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影迷對推理神婆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版情有獨鍾。 那個年代波洛的形象通過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老一代配音藝術家畢克老師地進行重新聲音塑造,加上童自榮、喬臻完美的配合,使得《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記憶。
2016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將推理偵探神婆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再一次搬上銀幕。並由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執導並主演,眾多大牌加盟參演,2017年全球大賣3.5億美元,贏得了相當多的影迷重新的認知!
同年12月,肯尼思-布拉納在接受美聯社採訪的時候,他就告知記者《尼羅河上的慘案》重新搬上銀幕的可能性。(注釋1)。2019年9月《尼羅河上的慘案》在英國開機,並在英國和埃及等取景拍攝完畢,北美上映時間為10月9日,中國上映時間不詳。
電影天下客總結了新版的《尼羅河上的慘案》(2020)的五個可能的看點,雖然經典1978版已經深深印在了影迷的腦海中。
看點一, 電影故事的升級
故事場景和線索不變,故事情節升級。 眾所周知阿婆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所有的犯罪故事都會圍繞人性的三個特性場景,其中包括:
人性的貪婪-對金錢和性無止境的佔有的欲;以及「有仇必報,伸冤在我」;對富有階層的妒忌、嫉恨,對社會不公的憤怒;相信這三個故事線索和場景是不會改變的。 那麼電影故事會改變什麼?
電影故事的升級。 在《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版中,戲劇天才肯尼思-布拉納就已經表現出了電影語言描繪出的「黑暗的力量「大於正義的力量的思路。
過往在推理神婆筆下的波洛一定要所有兇犯,和嫌疑人叫到一起,以嘲諷的口吻一一將案情抽絲剝繭。在揭露真相的時候,兇犯各個嚇的「屁滾尿流」,要麼就是故作鎮定。 在公開「審詢」中嚴懲罪犯似乎是神婆書中和電影中最熱衷表現的場景。《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無一例外。
《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案審場景,兇犯Jackie和Simon為了逃脫法律的制裁,畏罪自殺。
《陽光下的罪惡》(1982),最後的「庭審」場景,不敢點的菸斗讓犯罪分子露了餡兒。
然而在《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黑暗的力量是強大的,這一點通過電影語言表達出來。了。漫天飛雪,而波洛面對十三個復仇的「兇徒」, 請注意這些「兇徒」 是坐成一排的,不禁讓人思索到底誰審判誰?
在這個由13個犯人組成的犯罪團夥面前,雖然有對「耶穌的晚餐」的聯想,但是你仍然能夠感受到,正義是弱小的,「伸冤在我,有仇必報」的主題理念。 「復仇是應當」, 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
以至於在《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版中有人批評波洛對罪犯最後的審判貌似和罪犯同流合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影迷不喜歡新版波洛故事其中一個原因,認為改動實在太大了。
那麼在新版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中會否還延續這種「黑暗的力量「呢? 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看點二, 人物的變革和迭代
1978版的《尼羅河慘案》人物關係複雜。 和在船上和被害人琳奈特相關的人一共14人。(7女、7男), 算上打醬油逗樂的船長。
1978版主要人物陣容,後排男士,從左至右,
西蒙(Simon) -林奈特的丈夫,謀殺林奈特的主謀之一船長、雷斯上校(Race) 、偵探波洛、貝斯納醫生(Dr. Carl Bessner) – 為林奈特看病,受到林奈特不公正待遇。詹姆斯-福格森(James Ferguson)-社會主義擁護者,說像琳奈特這樣的「寄生蟲「都應該拉出去槍斃。安德魯-潘靈頓(Andrew Pannington), 替琳奈特管理財務和投資,貪汙林奈特的家產而這次在已經公告的演員陣容和角色中精選了其中的13人(8女、5男)。女的多了1人,男的少了1人。
可見對故事的內容和人物中的情節進行了比較大的改動。(當然船長的角色無關大局可以忽略。)
比如替琳奈管理資產的安德魯-潘寧頓(Andrew Pennington)-在1978年版本被琳奈罵做是,「欺騙和貪汙他們家產的人。在演員表中我怎麼也沒有推算出誰演這個角色,很有可能這個角色換成了女的,或許是Jennifer Saunders? 瞎猜!!
