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vs 深度學習 vs 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的 12 大應用場景

2021-02-15 新智元

來源:dzone.com

作者:Ajit Jaokar

編譯:劉小芹

【新智元導讀】在本文中,作者先探討了深度學習的特點和優勢,然後介紹了12種類型的AI問題,即:在哪些場景下應該使用人工智慧(AI)?作者強調企業AI問題,因為他認為AI會影響許多主流的應用。

首先,讓我們探討深度學習是什麼。

深度學習是指由許多層組成的人工神經網絡。「深」是指層數多。相比深度學習,其他的許多機器學習算法是淺的,例如 SVM,因為它們沒有多層的深架構。多層的架構允許後面的計算建立在前面的計算之上。目前的深度學習網絡已經有10+甚至100+層。

多層的存在使得網絡能夠學習更多的抽象特徵。因此,網絡的較高層可以獲得建立在來自較低層的輸入上的更多抽象特徵。深度學習網絡可以被視為特徵提取層(feature extraction layer),其頂部是分類層(Classification layer )。深度學習的能力不在於它的分類,而特徵提取。特徵提取是自動(沒有人為幹預)而且多層的。

通過向網絡展示大量有標記的示例來訓練網絡,通過檢測誤差並調整神經元之間連接的權重以改進結果。重複該優化過程以創建微調後的網絡。一旦部署之後,可以利用優化的網絡來評估沒有標記的圖像。

特徵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包括找到變量之間的連接並將它們包裝到一個新的變量中。深度學習執行自動特徵工程。 自動特徵工程是深度學習的主要特徵。特別是對於圖像等非結構化數據來說自動特徵工程很重要,因為人工的特徵工程非常緩慢而且耗費勞力,並且對執行執行工程的人的領域知識有很大依賴性。

深度學習適合目標函數複雜且數據集較大的問題,但有正例和負例的例子。深度學習也適合涉及層次和抽象的問題。

抽象(Abstraction)是一個概念過程,通過抽象從一般規則和概念中衍生出具體例子的使用和分類。我們可以將抽象視為一個「超級類」(super-category)的創建,包括描述特定目的的示例的共同特徵,但會忽略每個示例中的「局部變化」(local changes)。例如,「貓」的抽象包括毛,鬍鬚等。對於深度學習來說,每個層涉及對一個特徵的檢測,並且隨後的層以先前的層為基礎。因此,在問題域包括抽象和分層概念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深度學習。圖像識別屬於此類別。 相比之下,垃圾郵件檢測問題可以被建模為一個spreadsheet,可能就不是需要使用深度學習的複雜問題。

在探討AI的應用類型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三個術語之間的差異,即 AI、深度學習、機器學習。

AI 意味著能夠推理的機器(a machine that can Reason)。AI 的更多特徵如下(來源自 David Kelnar):

推理(Reasoning):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Knowledge):呈現有關世界的知識的能力(理解世界上存在某些物體,事件和狀態;理解這些要素具有屬性;以及理解這些要素可以分類)。

規劃(Planning):設立目標及實現目標的能力

交流(Communication):理解書面語言和口語的能力。

感知(Perception):從視覺圖像,聲音以及其他感官輸入推斷有關世界的事物的能力。

AI的終極目標是通用的人工智慧,它允許機器在普通的人類環境中獨立運行。我們今天看到的主要是狹隘的AI(例如NEST恆溫器)。AI正在快速發展。目前已有一系列的技術在驅動AI。這些技術包括:圖像識別和自動標記,面部識別,文本 - 語音,語音 - 文本,自動翻譯,情感分析和圖像、視頻、文本、語音的情感分析。資料來源:Bill Vorhies。

深度學習算法的進步推動了AI。深度學習算法可以在沒有特徵的先前定義的情況下檢測模式。它們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混合形式的監督學習,因為仍然需要使用大量的示例訓練網絡,但不需要預先定義示例的特性(features)。深度學習網絡由於算法本身的改進和硬體能力的提升(尤其是GPU)而得到了巨大的進步。

最後,從廣義上說,機器學習這個術語意味著可以應用於數據集以找到數據中的模式的任何算法應用。包括有監督,無監督,分割( segmentation),分類或回歸等算法。

在上述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我們現在討論12種類型的 AI 問題。

1. 領域專家:涉及基於複雜知識體系的推理問題

包括基於學習法律、金融等知識體系的任務,然後構想在該領域中機器可以模仿專家的過程。

2. 領域擴展:涉及對複雜知識體系進行擴展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中,機器學習一個複雜的知識體系,如有關藥物的信息,然後向這個領域本身提出新的見解——例如治療疾病的新藥。

