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刑事訴訟四十周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渝舉行

2021-01-08 法制網

吳宏耀

10月24日、25日,「中國刑事訴訟四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與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聯合主辦。四川大學教授龍宗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顧永忠、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孫長永、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熊秋紅作主題報告,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譽院長樊崇義教授提交主題論文。

研討會分五個單元,依次就「刑事訴訟四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庭審實質化的制度設計和實踐探索」「認罪案件訴訟程序的演變和趨勢」「完善證據制度防範冤錯案件的中國經驗」「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與展望」進行了研討和交流。來自刑事訴訟法學界的30多名中青年學者,以及2名法官、2名檢察官、3名律師、3名法律援助專家分別作主題發言或與談,就相關問題的研討有討論有爭鳴有火花,有回顧有展望有建議。

樊崇義認為,新時期的刑事司法理念需要完成以下時代轉型:堅持「以人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作為刑事訴訟法修改、完善以及貫徹實施的基本法則,從「人本主義」法哲學的高度,補短板,強弱項,才能制定一部現代化的刑事訴訟法;對於刑事犯罪的鬥爭和治理,要從「高壓、從重、從快的控制犯罪型」轉向「正當法律程序型」,充分認識程序的獨立價值,正確處理「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法律觀,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我國刑事訴訟法發展的「定力」不動搖,所謂「定力」,就是沿著我國刑訴法從「有法可依」到「無罪推定」再到「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發展的「科學、民主、文明」規律,行穩致遠,堅定不移向前走,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訴訟文化」;堅持與時俱進,跟上訴訟結構和訴訟模式轉型的步伐。四十年來我國訴訟模式已經做到從職權主義轉向「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相結合」,訴訟類型從「壓制型訴訟」轉向「權利型訴訟」。2018年認罪認罰從寬被引入刑訴法,我們的觀念也因此必須從「權利型訴訟」轉向「協商型訴訟」,從「對抗」走向「合作」,建構協商型訴訟、協商平臺、協商程序迫在眉睫;在司法部門和刑辯律師隊伍的建設方面,要走專業化道路,從法律規定邁向「理性」,因為真正優秀的法官、檢察官、警察和律師,要依靠自己的理論能力和理論功底,處理法律世界難題的概念、原理、方法,形成特有的知識形態。

龍宗智認為,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四十年之際,就此進行回顧和展望既有意義,又有難度、有挑戰,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四十年的發展,有很大的進步,但也存在很大的矛盾、有不少的疑問和問題;有時仍然要回到原點,尋找改革之初衷,甚至還需要嘗試一些普法的工作,比如說刑事訴訟實踐是否需要始終堅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並重、是否始終堅持人權公正以及正義並重等問題,理論制度和實踐之間還存在明顯的分裂。之後,龍教授以刑事證據制度的四十年發展和轉型為著眼點,重點談了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刑事證據實踐的特點;二是刑事證據制度四十年轉型的方向和內容;三是刑事證據制度轉型需要解決的若干問題。

顧永忠認為,「刑事訴訟四十周年」是從我國第一部刑事訴訟法1980年生效施行開始算起的,以此為起點並以立法為依據,我國刑事訴訟四十年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刑事訴訟法制初建階段(1979-1996),從「無法無天」進入有法可依,但治罪法痕跡明顯;二是探索建立現代刑事訴訟制度階段(1996-2012),程序的獨立價值受到重視;三是初步形成現代刑事法治框架階段(2012-2018),控訴、辯護、審判的法治格局開始顯現;四是初步建立刑事訴訟繁簡分流制度(2018-),但在司法實踐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還面臨不少問題,需要從理論上予以研究解決。概括而言,以刑事訴訟法典為標誌,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在過去四十年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制度進步之下,在制度實施層面也有諸多「問題」「插曲」。因此,我國刑事訴訟四十年可以概括為16個字:成就巨大、阻力不斷、螺旋上升、前景光明。