在演員表中少了當年波洛的好朋友,協助破案的雷斯上校(Race),繼續換成了他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助手Bouc(布克),我對他的印象不深。個人覺得還是老版本的雷斯上校更有味道。
看點三,人物角色的升級。
在所有扮演比利時偵探赫爾克裡·波洛的角色中,要算彼得·烏斯蒂諾夫扮演的「肥胖版波洛「 最令人記憶猶新, 有著潔癖、小山羊鬍子、一口蹩腳的英文
最重要的特點肥胖、幽默和智慧。 憑藉他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出色表演,彼得烏斯蒂諾夫還獲得了第3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男主角提名。
而「減肥版「的偵探波洛,好吃和打扮的油頭粉面已經不是他的符號了。衣服仍然非常整潔,但是敏捷、幹練和智慧應該是新波洛的三個關鍵詞。
拋棄了緩慢、氣喘、笨拙的波洛,新版波洛的形象已經在《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版被相當多的影迷接受。
看點四, 文化風情,歷風物的精美畫卷
在《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版中,導演已經用鏡頭表達了極致完美的東方快車,精美的人物服飾、布景的華美、道具的緊緻和細節,精細地都展現了一列開往東方莫斯科的豪華列車, 極大了滿足了新老影迷的獵奇的心態。 有評論說電影中的東方快車猶如一個」移動的宮殿」。
推理神婆阿加莎受到第二任丈夫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溫的影響(比阿婆小14歲), 在自己的探案懸疑作品中融入了歷史、文化、考古的文化元素。 滿足了人們對神秘文化特別是東方文化的好奇心理,現在的人更是如此。
《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就是文化歷史探險之旅下發生的罪惡。
還記得這個經典的鏡頭和對白嗎? 「歡迎來到阿可辛拜勒廟。。。。」
看點五,改編、演員陣容和膠片拍攝。
《尼羅河上的慘案》(2020)仍然是由麥可-格林麥可·格林(Michael Green)作為整部戲的編劇,他的上一部《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和《銀翼殺手2049》的成功改編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明星陣容,大牌明星雲集,出了《神奇女俠》的加盟蓋爾-加朵的加盟,還有黑豹妹萊蒂希婭·賴特、蘿絲·萊斯莉、、安妮特·班寧、拉塞爾·布蘭德、蘇菲·歐克妮多、艾瑪·麥基、唐·弗蘭奇、珍妮弗·桑德斯、阿里·法扎勒和湯姆·貝特曼等大牌的加入。
《尼羅河上的慘案》(2020)將古老埃及璀璨的歷史文明以及暴露在陽光下的罪惡將通過65毫米的膠片拍攝, 相信一定會有超過《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高水平的色彩、攝影和電影故事的精彩呈現。
如果說有什麼個人覺得還欠缺的地方,那就是選的「腕兒」還不夠。 和《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雖然這次也有很多大牌加盟,但是 《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約翰尼-德普,佩內洛普·克魯茲,威廉·達福,朱迪·丹奇,米歇爾·菲佛這幾個牌往這裡一放,似乎立見高下。
2017年12月,肯尼思·布萊納在接受《美聯社》採訪說: 可能會創造一個以偵探赫爾克裡·波洛為核心的電影宇宙(注釋2)。 這裡也大膽地推測一下,《陽光下的罪惡》等阿加莎神婆的作品可能已經在續拍構思中了,否則波洛的電影宇宙從何而來?
我相信肯尼思導演的改編一定得罪了不少波洛的老粉絲,但是時代是不是也賦予了經典作品重新被解釋的機會和創新的可能呢? 說一說您的看法兒?
注釋1:維基百科中文-尼羅河上的慘案2020條目
注釋2: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