3. 複雜計劃者:涉及計劃的任務

當前的算法(非AI)能夠完成許多物流和調度任務。但優化變得越來越複雜,AI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個例子是在物聯網中使用AI技術處理稀疏數據集。在這個場景下AI的優勢是,因為數據集非常大而且複雜,人類無法檢測到數據中的模式,但機器可以很容易做到。

4. 更好的溝通者:設計改善現有的溝通任務

AI 和深度學習對多種溝通模式有幫助,如自動翻譯,智能代理等。

5. 新的感知:設計感知的任務

AI和深度學習使更新的感知形式成為可能,如自動駕駛車輛。

6. 企業 AI:AI與企業再造相符合。

AI將被部署在幾乎所有的經濟部門,例如自動駕駛車輛等得到了媒體的大力關注。有一個原則能適用各種場景,即通過深度學習,AI將被用於自動特徵檢測(automatic feature dection)以得出新的洞見,這將有助於優化、改進或改變業務流程(比傳統機器學習帶來的改變更大)。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這是令AI與企業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相符合。

7. 企業AI將非結構化的數據和認知能力添加到ERP和數據倉庫

非結構化數據為深度學習和AI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正如 Forbes 在對2017年的技術趨勢進行預測時所說:「絕大多數組織能得到的數據是非結構化的,例如通話日誌、電子郵件、會議記錄、視頻和音頻數據,雖然這些數據很有價值,但不容易進行一致的格式化以供直接進行定量分析。隨著圖像識別、情感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進步,這些信息開始開放,因此挖掘這些數據中的信息將是2017年的越來越大的業務。」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在實踐中,這意味著通過認知系統增強 ERP 和數據倉庫(Data warehosing)系統的功能。

8. 由於AI的二階後果影響領域的問題

MMC Ventures 投資總監 David Kelnar 在有關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文章中寫道:「機器學習的二階後果(second-order consequences)將超過其直接影響。深度學習改進了計算機視覺,例如,使得自動駕駛使車輛成為可能。但這些進步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呢?今天,全英國90%的人和80%的貨物通過公路運輸。自動駕駛車輛將影響:安全(90%的事故是由於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就業(全英國有220萬人從事運輸和物流行業,年薪約為570億英鎊);保險(自動駕駛車輛將導致預期的汽車保險收入降低63%);部門經濟學(消費者可能更多使用按需運輸服務來代替私家汽車);車輛吞吐量;城市規劃;規章制度等。」

9. 在不遠的將來可能從改進的算法中受益的問題

得益於更好的算法或更好的軟體,在不遠的將來,過去不可能的一些事物將變得可能。例如,語音識別的準確度將繼續提高,目前語音識別已經達到人類的最高水平了。2012年穀歌使用LSTM驅動安卓系統上的語音識別。一個半月前,微軟的工程師發布報告說,他們的語音識別系統的錯誤率已經降到5.9%,這個數字恰是人類的最佳水平。

10. 專家系統的演變

專家系統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得益於 AI/深度學習算法,專家系統的大部分能力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得到實現。如果了解過 IBM Watson 的架構,你可以看到 Watson 的方案帶來了專家系統願景。當然,相同的想法如今可以在 Watson 身上獨立實現。

11. 超長序列模式識別

AI技術在序列模式識別中的應用仍然處於早期階段(還沒有得到例如CNN那般的關注),但在我看來,這將是一個快速擴展的空間。有關序列模式識別的背景,可以閱讀 Pooyan Safari 的 thesis 「Technische Universitat Munchen(TUM)」,以及 Jakob Aungiers 的博客文章「 LSTM Neural Network for Time Series Prediction」。

12. 使用AI擴展情感分析

AI和情感分析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一個新的領域。目前在AI和情感分析之間已經有很多協同作用,因為AI應用的許多功能需要情感分析。

AI和情感分析的協同作用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分別是物體識別(object identification),特徵提取(feature extraction),定位分類(orientation classification)和集成(integration)。現有的解決方案或可用的系統仍然不完美,或不能滿足終端用戶的需求。主要的問題是,情感受許多概念化規則(conceptual rules )的支配,而且有更多的線索(也許無限多)可以將這些概念從領會轉換為到人類的言語表達。

總結而言,AI 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雖然 AI 不僅僅是深度學習,但 AI 大部分是由深度學習的進展驅動著的。自動特徵學習是 AI 的主要特點。AI 需要許多詳細、實用的策略,本文中沒有涵蓋。好的 AI 設計者應該能夠提出更複雜的策略,如預訓練和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

