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事陷害偷拿公司或別人東西,該怎麼辦?

2021-02-13 清叔說說職場的事兒

我首先講一下二十多歲時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一家婚慶連鎖集團的老闆想請我去做董事長助理,協助他進行公司的全面管理。

我們初次面談的第二天,公司去招聘會現場招聘。我們相約第二天我去幫著招聘,也讓我了解一下他們公司的幾個主要人員。

那天恰逢小雨,我帶了雨傘。在招聘展位,我把雨傘放在自己的座位後面。董事長有事沒有去。

忙了兩個多小時,過程中我給他們講了很多招聘方面的細節和技巧,相處甚歡。

不過我發現一位鄭姓姑娘臉上閃過一絲難以捉摸的神色。

因為有事,我提前離開了。

第二天早晨接到董事長電話,問我是不是拿錯一把雨傘,我說自己去時帶了雨傘。

這小事董事長還親自來問,感覺很蹊蹺。我走時有兩個人送我,親自把我的雨傘交給我的,都知道的。於是我問董事長詳細情況,董事長說小鄭的雨傘丟了,找他讓問我一下。


於是乎,我明白了。我想大家也應該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我告訴董事長,這件事務必與其他幾個人單獨談話了解,而且強調這件事情對於他公司的人員調整改革有好處。

董事長兩天後聯繫我,說有人看到小鄭把自己的雨傘裝到包裡了。

小鄭在那裡工作多年,幫著老闆管雜事,其人巧舌如簧,心計頗多。公司招聘董事長的助手或者綜合管理崗位的負責人,她負責招聘,要麼招不到,要麼招來的人沒幾天就因她的小動作而離職。

這就是典型的壞鳥,很多公司都有這種鳥。她沒有多大的本事,就是善於算計。公司發展不發展無所謂,自己舒服保住利益就好。

這樣的人也是很多公司改革發展的絆腳石。

這件事裡面,雖然我與當事人還不算同事,但情節大同小異,也能說明道理。

不過不是什麼大事,對方的手段也不高明。好在我馬上明白了事情的緣由,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並向領導提出了解決的方式,最後算是還我清白了。

被同事陷害偷拿公司或別人東西,這個問題,我的建議,一句話,根據情節,做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擊。一定不能默然承受,聽之任之。


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是,職場形象特別特別重要。現在及將來的就業環境裡,背景調查是人才流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關係到清白,絕對不能含糊。

怎麼做呢?關鍵是情節,情節決定著採用什麼樣的方式。

如果說別人只是私下裡傳播,並沒有擺到桌面上,就是潑點髒水。這時候你不能急躁,更不可暴跳如雷,直接去幹仗,這樣有可能恰好落入別人的圈套。也沒必要痛哭流涕。這只能算是八卦是非了。反應太激烈了,反而讓別人覺得真有這麼回事。

泰然處之吧。沒有明說你偷東西,你也沒有證據證明別人說你偷東西。你就不要多說,一如既往,坦坦蕩蕩,正常工作。身正不怕影子歪。

如果被誣陷,事情反映到公司的主管部門或者領導那裡,這就是性質的問題。

你要如實將有關的事情,詳細地向公司反映。如果你有擺脫嫌疑的證人證據,也如實提交,為自己洗刷。

當然,如果你能夠證明,那位陷害你的人本身有問題,也可以提供給公司。

陷害別人偷拿東西,並不是很高明的害人方式。一般情況下,是兩者之間發生了不愉快,也可能是因為你觸動了他的利益,或者威脅到他的利益。這些是很容易考慮明白的。也有不容易想到的,對方可能是為了擺脫自己的嫌疑,轉嫁到你身上

事已至此,有一點,不能怕。對方可能就是覺得你老實,膽子小,才這麼做的。如果事情擺出來了,你就坦然站出來,講清楚來龍去脈,賴不到你身上。

如果是重大問題,必要的話,報送司法機關處理。

他有問題,還囂張,還誣陷,必須讓他自食其果。

雖然已經擺到明面上了,但也有可能到最後,你不能自證清白,但也確實沒有證人證據證明你有問題。那就依然正常工作,不要多說話,凜然正氣,工作上、為人上,拿出更好的表現,就是最好的反擊。

小人就是小人,到最後,你沒問題,對方會用「誤會」之類的話來搪塞你,或者搪塞公司。這樣的人很有心計,都留著後手呢。

你不要太在意,更不要想著暴揍他一頓,或者以其之道制其人。

狗咬你一口,你能反過去咬它一口嗎?

