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有妙招!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同頻共振!

2020-08-23 魅力蜀山首創之區

今年五月份,蜀山區啟動「群眾出卷我們答卷」實踐活動,五裡墩街道按照要求,發揚「趕考」精神,保持「奔跑」姿態,以「書記聯訪,三治共振」為主題紮實推進,即街道黨工委書記、副書記,社區黨委書記,小區黨支部書記三級書記,確定聯訪日集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並接受群眾評議,邀請群眾打分,推動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同頻共振。

書記聯訪聽民生,群眾議事話自治

「小區現在電動車數量多,車庫充電樁無法滿足需求,個別業主從家中拉『飛線』充電存在安全隱患,建議增加小區充電樁。」近日,五裡墩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勇來到青陽路社區家家景園一期樓院議事廳,傾聽民意,收集民生問題。

接待群眾來訪

這是五裡墩街道正在推進的「書記聯訪,三治共振」工作的一個畫面。「堅持人民至上」是五裡墩街道探索基層治理的最根本原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是基層治理的工作目標,更是檢驗基層治理成效的「試金石」。

「對於居民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迅速回應,能當場解決的就當場解決,需要部門聯動的,我們就向上級部門反應,確實難以解決的,也會做出解釋。」吳勇說,深入到群眾中,提升群眾參與度,是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關鍵。

陳村路社區居民反映海亮遊園髒亂差問題,圖為整改後的路面

為提升群眾參與小區治理,五裡墩街道積極搭建議事平臺,目前已建立由小區黨支部書記、網格長、街道選民代表、樓棟長、社區民警等組成的各類小區議事委員會63個,議事會成員444人。結合「五好」建設,五裡墩街道還制定《街道選民代表會議制度工作方案》,並同步建立「意見建議的辦理機制」等3個相關機制,推選街道選民代表100名,其中居民代表、新市民代表、小區黨支部書記等佔比61%,召開街道選民代表大會,票決出街道6件民生實事項目,在助推街居工作、維護群眾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抓黨建「固本強基」 強服務「人民至上」

推進基層治理,基層黨組織是主心骨。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基層黨組織發揮好引領作用,基層治理中的各個環節才能很好的統籌起來,為基層治理增添力量。

陳村路社區召開支委會和相關議事會議

結合蜀山區啟動的黨建領航小區治理「五好」建設,五裡墩街道各社區依託小區建立黨支部42個,「小區黨支部不是光建成就行,還要調動其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作用,為民服務。」吳勇介紹說,通過整合,街道制定了《黨員「三色管理」制度》等小區黨支部相關制度,將社區在職黨員全部編入小區黨支部,並從街道機關各部門抽調24名黨員擔任黨建指導員。將小區黨支部工作納入《街道工作考評辦法》,作為社區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將小區黨支部成員中的街道社區在職人員工作情況納入《街道工作人員考評辦法》,作為人員評優評先、績效考核、幹部任用的重要依據,實現小區黨支部建設與社區集體年度考核、個人年度考核雙掛鈎。

除了制度上健全,平臺上打造也要不遺餘力,從社區活動場所到小區活動場所,因地制宜建設黨群服務站、服務點,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活動陣地,同時要求黨員代表加入小區議事平臺,積極參與小區事務,發揮黨員引領示範作用。

讓身邊人做身邊事 服務身邊人

五裡墩街道積極挖掘熱心居民,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好人模範、社區領袖等9大類305人社區帶頭人人才庫,讓身邊人做身邊事,服務身邊人。

黨建聯席會上71家共建單位認領黨建項目35個

五裡墩街道轄區範圍內單位、企業眾多,為充分挖掘和整合資源,傾心盡力為民服務,從2019年開始,五裡墩街道成立「先鋒匯」黨建聯席會,第一年71家共建單位認領黨建項目35個,年底,還有10個項目獲評為優秀項目。2020年各社區從實際出發在需求清單上列出了30個項目,又被共建單位全部認領,「這30個項目全部落到小區,每個項目都能給居民帶來真正的實惠與便利。」吳勇介紹道。

基層治理有力有效,區域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人民平安幸福,「這就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來源:夏玉進 季雲岡

審核:馬傑丨責編:沈剛丨編輯:吳亞曉嶽

他們還關注這些

1.蜀山上央視《新聞聯播》啦!

2.本周六通車!路過五裡墩的人必看!

3.政務中心片區有大動作了!將打造「路長制」示範區!

4.防汛一線上那些無所畏懼的身影,讓人看哭了......