AI 也不是萬能藥。AI 需要高成本(技能、開發和架構),但能帶來指數級的性能提高。因此,AI 最終將是有錢的大公司的遊戲。但 AI 也是一個「勝者全勝」的遊戲,能帶來極大的競爭優勢。

編譯來源:https://dzone.com/articles/twelve-type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i-problem

【尋找AI獨角獸】新智元聯手10大資本

啟動2017創業大賽


AI 創業大賽由新智元與10 家主流 AI 創投機構:藍馳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瓴智成人工智慧基金、藍湖資本、藍象資本、IDG資本、高榕資本、中信建投證券、明勢資本、松禾遠望基金攜手發起,由新智元主辦,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管理委員會支持,是一場聚合了 AI 技術領袖和投資領袖的盛會。新智元向滿懷雄心的未來AI獨角獸提供強大的創投資源對接機會,頂級風投 TS 等你來拿。http://form.mikecrm.com/gthejw


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原文,在線填寫報名申請報名表。該報名表為參與評選必填資料。


如有更多介紹資料(例如BP等),可發送至 xzy100@aiera.com.cn,郵件標題請註明公司名稱。如有任何諮詢問題,也歡迎向該郵箱發信聯繫。

大賽諮詢,請添加新智元微信號:


相關焦點

  • 機器學習 vs 深度學習到底有啥區別,為什麼更多人選擇機器學習
    -2018原文:https://dzone.com/articles/comparison-between-deep-learning-vs-machine-learni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有什麼區別?目標本文中,我們將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作比較。我們將逐一了解他們。我們還會討論他們在各個方面的不同點。除了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的比較,我們還將研究它們未來的趨勢。對比介紹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1. 什麼是機器學習?通常,為了實現人工智慧,我們會使用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vs. 概率圖模型 vs. 邏輯學
    文章按時間順序展開,先回顧邏輯學和概率圖方法,然後就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未來走向做些預測。【編者按】在上個月發表博客文章《深度學習 vs. 機器學習 vs. 模式識別》之後,CMU博士、MIT博士後及vision.ai聯合創始人Tomasz Malisiewicz這一次帶領我們回顧50年來人工智慧領域三大範式(邏輯學、概率方法和深度學習)的演變歷程。
  • 乾貨:深度學習 vs 概率圖模型 vs 邏輯學
    課程連結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英文原文:Deep Learning vs 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 vs Logic翻譯:zhyhooo轉自:CSDN在上個月發表博客文章《深度學習 vs 機器學習 vs 模式識別》之後,CMU博士、MIT博士後及vision.ai聯合創始人Tomasz Malisiewicz
  • 機器學習vs.人工智慧:定義和重要性
    儘管應用時間不長,但是有許多不同的學習算法,該領域是計算領域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並且定期發布一些新的技術和算法。  機器學習vs.人工智慧  許多人認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含義是一樣的,但這並不十分準確。人工智慧有幾種定義,這其中包含機器學習的廣泛概念。
  • 入門級攻略:機器學習 VS. 深度學習
    ,作者:Faizan Shaikh,譯者:李烽,審校:段志成-海棠摘要: 本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定義及應用,以及在源數據要求,硬體支持,特徵工程、問題解決方式、執行時間及可解釋性等方面的區別,對於新手入門有很大啟示意義。楔子: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現在很火,你會發現突然間很多人都在談論它們。
  • 【推薦】基於MATLAB編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在圖像處理中的實踐技術應用
    因此,為了幫助廣大科研人員更加系統地學習圖像處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對應的代碼實現方法,Ai尚研修特舉辦「MATLAB圖像處理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培訓班」 培訓班,旨在幫助學員掌握圖像處理的基礎知識,以及經典機器學習算法和最新的深度神經網絡、遷移學習、對抗生成網絡等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MATLAB編程實現方法。
  • 機器學習、數據科學、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和統計學之間的區別!
    作者:Vincent Granville,來源:機器之心 在本文中,數據科學家與分析師 Vincent Granville 明晰了數據科學家所具有的不同角色,以及數據科學與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統計學、物聯網、運籌學和應用數學等相關領域的比較和重疊。
  • 深度學習 vs 機器學習 vs 模式識別(附:機器學習經典教材PRML《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官方開放免費下載了
    以下為正文:本文我們來關注下三個非常相關的概念(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以及他們與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聯繫。圖1 人工智慧並非將人放入一臺計算機中(圖片來源於 WorkFusion 的博客)環繞四周,你會發現不缺乏一些初創的高科技公司招聘機器學習專家的崗位。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區別?
