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潛伏在皮膚下的以前未知的器官,這個器官可能能夠幫助人類感受到針刺的疼痛。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8月20日報導,人們以前認為,人類通過位於皮膚外層下的神經末梢感知針刺的疼痛。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讓我們遇到疼痛退縮的不僅僅是神經,而且是扭結糾纏於特殊細胞的神經。
這項研究報告的資深作者、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組織生物學教授派屈克·埃恩福什說:「長久以來,我們知道皮膚中有各種各樣的感覺器官,但是我們所知道的大多只是與觸覺有關。」
報導稱,這個由分支細胞和神經組成的網絡是一個新發現的「感覺器官」,因為其對外部信號作出反應,並將信息傳遞給大腦。埃恩福說,與其他已知的皮膚下的感覺器官不同,這個感覺器官在感知疼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報導稱,這個感覺器官對刺痛或戳痛敏感,一旦受到壓力激活,該器官就會向大腦發送信號。然後,大腦將信號傳送到刺痛點,「告訴」我們感覺到疼痛。
埃恩福什說,構成這個器官的細胞名叫施萬細胞,每一個看起來都「有點像一隻章魚」,長長的、類似觸手的突出物延伸到周圍的神經。眾所周知,施萬細胞包圍和隔離神經。
但是,為了弄清這些特殊的施萬細胞在皮膚中的功能,研究人員測試了其在老鼠體內被關閉時發生的情況;為了實現這一點,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名為「光遺傳學」的方法。他們在基因組中植入了一種吸光蛋白質,當吸入足夠的光時,這種蛋白質就會「啟動」施萬細胞。
報導稱,當這些細胞被激活時,老鼠會撤回自己的爪子,這表明它們感到疼痛。老鼠還會表現出應對行為,比如舔和搖晃自己的爪子。埃恩福什說,這就像「如果被灼傷,我們會把手放進冷水裡」,老鼠們也在試圖減輕疼痛。
埃恩福什說:「當我們關閉這些細胞時,這些動物對於刺痛較之普通老鼠感覺到的壓力和痛苦都要少得多。」然而,當研究人員關閉這些細胞,然後測試這些動物對冷和熱的敏感度,老鼠能夠同樣充分地感受到冷熱,與細胞沒有關閉時一樣。
埃恩福什說,這意味著這些神經本身「對於感知冷和熱很可能比末端的施萬細胞更重要」,而施萬細胞則對感知壓力更重要。
在顯微鏡下,這些施萬細胞迅速激活,並在被戳痛時向其他神經發送信號。現在,埃恩福什希望查明這些細胞是否與慢性疼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