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高雷)12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消息,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出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這是12月份以來,第三位新上任的部級高校負責人。此前,12月5日,程建平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6日,竇賢康擔任武漢大學校長。
從北大出發 又回到北大
郝平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
郝平與朱善璐握手。
新上任的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與到齡卸任的朱善璐,兩人都曾在北大學習,職業生涯都有很長一段時間在這裡度過,而且兩人都是從北大走出,又回到北大工作。
郝平,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1978級學生,1982年6月入黨,畢業後留校,先後在校辦、學生工作部工作。2001年,他開始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2005年6月,郝平離開北大,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擔任校長。2009年,出任教育部副部長,直到近期又回到北大。
此外,郝平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在2013年入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首個擔任大會主席的中國代表。其主要研究成果有《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孫中山革命與美國》、《無奈的結局——司徒雷登與中國》等。
與郝平一樣,剛剛卸任的朱善璐也是從北大走出,又回到北大。朱善璐出生於1953年,是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北京大學哲學系1979級本科生,曾擔任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副主席、北大黨委副書記等職務。1996年7月,朱善璐離開燕園,先後在北京、江蘇兩地擔任黨政領導。2011年8月,闊別北大15年後,朱善璐回歸校園,擔任北大黨委書記至今。
土生土長「清華人」
學者幹部程建平履職北師大
程建平在會上發言。
12月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北京師範大學宣布中共中央的任免決定,程建平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因年齡原因,劉川生不再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職務。
翻閱履歷不難看出,程建平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清華人」。現年52歲的程建平,於1981年9月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開始了他長達35年的「清華生涯」。1986年8月,程建平畢業留校工作。1987年7月至1991年3月,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獲清華大學核電子學與勘測技術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學歷。2003年,擔任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主任。後歷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校長,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任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局級)。直至近日,履職北師大黨委書記,同時晉升副部。
程建平是典型的學者型幹部。主要從事核科學與技術的研究。1996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到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參加TeV能級超導直線加速器(TESLA)項目研究。近年來,參與或主持了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重點項目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目前作為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主任,負責我國首個、世界最深地下實驗室的建設。近5年來發表論文12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5項,出版專著2部。
他還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發明專利金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經驗豐富 實幹務實
「60後」竇賢康任武大校長
竇賢康在會上講話。
12月6日,空缺了一個多月的武漢大學校長一職迎來新的任命,竇賢康出任武大校長。原校長李曉紅已於近期離開武大,就任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竇賢康,1966年1月生,安徽泗縣人。1987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赴法國深造,1995年,返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至今。2005年,竇賢康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15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16年11月,竇賢康當選第十屆安徽省委委員。
「政治上堅定、黨性觀念強,思想政治覺悟高,經歷校內黨務、行政多崗位的鍛鍊,熟悉高等教育規律,高教管理經驗豐富,工作思路清晰,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組織領導能力和開拓意識強。」這是就職大會上,教育部官員對竇賢康的評價。
竇賢康的科研專攻集中於中高層大氣的探測與研究。近3年來,他在JGR等國際權威SCI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篇。作為項目負責人,竇賢康還承擔著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863重大項目等多項國家重要科研項目。自2013年起,竇賢康擔任中國科學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竇賢康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了中高層大氣研究團隊。
「成為武大人是值得驕傲的,我今天帶來的,唯有一顆誠心、一顆決心、一個實幹的信念。」竇賢康在履新大會上發表感言。他表示,將儘快融入到武漢大學大家庭,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著力培養「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二是勤奮敬業、全力以赴,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與全校師生同心同德,全心全意為師生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