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嫦娥五號將承擔什麼「職責使命」?它將取得哪些技術突破?對我國具有怎樣的意義?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為你解答這些問題。
羊城晚報:嫦娥五號任務有哪些主要步驟?
王爽:一是借助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地球起飛;二是軌道器負責動力推進和軌道修正工作,讓嫦娥五號進入繞月飛行軌道;三是著陸器攜帶上升器,與軌道器分離,並在月球表面著陸;四是著陸器在月球表面採集月壤,並把月壤樣品封裝到上升器內部;五是上升器攜帶月壤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六是上升器在環月飛行軌道上與軌道器對接,並把月壤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七是軌道器攜帶返回器返航,進入繞地飛行軌道;八是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帶月壤樣品返回地球。
羊城晚報: 嫦娥五號如果取樣成功,這對於中國航天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
王爽:嫦娥五號任務是人類在時隔44年後,再次嘗試獲取月球土壤樣品。一旦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能把月壤樣品帶回地球的國家。
羊城晚報:當前,科學家在月壤研究中已經取得哪些成果?
王爽:從月球表面帶回的月壤和巖石樣品,支持了月球起源的撞擊說。此外,對於這些月壤樣品的研究也揭示,在39億年前內太陽系遭遇了小行星的大規模撞擊,這就是所謂的晚期重度撞擊。
羊城晚報:美國和蘇聯已經從月球帶回月球樣品了。中國再去月球上「挖土」,意義何在?
王爽:之前帶回的月球樣品,大多來自月球正面中低緯度的月海區域,形成年齡集中在32億-42億年前。嫦娥五號的計劃登陸地點,是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附近。這個地區比較年輕,形成年齡大概是10億-20億年前。這將填補月球地質定年的一大空白。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