與小人相交,如臨深淵。可得罪十個君子,不能得罪一個小人,這話是有道理的。

你自己也想一想,為什麼受到陷害,是否有預先的疏忽被利用,是否自己太懦弱,是否發現了別人的不良行為而沒有採用適宜的方式,以致於別人忌憚了,好好總結一下,吃一塹長一智

他這次得罪了你,以後也不怕再得罪你了,當多多留心啊。

職場有一點堅決不能忘,學會保護自己。

無情風雨到處有,並非處處現彩虹。

如果你擁有的平臺,從發展前景、個人提高等各個方面,都很好,再能碰到好的領導,融洽的同事,職業前景就很可觀,而且相當愉悅。

但好事美事畢竟不多見,每個人都會有不盡人意之時。身處任何環境,在不觸碰底限的前提下,要學會趨利避害。

還回到主話題。

如果你與對方工作上交集非常多,但確實不是一路人,難以配合相處,可採用適宜的委婉方式,請公司調換工作崗位。

如果調崗確實做不到,你只有第二個選擇,忍,日久見真章,忍到他走人的那一天。

再假如,與之交叉實在沒法工作,總是被穿小鞋受壓制,而這人在這公司短期之內地位不可動搖,領導或者公司又偏袒,建議你考慮換平臺了。

因為長此以往,自己不會有好的績效,也不會有成長提高,早晚會被擠得歪歪扭扭,狼狽而去。

正常來講,他也是一般員工的話,就算他再怎麼小人,你也應該可以通過自己的工作績效等,在公司正常工作,甚至贏得發展。不至於因此辭職。

但如果他是你的領導的話,就要另當別論了。該辭就辭吧。老子不伺候你王八孫子。

莫要奇怪!其實這也是目前職業市場頻繁跳槽的原因之一。企業管理不夠規範,小人橫行的現象很常見。

我倒是更希望看到,你能夠打翻假惡醜,為個人正名,為公司除害。

但這需要足夠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如果你具備這些,就不會被陷害啦。

成長,成功,都要有一個過程。受委屈,忍,都是必修課,而且必須要過關。九五之尊的大皇上,為蒼生為大局,有很多時候還要紆尊降貴呢!

最後的話,該出手時敢於亮劍,當忍讓時且忍一時,此之謂大丈夫氣概!

