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項複雜的選拔制度,特別是高考志願環節,面臨的渠道多、信息多、選擇多,考生和家長不可避免會感到茫然,缺乏方向感。
作為高考招生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志願填報,有些人從重要性上將其稱之為第二次高考,正確填報高考志願,將會如魚得水,從而上個理想的大學;而高考志願填報不當將會事與願違,可能名落孫山,十年寒窗付之東流,最後追悔莫及。由此可見,正確填報高考志願在一定程度上應驗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句話。
下面介紹幾個避坑方法,希望能夠幫助考生和家長在高考志願中,掌握清晰的路線,依託權威渠道,參考準確信息,利用科學方法,進行合理決策,順利走出高考這座迷宮!
一:選大學還是選專業?
這是填報志願時第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進一所自己嚮往的大學,還是進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往往這兩者不能兼得,這就需要我們同學好好思考一下。
一般一所歷史悠久,有比較大影響力的名牌大學會有比較濃厚的學術氣氛,綜合實力比較強,這樣的大學即使在某一專業不是最優秀的,這種整體效應也會帶動這所大學的每個專業,而且整體的學術氛圍會讓一個本科生的四年收穫頗豐。
當然,如果的的確對某一個專業特別感興趣的話,也大可不必為了一個大學的牌子而放棄自己的所愛,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自己仔細思考一下,自己更看重哪一點。
在中學階段,學生們整天面對著應接不暇的作業、試卷、考試,對於填報什麼志願、選擇什麼專業往往是模糊的。家長們對孩子關注更多的是學習成績,面對紛繁複雜的院校和專業,也很難理清思路、找到頭緒。很多家長只能從學校名氣、未來就業、專業熱門等因素考慮,並不考慮孩子的興趣與能力。
這樣填報志願的結果常常是——孩子上了大學後,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並不滿意,自己根本不喜歡這個專業,所學專業與自己原來的想像相去甚遠,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不能發揮自己的優 勢。
新浪高考志願通卡專業選擇(點擊此處)匹配適合就讀的專業
1:填寫個人信息,報告必須內容,包括姓名、性別、所在省市、高考分科、所在年級、所在中學等。
2:測試答題,共249道測試題,都和學生日常生活有關,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作答即可。生成專業測評報告,通過測查個人的興趣、性格和能力特點,尋找相匹配的二十個專業,並有詳細介紹,提供開設院校,報告長20頁。
3:閱讀報告,了解自己在全部專業上的適合度排序。各專業直接選自國家正式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涵蓋全部學科門類。
4:根據報告中的專業匹配度結果,找出自己最適合就讀的專業,查詢開設專業的高校列表。
5:查詢高校該專業歷年分數線(省控線、最高分、安全線、門檻線)、錄取人數及錄取詳細分數。
二:海選院校 圈定預選大學範圍
海選是意向性選擇,宜粗不宜細,宜寬不宜嚴,宜順不宜苛。其遵循原則是:劃層次、分文理、瞄專業、圈地域。
劃定自己擬報大學層次。如若你的分數屬於一本大學範籌,那麼,你就有實力在提前錄取、一批本科兩個批次中選擇院校。
辨別大學的科類優勢。若要志願選準確,首先辨析大學,特別是綜合類大學的文理傾向。其次,了解高考報考科類所對應學科的基本取向。明了各學科與個人理 想、愛好、興趣的合拍程度。以理工類對應的理學、工學為例,理學類專業多為基礎性、理論性專業,工學則多為應用性、操作性專業。二者是有很大差別的。
圈出擬報大學的基本區位。高考城市的選擇也是很多考生確定目標一大要素,過去北上廣是諸多學子的夢,雖然近幾年這一趨勢減弱,但是仍不乏考生趨之若鶩。其實除了北上廣,還有一些沿海和特色城市為歷年考生所鍾愛。
瞄準擬報大學的幾個專業。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分12個學科、92個學科類約500多個專業。不管教育部批准多少專業,不管大 學開設多少專業,也不管每年新增多少專業,你所要報考的專業因分數、興趣、愛好、就業方向等原因就只有那麼幾個專業。按照你心儀的專業預選大學,肯定又會 縮小涉獵範圍,為自己有重點地圈選學校節約時間。
版權聲明: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
高考專題推薦:
志願填報參考:
2020新高三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