喝形,所營造的意象,往往會影響人的行為方式。
風水的喝形理念來自於《易經·繫辭下傳》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八卦以象告。」
用人識相須觀面相。
漢代班超,年輕時讀書讀煩了,想換個活法,就找相師看相,相師對他說:「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裡侯象也!」於是,班超投筆從戎,在遙遠的西域殺敵立功,終成一代名將。這裡相師說的「燕頷虎頸」就是形象,長著燕子般的下頷和老虎一樣的頸項,這才有「飛而食肉」的武將之象。
唐代馬周,剛入朝中做官時,同僚岑文本就議論他的相貌說:「鳶肩火色,騰生必速,恐不能久。」意思是說,馬周兩肩上聳,臉色火紅,像一隻將要飛起來的鳶,這種相貌的人飛騰必快,但飛騰很快的動物是不能蹦達久的,也是不會長壽的。結果,馬周30歲即成為李世民的股肱重臣,47歲就因病去世了。
同樣,看風水「相山亦似相人」。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這「形」與「象」,營造特定的環境氣場。
飛鵝嶺以及應塘的意象,是乎在暗示人走出去方有發展的空間,而且發達後不變的是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