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2歲獲得德國獎金1270萬,放棄國外優渥待遇,選擇回國效力

2020-12-15 海外情報社

中國的科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追上西方的腳步,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所以我國是非常需要科技人才來彌補短板。

其實不止是現在需要,未來是科技領先世界的社會,誰站在科技前言,誰就有話語權,所以科技人才對國家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而在近十幾年,出國留學的高材生越來越多,他們中有很多人取得優異的成績,有些畢業後選擇留在國外安家發展,也有的選擇回國效力,有的人即使面對國外優渥的待遇,高薪聘請仍不為所動,堅持回國,值得讚嘆敬佩。我國的莊曉瑩就是這樣的人。

莊曉瑩在高中之前並沒有顯現出學霸氣質,成績並不突出。直到上了高中,莊曉瑩選擇了理科之後,她的理科天賦開始被開發出來,成績直線上升。高考時莊曉瑩並未辜負父母和老師們的期待,考入了同濟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專業大多是男生,所以女生想要在這個專業出類拔萃並不容易,然而莊曉瑩用實力告訴別人她能行並且做的很好。莊曉瑩連續三年獲得獎學金,並在畢業時獲得優秀本科論文獎。可想而知,在男生展現突出優勢的土木專業,莊曉瑩以女子之身,超越眾多的競爭者,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期間得付出多大艱辛。 由於在校表現友誼,同濟大學給予莊曉瑩免試入學的機會,莊曉瑩在校繼續攻讀隧道與地下建築工程的碩士學位。2007年又留學到英國排名第六的杜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畢業後的莊曉瑩不斷開發新領域,年僅32歲就獲得了德國的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這個獎項是由聯邦教研部與洪堡基金聯合設立的,旨在吸引全世界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在德國進行時長達到五年的前沿課題研究,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這些青年科學家可以創建自己的研究團隊選用實驗室以完成自己的實驗需要。這個獎項的含金量僅次於萊布尼茨獎。該獎項是我國獲得該獎的獲獎者中的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科學家,獎金高達1270萬元。德國方面也知道了莊曉瑩的天分,開出優渥的條件希望莊曉瑩能夠留德工作。面對這一切,莊曉瑩委婉的拒絕了,並毅然回到祖國,轉身回歸了母校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為祖國培養下一代人才。

