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讓人又悶又熱,煩躁指數上升。尤其是晚上回家,996下班以後拖著疲憊的身體,不想洗澡不想動彈。想小歇一下,偏偏還有不長眼睛的蚊子來招人煩!
小編覺得蚊子真是這個世界上最討厭的生物沒有之一,你說你咬就咬唄,為啥咬完以後讓人這麼刺撓。花露水基本對蚊子沒用,蚊香沒把蚊子暈死,自己先被毒死。躲在被子裡,沒被蚊子咬死,自己就被悶死。蚊帳也悶,這世界上就沒有一種完美的驅除蚊子的辦法嗎?
小編查閱資料,想看看沒有這些現代方法的古人是如何在盛夏晚晴天,躲過蚊子的毒手的。
第一種就是佩戴香囊,古人在香囊裡放上驅蚊的香草和藥材,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不僅驅蚊,味道還很清香。文人士大夫有錢人都以佩戴香囊為雅興,有人把各種香草也比喻為君子。這一點在現代也能找到跡象,例如我們小時候在五月節家長都會給買香包帶著,小時候覺得那個味道還真是好聞!
除了佩戴香包之外,古人還採用薰香的方式,把艾草和蒿草溼潤後點上,這樣產生的煙能把蚊蟲都趕跑。就在現代,南方一些地方還是有用燒艾草棒來淨化室內的。古人還養各種驅蚊的植物,例如夜來香,藿香,驅蚊草之類的。
就連我們現代的偉大發明蚊帳,都是古人發明的,早在春秋戰國的就有齊桓公的「翠紗之幬」,有錢大佬們用紗,但是民間沒錢的貧民有的就用麻和布,這也是苦了他們了,悶熱和餵蚊子只能選一個。百姓們這麼辛苦,齊桓公倒是腦洞清奇,說自己治理的國家,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能有飯吃,怎麼能獨獨餓著蚊子。於是偉大仁慈的齊桓公小白決定自己餵蚊子。讓人把紗帳打開,「白鳥(蚊子)營飢而求飽,寡人因之開翠紗之幬,進蚊子焉。」
二十四孝裡還有一個人,家裡窮沒錢買蚊帳,父親在床上睡覺,兒子看太多蚊子,於是他為了不讓父親被咬,用自己的血來餵蚊子。我還能說什麼,這簡直就是世間第一大孝子。孝感動天啊!!
古人還有一招就是寫詩罵蚊子,既然我除不盡你,我也要罵罵你。歐陽修寫過一篇《憎蠅賦》,說自己飼厭蒼蠅,但是更討厭蚊子,因為「自遠吆喝來咬人也」。蚊子咬人之前都會在你耳邊飛來飛去,弄的你特別不安,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如果一隻蚊子進了你的蚊帳,第二天等待你的就是黑眼圈。都說蒼蠅不咬人但是膈應人,那蚊子就是又咬人又膈應人。
小編被蚊子弄得睡不著覺,遂含恨做下此文,跟各位看官一起解心頭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