熊秋紅認為,講好刑事訴訟法制的中國故事,要注意做好描述和評論兩方面工作,通過抓關鍵性人物、標誌性事件體現描述的立體和鮮活;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如時間起點上要從1963年刑事訴訟法草案講起、既要講主旋律也不能忘記插曲、既要有橫切面又要有縱切面。講好中國故事,既要著眼制度,也要關心影響制度發展背後的訴訟理念形態的演變歷程以及縱深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背景,通過現在與過去之間的對話,獲得前進的方向感和原動力。熊教授認為,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四十年發展帶來的經驗和啟示有:中央政策先行,立法確立、司法解釋豐富與完善;刑事訴訟法律規範條文數量不斷增加,但制度與實施之間尚存在一定差距;發展中有曲折,但人權保障總體呈不斷增強的趨勢;立足中國國情,吸收域外經驗,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訴訟類型。

孫長永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刑事訴訟法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回顧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刑事訴訟法制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法制的進步與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幾乎是同步的,與歷史傳統也密切相關。我國刑事訴訟法治化發展的目標是,要儘快建成符合本國國情和司法規律、體現國際刑事司法準則和當代刑事法制發展趨勢的刑事訴訟法治體系,讓正當法律程序真正成為中國領域內每一個人自由權利的可靠保障。孫教授認為,當前刑事訴訟法學研究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國情,不宜過度強調現狀;第二,用平等的心態觀察世界,對域外的制度進行更加深入的考察和精細化的研究,避免法律文化中的「自我中心主義」;第三,用積極的態度參與司法改革,不能滿足於做司法改革的旁觀者、評論者甚至批評者,而應積極努力的去做參與者。

研討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30多所高校的60多名專家學者,最高人民檢察院、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重慶市人民法院、重慶市律師協會以及尚權律師事務所、重慶百君律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的法官、檢察官、律師150餘人出席了此次研討會。研討會採取在線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同時在線觀看人數峰值達1.6萬餘人。