相關焦點

  • 我偷拿拖把被同事發現,被拿捏得死死的,我又被裁員,我該怎麼辦
    官司裁員,我落選了,有人打小報告說我偷拿了公司的拖把,我偷拿拖把被同事發現了,從這以後,我被同事拿捏得死死的。沒想到他又告了我一狀,難道我這一輩子沒出頭之日嗎?我所在的公司經濟效益好,福利待遇高。我還求過他,不要把這事告訴別人,我會報答他的。同事在我面前答應得很爽利,但過了一段時間,正當我放鬆警惕時,我的另一個同事對我說:「老苗說你偷拿過咱公司的拖把,是真的嗎?」同事的問話讓我無地自容,我卻只能諾諾著解釋。因為偷拿公司一把拖把,我背上了沉重的心靈包袱。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
    核心提示:<P>孩子總是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讓不少家長很頭疼,因為孩子還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對此,專家表示,當眾斥責孩子是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問清原因,然後向孩子明確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不能亂拿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客體意識。
  • 被公司同事陷害了怎麼辦?
    Code review裡面涉及A組領導和一個資深的A組程式設計師,B組領導和一個B組資深程式設計師,也就是來找我的那位。B組程式設計師用了一個實現,而A組領導給了一句評論,你應該按照我的要求來做,你這樣寫,我就不讓你check in code。接下來B組程式設計師又回了一句,但是Fei說了我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啊。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
  •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育兒的奧秘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 【素養】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辦(12月17日兒童)
    【素養】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辦(12月17日兒童)     當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時,不要上升至品德、道德的問題,孩子的認知有限,還不能意識到這麼高的高度。如果一味地指責或者批評孩子的道德出問題,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背著父母拿別人的東西,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父母要耐心的講道理,說明這樣做不對,鼓勵孩子把東西歸還,只要孩子把東西還回去,就應該表揚他。
  • 同事老翻我的包怎麼辦
    現在的這個工作同事是我見過最奇葩的一個同事了。我在一家健身房做前臺工作,由於健身房是前臺跟水吧分開的,所以要前臺水吧兩邊跑,水吧需要賣飲料跟做營養餐牛排,做營養餐的菜需要我們自己買,上早班的人去買,我圖方便,上早班去買公司菜順便把自己要煮的菜也買了,然後下班帶回去,我同事每次看我下班提東西回家都會問我提的什麼,或者我去開冰箱拿東西她都會故意走進來監督看我拿了什麼。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當孩子出現「偷拿」別人物品時,父母該怎麼辦,做好這3點
    孩子在2歲左右,就開始慢慢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原本大方的孩子變得小氣,變得什麼東西都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哪怕那個人是爸爸媽媽也不可以。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以上現象,那麼基本就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可別把這種行為認為是「自私」喲!
  • 愉悅寶貝 | 孩子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怎麼辦?
    但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孩子有可能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遇到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我國將「偷」定義為不問即拿的行為。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家長們可不能輕易的就給孩子的這種行為定義為「偷」,更不要為此大傷腦筋,聽聽孩子心裡的聲音,也許就能體諒孩子了,之後再去想辦法改正。人都是有私心的,單純的小孩子也不排除在外。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很喜歡時,就萌生出了佔有欲。而此時,孩子對於這件玩具的歸屬權不明白,認為只要是我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
  • 教育爭議:孩子拿別人東西算不算偷?瑞士教育專家早已指明答案
    有了孩子的家長就喜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育兒過程中的開心和難題,而最近一位家長就在網上說了自己最近所煩惱的一件事:孩子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如果遇到感興趣的還會放在自己的兜裡,雖然矯正過幾次,可是孩子還是會犯,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向網友求助。
  •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育兒的奧秘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怎麼辦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怎麼辦2020-12-03 18:02:5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偷東西的習慣之後,就表現的十分慌張,如臨大敵,不知道如何是好。@視覺中國  看到孩子偷東西家長不能視而不見,必須要和孩子明確的說清楚,不能讓孩子有僥倖的心理,以為大人不知道。
  • 孩子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家,家長發現這種情況時會有什麼反應呢?  1、極為敏感。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立即視為孩子有了「偷摸」行為,於是嚴加審問,嚴厲處罰。  2、滿不在乎。認為孩子乖巧,拿了別人的東西是佔到了便宜,因而不作任何處置。  3、認真謹慎對待。
  • 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改正?
    一、對於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孩子年紀小,並不懂「拿」和「偷」的區別,所以會產生一些大人們眼中不好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方面的想法。三、發現孩子「偷東西」,家長如何正確引導1、培養物權意識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超市裡的東西需要花錢購買才屬於自己,別人家的物品不可以拿。這些都是出於孩子們的物權意識不足所產生的行為。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玲玲今年三歲,剛上幼兒園沒多久,最近玲玲媽媽發現玲玲書包裡總有一些不是自己的玩具,媽媽問玲玲這些玩具是哪來的,玲玲回答說是幼兒園的,因為很喜歡,所以拿回家來玩。媽媽問玲玲有沒有經過老師的允許,玲玲就開始吱吱唔唔起來,媽媽告訴玲玲,如果不經過別人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那這種行為就叫「偷」,偷東西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明天去把玩具還給老師,以後不要再拿了。玲玲答應了。
  • 7歲孩子偷東西被發現,你會怎麼辦?這教科書式的做法值得點讚
    有網友說他7歲的兒子,偷偷從外婆家把表哥的電話手錶給拿回家了,這是他第一次偷拿別人的東西。網友求助大家,要怎麼辦?該怎麼教育孩子。有位網友給出了一份教科書式的教育方法,值得所有的父母反思和學習!父母要反覆給孩子強調:「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拿」,同時也要告訴他不管犯了什麼錯,都要坦誠地面對,不能逃避,也不能推卸責任,更不能誣陷別人,只有勇敢的人才會正視自己的錯誤。最後,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