5.為什麼選擇在蜀山上大學?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基於其「整體性」的顯著優勢而呈現出「乘數效應」,在全國各地快速擴散和推廣,取得了優良的治理效能。但在實踐過程中,重「三治」輕「結合」、治理的行政化和碎片化、創新實踐同質化、參與主體缺乏可持續的動力機制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阻礙著鄉村社會治理水平的整體躍升。
  • 讀懂,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的背後邏輯
    「三農問題」的根本就是鄉村基層政權散了、亂了,核心是一群不了解鄉村的人來治理鄉村。毛澤東偉大之處就是以人民為榮,以農民為基,以農民為尊。城市治理是以法制為主,德治與自治為輔;鄉村治理是以自治為主,法制與德治為輔。
  • 法治、德治、自治
    ——學習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思考2020年「七一」來臨之際,白雲礦區星光社區聯合黨委邀請白雲礦區人民檢察院鄔衛君檢察長參加 「慶七一」活動,並為社區講授一堂以「法治、德治、自治」為主題的專題黨課,參會黨員40餘人。
  • 【市域社會治理】以基層黨建引領新時代農村社會治理
    一是堅持選、育、管、用並重,將理論與實踐鍛鍊緊密結合,加強對「一肩挑」人員和專職黨組織書記的管理,結合2021年村黨組織換屆工作,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提升農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實施動態管理,適時跟蹤問效,杜絕「整頓一個、反彈一個」;建立防範和整治「村霸」問題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黑惡勢力、宗教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全面純潔村幹部隊伍,推動基層治理向更好發展。
  • 從德治法治並重傳統中汲取治理智慧
    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德治法治並重逐漸形成傳統,強調「制禮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彰顯出獨具特色的治理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
  • 南通堅持互動融合 同頻共振 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南通市緊扣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的建設、文明實踐、依法治理等部門職能,推動治理力量由「單向發力」向「互動融合」發展,有效提升了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質效。全市1895個村居,已建成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0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915個,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基層初步形成。 一、堅持黨建領航與法治護航相融合。
  • 話浙江民生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頻共振
    堅持每年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不斷健全完善五大機制,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同頻共振,這或許是浙江的回答。 自2004年以來,浙江每年確定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十大民生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具有浙江特色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不斷走深走實。
  • 【法治建設】板橋集鎮:以法治為保障,助推鄉村治理能力提升
    近年來,板橋集鎮在鄉村治理實踐中,堅持以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基礎、自治為根本,不斷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道德力量,大力弘揚法治精神,積極完善村民自治新途徑,初步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的基層現代治理體系,為鄉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級找到了新路徑
  • 鄉村治理,廣西浦北這樣幹
    、N項細化舉措」工作思路,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全力構建以政治為引領、自治增活力、法治為保障、德治揚正氣、智治為支撐的「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改革系統集成,實現「政治更加有為、自治更加有力、法治更加有序、德治更加有效、智治更加有用」,推動鄉村經濟「活起來」、鄉村人氣「旺起來」、鄉村文化「興起來」、鄉村環境「美起來」、村民群眾「富起來」。
  • 江蘇出臺《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
    ▲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實施意見》結合江蘇實際,以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主線,著力加強黨對法治鄉村建設的領導,著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著力引導農村幹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 【陝西社科】加強法治建設 提升國家治理效能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藍圖,明確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對於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為座談會上西北政法大學汪世榮的交流發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常州:「法治」護航鄉村振興高質量
    近年來,常州市司法行政、組織、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根據省市的相關要求,落實普法責任、強化資源整合、敢於先行先試,以「民主法治示範村」建設為載體,持續開展法律護農進萬家行動、建設全域法治書屋、組織「兩委」幹部法治輪訓等活動,積極指導扶持基層在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方面大膽探索、勇於創新。
  • 桃園司法所——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為全面推進鄉村治理,進一步增強基層幹部、群眾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平原縣司法局桃園司法所主動作為,積極發揮職能優勢,營造良好法治氛圍,走實鄉村治理之路。近年來,轄區內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健全,村級管理規範有序,民主法治建設穩步推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 廣西浦北縣:鄉村治理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8月28日,記者從廣西欽州浦北縣召開的鄉村治理試點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9年11月正式入選全國首批115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縣以來,浦北縣積極部署,主動作為,鄉村治理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介紹,一年來,浦北縣委、縣政府採取系列舉措加快推進鄉村治理改革集成試點工作。
  •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後,湖北省司法廳按照《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部署要求,著眼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緊扣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個關鍵」,念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經」,有效促進了農村和諧,保障了鄉村發展,增進了民生福祉。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強化制度建設,讓鄉村治理行穩致遠。
  • 以農村社區建設引領鄉村治理
    重點要釐清政府行政職責、公共服務延伸與村民自治的範圍。  橫向而言,構建村黨組織、村委會、企業、合作社、農戶「五方主體」共治架構。分別定位角色職責,共同就村級發展、土地流轉、公益事業建設等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特別是在全面推行書記主任「一肩挑」後,應把村幹部一併納入社會工作人才管理,發揮其領頭羊組織者的作用。
  • 用「紅色引擎」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 沙壩村獲省級榮譽
    小編了解到,為有效解決鄉村治理中出現的各項問題,沙壩村率先試點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思路,藉助「黨建紅」為「紅色引擎」,激發公安民警「藍色動力」,將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高度融合、同頻共振,築牢基層治理「平安基石」,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氛圍。
  • 拉響法治「警報器」織密自治「隔離網」打造德治「示範區」
    □ 法制網記者  陳東升 王春□ 法制網通訊員 吳 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浙江省桐鄉市一如既往用好「三治融合」寶典,拉響疫情防控法治「警報器」,織密疫情防控自治「隔離網」,打造疫情防控德治「示範區」。桐鄉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潘川弟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建設平安桐鄉沒有終點,365日不停歇。
  • 村幹部與鄉村治理現代化
    一、鄉村治理的關鍵:村幹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 以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應該如何完善或擴展, 彼此之間如何搭配和銜接?
  • 加快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 記者吳江 9月15日,市政協副主席史國旭率隊到通江縣開展「構建基層法律體系,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專題調研,並召開座談會。史國旭一行先後到廣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鎮政府、龍家扁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等地調研,了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