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追上西方的腳步,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所以我國是非常需要科技人才來彌補短板。
其實不止是現在需要,未來是科技領先世界的社會,誰站在科技前言,誰就有話語權,所以科技人才對國家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而在近十幾年,出國留學的高材生越來越多,他們中有很多人取得優異的成績,有些畢業後選擇留在國外安家發展,也有的選擇回國效力,有的人即使面對國外優渥的待遇,高薪聘請仍不為所動,堅持回國,值得讚嘆敬佩。我國的莊曉瑩就是這樣的人。
莊曉瑩在高中之前並沒有顯現出學霸氣質,成績並不突出。直到上了高中,莊曉瑩選擇了理科之後,她的理科天賦開始被開發出來,成績直線上升。高考時莊曉瑩並未辜負父母和老師們的期待,考入了同濟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專業大多是男生,所以女生想要在這個專業出類拔萃並不容易,然而莊曉瑩用實力告訴別人她能行並且做的很好。莊曉瑩連續三年獲得獎學金,並在畢業時獲得優秀本科論文獎。可想而知,在男生展現突出優勢的土木專業,莊曉瑩以女子之身,超越眾多的競爭者,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期間得付出多大艱辛。 由於在校表現友誼,同濟大學給予莊曉瑩免試入學的機會,莊曉瑩在校繼續攻讀隧道與地下建築工程的碩士學位。2007年又留學到英國排名第六的杜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畢業後的莊曉瑩不斷開發新領域,年僅32歲就獲得了德國的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這個獎項是由聯邦教研部與洪堡基金聯合設立的,旨在吸引全世界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在德國進行時長達到五年的前沿課題研究,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這些青年科學家可以創建自己的研究團隊選用實驗室以完成自己的實驗需要。這個獎項的含金量僅次於萊布尼茨獎。該獎項是我國獲得該獎的獲獎者中的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科學家,獎金高達1270萬元。德國方面也知道了莊曉瑩的天分,開出優渥的條件希望莊曉瑩能夠留德工作。面對這一切,莊曉瑩委婉的拒絕了,並毅然回到祖國,轉身回歸了母校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為祖國培養下一代人才。
中國正是因為有著無數這樣的科研人才前赴後繼,才能在短短幾十年在世界站穩腳跟。像莊曉瑩這樣的科學家值得我們每個人尊敬,更值得我們記住。莊曉瑩研究的納米複合材料領域,應用範圍廣泛,這個領域將來一定會為一個國家帶來長久的利益和發展的可能。讓我們為像莊曉瑩一樣的科學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