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名隨筆 圖/網絡(圖文無關)
前幾天晚上,約妹妹和她女兒一起夜宵,席間,臨桌突然傳來一名小男孩的吼聲:「媽媽,媽媽,你快給我連WIFI!快給我連WIFI!」
我循著聲音看過去,是一張充滿怒氣的稚氣臉,活像憤怒的小鳥現實版,我心裡咯噔一下:這小孩怎麼那麼難看!他把手機伸向媽媽,對媽媽怒目圓睜,就像他媽欠了他一個億。
他媽媽正和朋友喝酒聊著天,聽到小孩的「命令」,順從地接過手機擺弄一下,遞還給孩子,繼續跟朋友碰杯。
小孩接過手機,低著頭一陣狂刷,大小兩方互不幹涉,場面和諧溫馨。但我是怎麼看就怎麼彆扭,忍不住搖搖頭,輕輕嘆了口氣。
外甥女雖然剛讀二年級,但是她思想還是蠻成熟的,貌似讀懂了我臉上的表情。「舅舅,舅舅,我告訴你喲,表姐表哥現在都沉迷手機了。」
「怎麼了?他們爸媽(我弟)給他們拿手機了。」
「對呀,之前說是給他們上網課交作業用的,後來手機就不上交了。近段時間我發現表姐總是看了一會書,又拿起手機打字,還不時對著屏幕大笑,很顯然不是上網課呀!」
「他們爸媽就不管了嗎?」
「管不了,表哥不聽勸,表姐還頂嘴咧。」
怪不得期末考試成績下滑得厲害,看來八成就是玩手機給害的。
相關的經驗表明,一個成年人做事情要取得好效果,必須對所做的事情認真、專注和持續發力,如果在過程中被打斷,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重回專注的狀態。而且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時候,真的是回不去的。
學習是一項複雜、枯燥、乏味又延遲回報的活動,而玩手機卻是一項輕鬆、有趣、愉悅,又即時回報的娛樂,兩者誰更受孩子歡迎?肯定是玩手機完勝!你在學習和玩手機之間來回切換,那玩手機就佔主導地位,學習就變成了敷衍。
小孩思想還不夠成熟,也不懂得自律,如果大人沒及時做好引導和管教,問題就出現了。
誠然,現在的大多數家長,工作任務重,生存壓力大,對孩子管教上時間相對縮減,也缺乏該有的耐心和熱情,大都啟動了手機帶娃的「輕鬆」模式。見娃一鬧騰,哄兩句不行,索性就扔給他一個手機,讓他好歹能消停一會。
孩子拿到了手機,比吃到巧克力還興奮,精神上的食糧比吃進嘴裡的東西更容易讓人上癮,刷抖音、看火山視頻或者玩遊戲,玩得自得其樂,玩得忘乎所以,他們也懶得去打擾你們大人了。於是互不幹擾,兩不相欠。
這樣,看似大人是省心了清靜了,但是久而久之,小孩就對手機就產生了依賴,走路的時候要看手機,坐著的時候端著手機,躺在床上的時候抱著手機。於是小孩的作息、學習、健康都受到了影響。秩序打亂了,精力分散了,對學習就不再專注了,或者乾脆就成為父母的事情了。
有位朋友的兒子就是這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玩手機遊戲,玩得非常專注和沉迷。每次碰到誰,也不管認識不認識,跟別人說的都是遊戲行話。無論對方老小,「噠噠噠」跟別人說一通玩遊戲的經驗和心得。
每次小鬼要跟我「交流」,我都沒接他的話,而是默默從背包裡掏出一本書,跟他說讓我們來看看書吧,結果他跑得比躲瘟疫還快。
每次孩子他爸帶他出來玩,他都是歪著頭專注地盯著手機,大人要主動問上好幾次,他才不耐煩地抬頭跟你敷衍一下。玩到手機沒電了,如果爸爸碰巧沒帶有充電寶,他就一直嚷著要回去充電。
每次跟著爸爸到辦公室加班,如果爸爸用電腦趕活,他就會說來這裡都不能玩遊戲,帶我來有什麼意義?