中國正是因為有著無數這樣的科研人才前赴後繼,才能在短短幾十年在世界站穩腳跟。像莊曉瑩這樣的科學家值得我們每個人尊敬,更值得我們記住。莊曉瑩研究的納米複合材料領域,應用範圍廣泛,這個領域將來一定會為一個國家帶來長久的利益和發展的可能。讓我們為像莊曉瑩一樣的科學家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女科學家莊曉瑩:32獲德國獎金1270萬,放棄優渥待遇毅然回國
    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這些從海外學子歸來傑出的科學家們,從華羅庚到鄧稼先,不乏海外科學家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放棄一切舒適的生活環境,毅然決然回歸祖國,把畢生所學注入到祖國的事業發展當中,他們才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仰的人,而今天文章的主人公莊曉瑩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人。莊曉瑩的人生履歷堪稱完美,從小就是眾人學習的榜樣。
  • 德國用1270萬獎金也沒留住的中國天才,放棄優渥待遇,回國效力
    在愛國這條路上,有的人高聲呼喊,卻在國家支持下完成學業以後,沒有選擇回到祖國報效祖國,而是直接留在國外生活,甚至直接將國籍改為外國國籍,有些甚至為了討好這些國家,不惜背叛祖國;然而有的人既完成了學業,又獲得了高級獎項,仍然不忘初心,沒有因為高額獎金的而放棄回國,毅然選擇回到祖國懷抱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得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回國效力
    比如中國的一位天才美女科學家,她在三十二歲這一年獲得了千萬大獎,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回國效力,究竟是怎樣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呢? ,喜歡挑戰的她又選了一個女生很少並且很難的專業——工程與計算科學學院巖土工程,博士學歷結束的她又繼續選擇深造,並且後面進了挪威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後,真的是要顏值有顏值,要學歷有學歷,一時間成為了行業裡面的高端人才。
  • 兩位女科學家,顏值與智慧並存,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效力!
    這些年來我國高校培養了不少的人才,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還去國外留學。學成之後他們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到了祖國,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今天我要說的是兩位顏值與智慧並存女科學家。她們去了國外留學,學成之後。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效力。受到了網友的點讚頌揚。一、德國最不想放走的中國女科學家莊曉瑩是我國研究土木工程的女科學家。
  • 獲獎165萬歐元,獎金拿到就回國!她拒絕豐厚待遇毅然回國效力
    但呈現出此現象的畢竟佔少數,我國還是有眾多的青年才俊在國外學成歸來,面對高昂的獎金他們也不屑一顧,只為回到中國貢獻力量。在高考選擇專業時,她沒有聽取父母的建議,反而是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專業——土木工程。大家都知道一般學土木工程的都是男孩子,像莊曉瑩這樣眉清目秀溫文爾雅的女子一般是不會選擇來攻讀的。但事實證明她不是一般人,莊曉瑩夢想的便是建立屬於自己心目中的藍圖,把心中所想變成現實。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1300萬元德國大獎,卻毅然回國效力
    她是標準的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時獲得1300萬元德國科技大獎,卻謝絕了國外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選擇回國效力,令人尊敬。 她的天才發揮在歐洲,尤其是在德國得到了極大的認可。 在德國,有一個科研獎項深受世界的關注,就是由德國聯邦教研部和紅堡基金會聯合設立的索菲亞·克瓦雷夫斯卡亞獎,獲獎者獎金高達16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300多萬元。它是獎金數額僅次於萊布尼茨獎的全球獎金第二高的大獎。
  • 物理「天才少年」曹原,放棄美國籍回國,卻遭中科大教授質疑炒作
    這一年,出國留學年僅22歲的曹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特定的角度時,就會產生超導效應。這一發現不僅解決了困擾物理學領域整整107年的難題,也讓曹原這位來自中國的22歲少年一躍成名,成為登上世界頂尖學術雜誌《Nature》,年齡最小的中國學者。
  • 拿到165萬歐元的獎金後,女科學家不顧德國挽留,毅然回國效力
    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期,出國留學之風吹得人「東倒西歪」,諸如「國外的月亮圓又圓」、「美國的空氣最香甜」、「外國小孩從小就會講英語」等,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也要與國外的「優越」扯上關係。可是到了現在,情況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她是德國最想留住的中國天才,同濟大學的土木女神,曾獲千萬大獎
    從這條消息中,我們看到這樣幾個數據,教育部統計出了從1978年到2018年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585.71萬人,已經完成學業的有432.32萬人,完成學業回國發展的有365.14萬人。那麼,沒有回國效力的那一部分人,基本上就是留在國外發展了。