    如上圖,人工智慧是最早出現的,也是最大、最外側的同心圓;其次是機器學習,稍晚一點;最內側,是深度學習,當今人工智慧大爆炸的核心驅動。五十年代,人工智慧曾一度被極為看好。之後,人工智慧的一些較小的子集發展了起來。先是機器學習,然後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又是機器學習的子集。
  • Keras vs PyTorch:誰是第一深度學習框架?
    【IT168 資訊】「第一個深度學習框架該怎麼選」對於初學者而言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本文中,來自 deepsense.ai 的研究員給出了他們在高級框架上的答案。在 Keras 與 PyTorch 的對比中,作者還給出了相同神經網絡在不同框架中性能的基準測試結果。
  • 一篇文章讀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區別
    機器學習直接來源於早期的人工智慧領域,傳統的算法包括決策樹、聚類、貝葉斯分類、支持向量機、EM、Adaboost等等。從學習方法上來分,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分為監督學習(如分類問題)、無監督學習(如聚類問題)、半監督學習、集成學習、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
  • 人工智慧入門系列(1):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和應用場景
    未來一段時間本人將不定期的以系列文章形式,分享本人在學習人工智慧過程中的一些收穫。本文將介紹人工智慧相關的一些基本概念、典型應用場景、一級人工智慧相關的一些重要術語。1.智能代理及其幾個典型的應用場景2.1 股票/債券/期貨 交易交易智能代理根據獲取的新聞資訊和其它環境數據做出交易決策,並執行交易過程。這一細分領域就是量化交易研究的內容。
  • 2017回顧與2018前瞻: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
    時隔一年,科技媒體 KDnuggets 最近向大數據、數據科學、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的一些頂尖專家徵詢了他們對於 2017 年這些領域最重要的發展,以及 2018 年的主要發展趨勢的看法。這篇文章是本系列的第一篇年終總結,主要是關於在 2017 年,機器學習和 AI 領域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以及 2018 年可能會出現哪些趨勢。
  • AI學習筆記: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概述 - 計算機java編程
    應用機器的視覺觸覺聽覺等技術、機器人語言和智能控制軟體等,來承擔危險的事務。比如可以參與到人不可觸及、高危的場景舉例:生物識別的通用流程1.5 人工智慧模型分類人工智慧的核心是機器學習,機器學習的核心是算法。
  • 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揭秘
    深度學習、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這些代表著未來技術的流行語。在本文中,我們將通過一些真實案例討論機器學習和高階的深度學習。在21世紀技術官社區未來的文章中,我們會持續探討垂直行業人工智慧的應用。當然,本文的目的並不是讓你成為數據科學家,而是讓你更好的理解用機器學習都做什麼。
  • 機器喵大作戰 | 解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同時,本書不是割裂講解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的算法和應用,還講解了其生態環境與關聯內容,讓讀者更全面地知曉淵源與未來,是系統學習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的不二之選。 推薦語:以降低學習曲線和閱讀難度為宗旨,重點講解了統計學、數據挖掘算法、實際應用案例、數據價值與變現,以及高級拓展技能,清晰勾勒出大數據技術路線與產業藍圖。
  • 這是一份超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源清單(105個AI站點),請收藏!
    ): 數據分析網 - 大數據學習交流第一平臺知乎主題 (https://www.zhihu.com/topic/19559450/hot): 知乎機器學習熱門主題專知(http://www.zhuanzhi.ai/):專業可信的人工智慧知識分發,包含5000+AI主題,薈萃、鏈路等資料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區別是什麼?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概括地說,AI 目前主要用於描述一些可以進行智能化行為的設備或機器,機器學習是它的子集,而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集。如上圖所示,最外層的是人工智慧,中間層是機器學習,最裡層則是深度學習。
  • 這是一份超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網站資源清單(105個AI站點),請收藏!
    ,是深度學習從業者不錯的一個導航,歡迎使用!): 數據分析網 - 大數據學習交流第一平臺知乎主題 (https://www.zhihu.com/topic/19559450/hot): 知乎機器學習熱門主題專知(http://www.zhuanzhi.ai/):專業可信的人工智慧知識分發,包含5000+AI主題,薈萃、鏈路等資料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區別和聯繫
    機器學習直接來源於早期的人工智慧領域,傳統的算法包括決策樹、聚類、貝葉斯分類、支持向量機、EM、Adaboost等等。從學習方法上來分,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分為監督學習(如分類問題)、無監督學習(如聚類問題)、半監督學習、集成學習、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