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11月3日結束投票,蔡「政府」上周末突然舉行臺灣安全高層會議,聚焦美國大選與兩岸情勢變化,接著又公開說明對美兩大黨都會持續深化臺美關係。蔡「政府」感性上很希望川普當選,但現實狀況下大部分預測都認為拜登會贏,為了避免再度走上2016年押寶希拉蕊的錯誤道路,選前蔡「政府」趕緊再對外喊話,向美國民主黨表態,試圖挽救之前過度靠向川普的態度。
臺當局立法機構「對外事務及防務委員會」藍綠「立委」2日點出,《華盛頓郵報》一篇報導指出,今年蔡英文就職典禮播放的美方祝賀影片中,共和黨政治人物長達57秒,民主黨僅有10秒,雙方差距47秒的時間,蔡「政府」押寶誰顯而易見。
從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到該部門「北美司」等解釋,是民主黨議員有的來不及錄影片,有的用書面道賀等理由,但這樣理由非常薄弱。如果蔡「政府」覺得民主黨政要祝賀非常重要,怎麼可能不等、不催促祝賀影片,一定也是覺得共和黨是美國執政黨,有了美國現在執政黨的祝賀影片,當然就夠了,何必等在野黨政要呢?
蔡英文日前除了邀集安全高層開會,也透過視訊與「駐美代表」蕭美琴開會,了解美方選舉最新進度,會選在美國大選即將投完票前,召開安全會議,對外宣示意義比較大。透露蔡「政府」意向,也可能是掌握了川普難以翻盤的可能性,拜登機會越來越大,如不出來說明表態、止血,擔心拜登若上臺會秋後算帳。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內容提到,蔡英文在2012年選舉前竄訪美國,當時是歐巴馬執政,歐巴馬政府挺馬英九連任,對蔡英文態度冷淡。當時蔡訪美受到的對待與2016年再度訪問美國,可說天差地別。因此,蔡「政府」擔心歐巴馬的幕僚,再度回鍋擔任拜登的重要幕僚,對於蔡「政府」的態度,不如川普政府。
川普執政把臺灣當成籌碼,在蔡「政府」靠向美國的同時,並未在兩岸關係上採取相對友善態度,讓兩岸關係變化成為這十幾年來最緊張的時刻,兩岸是否戰爭已成為臺灣民眾擔心的課題,對美關係密切,建立在犧牲兩岸關係上。
川普政府因為自身利益力挺臺灣,蔡「政府」在感性上挺川普連任,但目前諸多民調或是預測,都認為拜登勝算高。蔡「政府」在美大選前的安全會議,內容其實就是說給美國聽,希望彌補之前過度靠向川普的風險。但表面式的喊話,能否讓拜登團隊聽進去?就看之後若是拜登真的當選,會怎麼在臺美關係上對應蔡「政府」。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