  • 放棄國外高薪待遇,清華才女回國從事晶片研發,打破歐美國家壟斷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一個清華畢業的才女,在出國留學之後,並沒有被國外的高薪所誘惑到,毅然決然的回國從事晶片研發工作,最終在相關技術上,打破了歐美國家的封鎖。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由清華北大培養出來的人才,選擇去美國留學的佔了很大的一部分,美國的科研氛圍是全世界最好的,也非常尊重科研成果,再加上高薪的誘惑,這導致了很多留學生在學成之後,直接留在了美國參與科研工作。當然選擇回國與否,這是他們的自由,也沒有辦法去進行幹涉。
  • 1270萬獎金說不要就不要?中國女科學家放棄德國大獎,毅然回國!
    於是,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了就讀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她認為,將那些藍圖中繪製的想法化作現實,是再激動不過的事情。通過大學期間的學習,莊曉瑩對自己所熱愛的專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興趣,但也認識到了自己當前的不足。隨後,她在同濟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並且於2007年以全額獎學金的優異條件赴英國杜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繼續深造。
  • 她獲得1300萬元大獎後,婉拒德國開出的優厚條件,毅然回國效力
    如今我們的國家已經日益富強,越來越多的人才走出國門,出國深造,遺憾的是,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將老一輩學者的愛國情懷丟棄,比如許可馨、黃嘉毅等人,許可馨居然說「反正作為留學生我一點不想回國」,如今留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令人擔憂。幸運的是,不是所有留學生都像許可馨那樣沒有愛國心。
  • 1300萬獎金,拿完就回國女科學家不顧德國挽留,堅持歸國效力
    留學通常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條件,但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留學之後便覺得國外空氣都比國內香甜者,典型例子就有楊舒平;留學後為加入外國國籍,削尖了腦袋花樣百出者更是常見。雖說留學期間的莊曉瑩並不為很多人熟知,但她之後獲得的獎項,以及做出的毅然回國決定卻讓大家注意到了她。
  • 德國最想留的女科學家,165萬都沒留住,放棄高薪選擇回國效力
    在2015年,莊曉瑩憑藉著自己得研究成果,獲得了德國大獎,而且獎金高達165萬歐元的資助。165萬歐元,這可能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但是金錢沒有迷住莊曉瑩的雙眼。她十分清楚地知道中國需要她,祖國需要她,而她也放棄了德國的高薪,留在了中國,為中國的科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 她是女版「錢學森」,手握15項專利,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國效力
    上世紀初,國家剛剛成立,由於我國整體科技水平較高,許多學者會選擇出國留學,學習先進的技術,回國報效祖國,以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錢學森等一批科研老前輩。即使像美國這樣的高速發達國家也毫不猶豫地發布各種封鎖措施,或者給出各種優越條件,阻止中國學生回國效力。林媛就是留學學子中的一位佼佼者。
  • 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回國,獲得無數榮譽,卻捐掉了所有獲獎獎金
    1948年,葉篤正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研究助理。留美期間,葉篤正發表的最具代表性的論文是他的博士論文《大氣中的能量頻散》,這篇論文被譽為動力氣象學的三部經典著作之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葉篤立刻準備回國,當他的好友卡普蘭教授得知情況時,勸道:「你留學幾年時間寫出了那麼多有影響的論文,如果你一直在美國,在一流的實驗室,會寫出更多更有影響的文章」。
  • 德國留不住的中國天才莊曉瑩:獲得1246萬元獎金後,毅然回國效力
    她年紀輕輕便在學術上有了旁人難以望向其背的造詣,並且面對外國的優厚待遇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建設家鄉,這與當年錢學森先生克服重重阻力,最後回國為祖國做貢獻的義舉也別無二致。這位奇女子,就是莊曉瑩,同濟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起於微末,亦可翱翔於世。」每一個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也並不都是生來就耀眼,莊曉瑩1983出生於上海市的一個普通農村的普通小鎮裡。
  • 為國效力!女科學家擁有15項科學研究專利,放棄美國高薪執意回國
    我國的「飛彈之父」錢學森就是代表人物,他放棄美國的好的待遇,回到國內做貢獻。 拒絕美國高薪,堅持回國任教 2008年,我國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國內出現了比較大的人才缺口,這個時候我國也不斷呼籲在國外的華僑
  • 8位哈佛博士集體回國,放棄美國優渥待遇,只因一句:祖國需要我
    但現在雖然中國已經迎頭趕上,科研水平也飛速進步,但是比起美國還是稍顯遜色,所以很多高科技人才都會為了更好的研究環境選擇出國,但是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隨時待命,就像那8位哈佛博士,一句祖國需要,就集體回國,他們對祖國又有多大的意義?
  • 中國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名利雙收生活優渥,卻仍堅持回國
    中國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名利雙收生活優渥,卻仍堅持回國一個國家如果想站在世界的最高峰,並且達到別人仰望它的角度的話,光光依靠先進的技術能力,以及國家防範能力,是不全面的,這主要是因為在國家強大的同時,不僅需要用武器來為我們保駕護航,同時國人心之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