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景山區古城南路43號樓的居民向北京日報反映,這棟樓的住戶在堆滿雜物的樓道裡面做飯,非常容易發生火災。「我們這棟筒子樓的居住條件非常差,盼著能幫我們改善改善。」
走廊狹窄堆滿雜物
氣罐灶具多隱患大
近日,記者來到古城南路43號樓。剛走進樓內,眼前一片昏暗,狹窄的通道裡堆滿了雜物,讓人不敢貿然邁步。
借著手電光,記者才看清。在僅有2米多寬、約40米長的走廊兩側堆滿了雜物,中間剩下的過道僅有1米左右。走廊兩側雜亂地碼放著桌子、木箱、鐵架子,上面堆放著鍋碗瓢盆、米麵油鹽,還有各種灶具。走廊裡插空還擺放著兒童玩具、衛生清掃工具等其他雜物。一位2層的住戶說:「如果趕上做飯時間,走廊就變成廚房了。要想穿過走廊,就只能側身而過。」
記者在現場看到,煙燻火燎導致走廊牆壁已經發黑髮黃,腳下是黑乎乎、油膩膩的地面,旁邊擺著各種各樣的液化氣罐、爐灶、電磁爐。灶具上方就是東拉西扯的插座和電線,電線上也掛著一層油汙。住戶說:「您沒覺得地面黏腳嗎,要是穿著拖鞋走一趟,都能把鞋粘掉了!」
臨近中午,記者在西側單元門的門廳裡,看到一個冒著藍火苗的液化氣灶,灶上的大鍋裡冒著熱氣,一位老人正在下麵條。據介紹,這裡的住戶或者是自己購買罐裝液化氣做飯,或者是使用電器做飯。特別是2層和3層,住戶相對密集,走廊裡灶具廚具更多,安全隱患最嚴重。
據老住戶說,古城南路43號樓建於1958年,當年是北京鍋爐廠的單身宿舍,大約能住100多戶。雖然設施陳舊,但由於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單間多、租金便宜,所以租戶特別多。老住戶說,這些租戶有的是一家幾口住一間,也有的是多個單身合租。有的房間被層層轉租,許多租戶住了好多年,卻連真正的主人都沒有見過。
廁所蹲坑上搭棚接漏水
管道堵塞汙水隨處流淌
記者發現,古城南路43號樓是典型的筒子樓,走廊的兩側是房間,由於是單身宿舍,所以連廚房都沒有,只有公共廁所和水房。只見一二層樓梯的牆壁上掛著9個線盒,周圍纏繞著密密麻麻、或粗或細的各種線纜。
由於這棟樓的房齡較長,公共設施多有損壞。居民意見最大的是,廁所和水房的下水道經常堵塞,汙水隨處流淌,住戶只得在地面上碼放一些磚塊墊腳。
更糟糕的是,公共廁所水管常年跑冒滴漏,導致蹲坑上部房頂破損牆皮掉灰,彎管也開始滴水。只見廁位的隔斷上面支起了鐵架子,架子上鋪著瓦楞板遮擋,上面放著破臉盆接水。可耐不住水滴石穿,瓦楞板也逐漸破損折斷了。居民說:「我們上廁所都憂心忡忡,生怕哪天突然被砸到。漏水再嚴重就得打傘如廁了。」
廁所一角散落著一堆廁紙,居民說,積多了才會有人來清掃。「這算什麼,汙水反上來、喊物業來修,都要等個四五天,所有蹲坑都堵住才來。腿腳利索的寧願走遠點,去外面的公廁。」
一位長期患病的住戶告訴記者,她幾乎兩年沒下樓了,就是因為樓梯的扶手壞了,她無法下樓。物業和居委會的電話她都打過,但也一直沒修成。她最盼望的就是公廁的蹲坑能改為坐便器:「身體越來越差,快蹲不下去了。」
除了43號樓,古城南路44號樓的情況也差不多,但44號樓有廚房,改造了燃氣管道,條件相對好一些。
為防火曾改造電路
安全制度形同虛設
記者看到,每層樓梯的牆上都掛著北京鍋爐廠物業和古城南路社區居委會共同制定的《樓道安全管理制度》。其中明確要求:「不得在樓道內存放柜子、箱子和其他生活雜物……不得佔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如堆放雜物,物業部門、社區將配合政府部門隨時清理。」
但實際情況卻是,不僅走廊裡堆放著廚具灶具等雜物,就連每層樓梯的拐角處也都堆放著自行車、舊床墊子、門板等雜物。住戶們說:「13平方米的小房間,又沒廚房,只能在樓道做飯。」「誰來清呀,根本清不動!」
據介紹,物業公司也配合有關部門做了一些工作。特別是2017年,先後把樓房東邊單元的門打開,解決了過去只有西邊一個門出入的問題;把樓內所有的電線進行更換,解決了線路老化的問題;在樓層放置滅火器,安裝煙霧報警器和聲控路燈等。但住戶仍希望能進一步改善老舊設施。
記者撥打了北京鍋爐廠物業部門的電話。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些老樓問題太多,年久失修。管線疏通也是治標不治本。「這種老樓管理很困難,大都是外來租戶,不交物業費。而且企業虧損,也難以負擔這個包袱。」
記者手記
產權單位「沒錢」 老舊小區怎麼管
當記者帶著古城南路43號樓的難題,和物業公司以及居委會溝通時,得到的答覆似乎是無解。
居委會說:「43號樓的問題我們知道,他們有產權單位和物業公司。實施改造任何項目都應該由產權單位牽頭。」而物業公司則說:「我們物業有啥辦法呢,頂多做到維持現狀。」「產權單位是個虧損企業,拿不出錢來進行大修。」
據介紹,居委會多次將古城南路43號樓的問題上報到有關部門,希望能符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政策的要求,爭取到資金支持,從而進行改善。然而該小區一直未能列入石景山區住建委改造的名單裡。「其實這棟樓基本上沒有改造的價值了。」居委會一工作人員透露,「房齡60多年的筒子樓,管線設施早已老化,而且水房廁所都是公用的,連燃氣都沒有通,居住條件太差。要徹底解決問題只能等棚戶區改造,樓裡的居民拆遷。」
如果這樣,居民還要等多久呢?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羅喬欣 紀鳳利
監製:賴薇
編輯:羅喬欣
流程編輯: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