相關焦點

  • 相約四十慶,共譜新華章 ——刑事偵查專業創立四十周年紀念活動回顧
    當天下午,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專業創立40周年紀念大會在渝北校區篤行樓二樓報告廳隆重舉行。大會由校黨委副書記吳鈺鴻主持,來自多所國內高校和實務部門代表,友好單位嘉賓,全國各地的刑偵校友代表,學校領導,刑偵學院老領導、老教師及在校師生代表等共500餘人參會。
  • 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專業創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
    中國網12月10日訊 近日,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專業創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學校模擬法庭舉行。刑事偵查專業40年的發展史,承載著一代代刑偵人的熱血青春,凝聚著一代代刑偵人的責任擔當。四十年韶華春秋,灼灼其華,四十年篳路藍縷,玉汝於成,四十年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希望全體刑偵師生從歷史中汲取繼續奮鬥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在培養卓越人才道路上開疆拓土,奮發圖強,開創一流學科和專業建設的嶄新局面!
  •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20周年研討會召開
    圖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現場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常紅)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外交暨紀念《國際論壇》創刊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8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 「回顧與前瞻:中國法律史學研究七十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回顧與前瞻:中國法律史學研究七十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9年10月30日 09: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 字號 關鍵詞:中國法律史學研究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訴訟文化委員會工作研討會在日照舉行
    >(文圖 / 劉合漢)2020年8月1日,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訴訟文化委員會2020年度下半年度工作研討會在日照市科技館舉行。日照市科技館館長李志毅、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碧霞元君文化委員會會長馮惟榘、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教授鄭美花、山東財經大學學生處李文燦、濟南市高新區融媒體中心馬婷婷和中航信託山東分公司黃鋒和律師朱先永等嘉賓應邀參加研討會。
  • 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暨高等教育學體系研究研討會順利舉辦
    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暨高等教育學體系研究研討會順利舉辦 2020-12-24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鄭巧)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2019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6日在北京舉行。兩岸5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等五位大陸學者、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朱新民等四位臺灣專家分別做了主題發言。朱衛東指出,2020年,臺灣不論是誰上臺,兩岸關係圍繞著要不要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較量都會更複雜,中美在臺灣問題上幹涉與反幹涉的較量會更尖銳。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吳炳新企業管理思想研討會在濟南隆重舉行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消費通論》再版和吳炳新企業管理思想研討會在濟南隆重舉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消費通論》再版和吳炳新企業管理思想研討會」在濟南隆重舉行經貿文化快訊濟南電 2018年6月16日,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消費經濟研究院、三株集團主辦,中央文獻出版社協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消費通論》再版和吳炳新企業管理思想研討會」在濟南舜耕山莊生態園隆重舉行.會議由對外經貿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中國消費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葉文樓教授主持.
  • 刑辯律師職業倫理與訴訟策略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 盧俊宇)近日,由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主辦的刑辯律師職業倫理與訴訟策略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圍繞在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如何加強法律人的職業倫理建設」、「辯審關係中律師的角色定位及權益救濟」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會議速遞】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 第一號 通告 1978年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在歷史系的東南亞歷史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成立,成為中國最早設立的東南亞及華僑華人專門研究機構之一。在老一輩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東南亞所在東南亞歷史研究、華僑華人研究方面取得優異成績,被公認為中國的東南亞研究重鎮。
  • 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研討會召開
    人民日報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曹平)中國政治學會主辦的「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5日在京召開。
  • 西安翻譯學院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
    西安翻譯學院舉行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比賽www.huaue.com  2018年6月8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6月7日晚,由中共西安翻譯學院委員會主辦,共青團西安翻譯學院委員會、中共西安翻譯學院文學院委員會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合唱比賽在風雨操場舉行
  • 寧波基督教百年堂舉行「雲柱火柱四十年」復堂40周年感恩慶典
    同時,作為我國結束「文革」後第一所恢復禮拜的教堂,4月8日也成為寧波教會乃至中國教會的「復活」之日。此後中國大地上便以「3天2堂」的速度,恢復、重建、新建教堂。為了紀念復堂四十周年,寧波基督教兩會在百年堂舉行以「雲柱火柱四十年」為主題的復堂40周年感恩系列活動。4月8日上午8點,火柱雲柱四十年百年堂復堂40周年感恩禮拜在百年堂舉行。
  • 新中國統計教育70年:回顧與展望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建設研討會...
    10月24日,為慶祝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創建70周年,推進統計學科建設與統計教育持續發展,「新中國統計教育70年:回顧與展望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建設研討會」舉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對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科的長期辛勤工作表示感謝。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與展望理論研討會在蘭州召開
    今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成立40周年。
  • 《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動舉辦
    12月18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在貴州師範學院舉行《貴州文史叢刊》創刊四十周年發展研討會和紀念大會。錢理群、沈固朝、王金會、劉江、田文軍、王本朝、藍勇、歐陽禎人、高文強、張曉芝等省內外專家學人,以及《叢刊》學術委員會部分委員、編輯委員會委員,《叢刊》省內外部分作者、新老編輯,本省部分社科期刊代表等70餘人共聚一堂,回顧歷史情懷,推進期刊建設,共議核心期刊創建之道。
  • 致敬經典 追本溯源:3M攜手拜博舉行鎳鈦絲問世40周年研討會
    2017年適逢3M鎳鈦弓絲問世40周年,為回顧鎳鈦絲這一經典的發展歷史,展望其在未來正畸臨床中的深遠影響,2017年6月21-22日,3M中國口腔醫療產品部攜手上海拜博口腔醫院,聯合舉辦了「鎳鈦絲問世40周年臨床研討會」。
  • 刑事司法系統評價體系研討會舉行
    本報訊 記者侯建斌 近日,由廈門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新刑事訴訟法實施與刑事司法
  •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錫召開
    12月5日,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錫召開。來自全國倫理學界的專家學者,相聚太湖之濱,為國家治理、道德建設提供倫理學智慧方案。市委書記黃欽出席並致歡迎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王立勝宣讀賀信,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講話。
  • 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網10月27日訊(記者王肇鵬)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日本龍谷大學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四屆中日藏學研討會暨龍谷大學建校380周年紀念活動,於2019年10月26日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日本龍谷大學7位學者來華,並在研討會上與12名中國學者共同進行學術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