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那麼長,故事當乾糧;相識頭條號,關注情難忘!
考場鏖戰之後,萬千學子終於鬆了口氣。十年寒窗苦,終見曙光來,確實是件值得慶賀的事。不少考生在接下來的暑期裡,選擇盡情放鬆,開心玩耍。這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次呼朋喚友的聚會,一次隨心所欲的追劇,都是很多高中畢業生犒勞自己的方式。
可是,在放鬆身心、放飛自我的這段日子裡,還有3件跟上大學同等重要的事,尚需引起學子們的重視。
第一是學會獨立。包括學會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和人格獨立。
高考結束,意味著即將離開家庭的溫室,鑽出父母的羽翼,獨立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高考後的暑期,是青年學生的轉型期。在此期間,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是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只有這樣,在未來的生活中,才會應對自如,遊刃有餘。
獨立思考能力是每年青年邁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在高中畢業之前,我們遇到問題往往不是自己思考答案,而是習慣於向書本求解,向老師求教,向父母求援。高中畢業離開父母后,生活、學習、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多地需要自己去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學會獨立思考,才會脫離幼稚和平庸,在思想上「斷奶」,慢慢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主見,能夠在紛繁蕪雜的社會生活中明辨是非、把握方向的人。
獨立人格包括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溫良的性格,增強自信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傾向等。人格獨立是一個取是舍非、去粗存精、祛惡從善的過程。高中畢業後邁進成人的門檻,是又一次「人之初」,需要我們點滴做起,循序漸進,努力塑造自身人格魅力,以獨立人格行走於世,將來才可廣受認可,備受歡迎。
第二是學習處世。處世包括為人和處事,學會為人處事,是我們贏得更多支持、受到他人尊重的立身之本。
謙虛謹慎、誠實守信、通情達理、古道熱腸、與人為善等傳統美德,是每個成年人做人的基本準則。做人即修行,修行乃積德。所謂厚德載物,德厚之人,方能承載福澤。
處事是為人的直觀體現,是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發生碰撞時的一種理性選擇。會處事的人講究原則,懂得取捨,甘於奉獻。古語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這兩句話道盡了處事應持的態度和應守的公允。
第三是陪伴父母。對很多青年人來說,高中畢業,意味著從此與父母聚少離多。無論你遠遊求學,還是外出創業,這輩子能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時光,都會變得屈指可數。
兒女考上大學,本是喜事一樁。但我見過好多因兒女遠走他鄉而黯然失神傷的家長。兒子有出息,考上好學校,一去三五年。等到畢業後,又可能在外地謀職就業,娶妻生子,多數時候與父母天各一方。「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形容的就是父母對子女難捨的心境。
高中畢業後的學子,應該體諒父母對子女的戀犢情結,減少暑期外出時間,更多陪伴父母。替父母做做家務,多跟父母在一起嘮嘮嗑,加深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以寸草之心回報三春之暉,這是對父母的感恩,也是給父母的慰藉。
這幾天,見不少學子在網上吐槽,以前為了考大學的目標,每天神經緊繃,廢寢忘食,感覺十分充實;現在經過衝刺,目標留在了身後,反而有一種無所適從的失落之感。
講真,這種失落感正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學子短暫的迷茫狀態。
高考不過是為寒窗苦讀畫上一個句點,揭開人生新的篇章。高考結束後經歷短暫的鬆懈,趁此難得的閒暇,好好整理思緒,規劃未來,為長長的人生描繪一層更加鮮亮的底色,這個長假也許會顯得更有意義。
上述三件事,宜早不宜遲,願學弟學妹記取小哥建議,從現在做起,以成長的姿勢,迎接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