寫作業,也需要連哄帶騙才願意做,獎勵則是做完作業就可以玩手機。這樣做出來的作業肯定是草草了事,錯漏百出。
後來,小鬼小升初考試成績出來,極端不理想。如果不是多買了一套學區房,估計還得找關係或到偏遠的學校去上初中。如果初中階段不能把小孩對手機的依賴強制糾正回來,那以後就更麻煩了。
手機的危害真的會那麼大嗎?是不是太危言聳聽了?其實,不僅如此。
前段時間,廣西南寧某小區發生一起12歲學生跳樓自殺的悲劇,據說就是因為沉迷手機遊戲所引發的。
事發後,小孩的父親強忍著悲痛接受了媒體的採訪,他說兒子剛上六年級,平時他們父子關係非常融洽。出事那天早上7點的時候,他去叫兒子起床上學,結果發現兒子精神萎靡、狀態非常差,然後他從兒子床上翻到了妻子的手機。
父親便問孩子是不是又偷媽媽的手機玩遊戲了,說這樣子愛玩遊戲遲早會出問題的,如果再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長大了就會變成一個廢物。
孩子的父親悲痛地回憶說,當時他數落幾句後兒子就特別生氣,連零花錢也沒拿便急匆匆出了門,沒想到發生了後來的事情。
採訪結束時,這位不幸的父親緊緊地抱住了記者,請記者一定要把學生玩遊戲的危害性告訴全天下所有的父母,讓父母們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家長朋友們確實都要引以為戒,發現自家孩子有沉迷手機遊戲的跡象後,一定要及時管教和有效制止,不能像這位父親一樣平時不忍心去說,寵著孩子,等發現問題嚴重時再去責罵,往往就會適得其反,發生了追悔莫及的事情。
在網上經常看到有拿中國孩子跟外國孩子對比的描述,例如說在日本某機場候機廳,看到中國的小孩都是抱著手機在玩。而日本的小孩大多是捧著一本書聚精會神地看,不時還跟大人交流、請教。
所以有不少人對中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責任擔當提出了擔憂。但也有另一種聲音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餘暇玩玩手機怎麼啦,該學習還是會認真學習的,這是存心給中國的小孩抹黑!
好吧,也許這樣的例子確實有滅自己威風長別人志氣之嫌,咱們就自己人跟自己人比吧。在高鐵上,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坐一等座的人,除了少部分閉目養神外,很多人都利用智慧型手機處理文件、打開電腦辦公,或是在看書學習。
而在人數眾多的二等座上,無論男女老少,幾乎每人都是抱著手機看視頻、煲劇、玩遊戲。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你拿手機用來幹什麼,或許就決定了你以後所處的階層。
不容置辯的事實是,小孩「手機成癮」已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更是不少父母和家庭最大的煩惱和隱憂。孩子一旦沾上手機不能自拔,就容易帶來精神疲憊、身體虛弱、注意力不集中、成績直線下滑、近視成災、性格冷漠、親情疏遠、盲目攀比等種種不良後果。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或許讓你想像不出,對於一個開創了計算機和科技前沿的元老,蓋茨對自己的孩子們使用科技產品管理得非常嚴格,為限制孩子們沉溺於科技產品,採取「限制使用家規」。
蓋茨先生的三個孩子都成長在一個禁止使用手機的家庭環境中。規定只有到了14歲才能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而且在餐桌上嚴禁使用手機,限制他們在睡覺前使用手機時間。
這種家教在科技巨頭家庭中並不罕見。早在2011年前,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也採取相同做法,防止自己的孩子們沉溺於科技產品中。
成年人都難以把控的手機,你把它交到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強、貪玩心大、正處在學習關鍵時期的中小學生手裡,往往就是給了他們一劑精神鴉片,搞不好真會讓他們頹廢一生。
朋友、親戚看到這篇文字可能會不太高興,但是看著孩子都有這方面的傾向了,我還不能說幾句嗎?廣大家長都應該引以為戒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