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開學第一天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大部分的主題都是安全教育 。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人,為了避免受害,必須學習安全知識,接受安全教育。
傳統安全教育方式淺析
隨著社會各界對安全教育的重視,各個學校,各個社區,甚至各個商業樓宇都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隨著數位技術,信息技術的逐步普及,傳統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訓活動已經顯得單薄,淺析以下幾點:
第一,傳統的消防培訓以會議、紙質、圖文視頻宣傳為主,說教過多,受訓人員缺乏模擬體驗和互動。
第二,傳統的消防培訓體驗內容比較單一,特別是受場地限制,以及考慮參加培訓人員的安全,學習者不能體驗危險的培訓內容。
第三,傳統的安全培訓需要出動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要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景,特定的材料,培訓的成本教高。
聚焦安全教育的核心群體--兒童
據媒體報導,我國每年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超過20萬,平均每天有540多個兒童意外死亡。
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安全教育更重要的事情了。一次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就會在兒童的腦海裡種下一顆安全的種子,當遇到危險發生時,曾經接受過的教育和培訓就有可能會挽救兒童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教育要常態化,一刻都不能放鬆。
當然,12歲之前的兒童的心智還未成熟,不能全盤搬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方式。要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採用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吸引孩子學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AR+體感,助力學校與社區安全教育
最近幾年,AR技術、VR技術、MR技術、體感技術逐漸應用在安全教育的各個環節,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淺析以下幾點:
第一,AR體感技術能夠營造一種情景式、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學習者深刻認識地震、火災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識,加深對安全逃生的意識和主動性,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第二,AR體感技術可以讓學習者以第一人稱在方式進入逼真的3D場景裡面虛擬體驗、闖關考試,讓學習者在互動體驗過程中了解地震、火災等安全知識,提高緊急疏散的能力,掌握逃生自救的技能。
第三,故事化、遊戲化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全民學習地震、火災等安全知識的積極性和專注力,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安全的生活環境。
實例分析
在創新技術的推動下,科協、婦聯、應急管理部門、小學、幼兒園等各級單位與時俱進,紛紛採用利用AR、體感等創新學習方式,體驗模式來提升兒童在參與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訓中的興趣,在情景式、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中潛移默化接受安全知識。
小結:
父母,是兒童安全的第一監護人和第一責任人。學校、社區、也肩負著保護兒童安全的重要責任。安全教育,應該是,也必須是每個家庭,每個學校,每個社區的頭等大事!各方必須要通過科學而周全的措施保護兒童的安全,切切實實做好安全教育,安全培訓,最大程度減少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生命無價,必須用安全教育捍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