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電視劇《三十而已》廣受好評,你開始看了嗎?
目前豆瓣評分8.1,三天之內喜提了幾十個熱搜,從角色本身,到細節話題討論,實打實地收割了一大批劇粉。
我也沒忍住,昨晚一口氣刷了8集,一直看到凌晨一點半,都沒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
我發現歷年的綜藝、電影電視節目,大多都會有一個主題的爆點,比如嘻哈元年、樂隊元年……
而今年從話題大爆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到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都讓我感覺來到了女性話題視角的元年。
這種感覺很好,意味著有更多的女性問題,生活現狀能得到大面積的關注和討論。
劇中的3位女性,站在三十歲的臨界點上,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女性視角,她們在自己的生活裡被困住,又想要努力掙脫,尋找突破口。
《三十而已》之所以好看,我想是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真實生活裡的一部分縮影。
先說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因為從她身上太能看到一批年輕人的模樣了。
人到三十,掙扎在大都市裡,只因不想認輸,暗暗覺得自己仍舊是值得更好的,無論是人或事。
如同她說自己像是一杯水,滿了總要溢出去,所以只能拼命地往下扎,給自己增值才能保證不會被擠出去。
看起來如此獨立而清醒的她,其實又是標準的「精緻窮」。
在奢侈品行業裡做銷售,業績突出,努力又能拼,吃過很多苦,終於從初級銷售做到高級,看起來光鮮亮麗,又充滿能量。
可這樣的她,拿著15000的工資,租了7000的房子,每個月固定給父母轉2000,剩下的生活費只能讓自己精打細算。
一邊分期付款為自己的郵輪之行加艙升級,一邊盤算10塊錢的盒飯和打折時能囤貨的洗髮水。
遲遲不結婚,也是因為不想放低自己的婚戀標準,仍舊期盼專一而真切的感情。
可正因為獨身,她又不可避免地成了危險的「空巢青年」,意外暈倒在家裡,最後是老家的媽媽幫忙撥了120急救電話。
醒來後的王漫妮,一個人吊水就醫,才知道自己是因為做銷售,長期憋尿,而導致了急性腎炎。
她躺在病床上流淚,又轉而告訴父母「放心都是小毛病」的那一幕,瞬間戳碎了很多人的心。
王漫妮,是不想認輸的三十歲。
再說看起來最像是一杯白開水、一張白色A4紙一樣簡單的鐘曉芹。
上海本地人,乖乖女,成長在充滿愛的溫室裡,就連上大學也沒離開過這座城市。
畢業之後,順利進入一家物業公司,每天做做表格,幫同事們打打下手,是公司裡人人皆可用的「便利貼女孩」。
然後在家人安排的相親下,嫁給了一個有事業編制的老公,過上了不溫不火卻也十分穩定的生活。
鍾曉芹,是標準化的大多數,也是社會價值觀裡的主流人群。
她一直試圖成為一個乖巧懂事的妻子,構建一個外人眼中幸福的家庭生活。
似乎別人的想法就是她的主見,別人的認可就是她的滿意。
可她真的幸福嗎?卻未必。
每月工資直接打到老公的卡裡,急用時還要找別人給自己轉200塊錢。
每月和老公例行一次房事,兩個人幾乎沒什麼深度的情感交流,一個養魚,一個養貓,互不理解,婚姻在夾縫中生存。
直到她意外懷孕又流產,面對老公冷漠無情的態度,鍾曉芹才明白自己當初湊熱鬧稀裡糊塗結的婚,有多讓人崩潰。
鍾曉芹,是正需要甦醒的三十歲。
最後就是童謠飾演的顧佳,這個角色目前看來最討人喜歡,又讓人心疼。
一個雙商在線,近乎完美的妻子,打破了大家對於「全職太太」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全能者,家庭裡絕對的王牌ACE。
家裡是賢內助,孩子和生活,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公司裡,能把控發展方向,談業務,找資金,樣樣不在話下。
感情裡,又能給足對方自尊和面子,收斂自己的鋒芒,親手將老公打造成能力出色的「許總」。
即使察覺到了公司裡蠢蠢欲動的女下屬,也絲毫不慌張。
素有「人間過綠器」之稱的她,用平和的談話完美處理掉小三,回頭還能多送人2個月工資以及一封推薦信,讓事故完美收場。
可這樣的她,也一樣掙扎在渴望更好生活的迷霧裡。
為了兒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為了老公的事業不受停滯,顧佳決心打進上流的太太階層。
去參加太太聚會,其實就是幫忙做蛋糕的傭人,最後朋友圈裡發布的合照,發現自己竟然被裁掉,只因包包不夠名貴。
小區停電時,爬了二十幾層樓上去假裝偶遇貴婦,幫忙提鞋扶下樓,就是想混個臉熟,方便後續接觸。
面對公司大單損失,又一個人前去道歉,猛喝了幾杯白酒後,又被對方鹹豬手揩油。
她獨自試圖消化掉所有,只因想顧全整個家庭的未來。
顧佳,是渴望打破階層的30歲。
三個女性角色,每一個都很豐富立體,就是因為她們都擁有自己的幸福和焦慮,不再是單一扁平的傻白甜或工作機器。
那臨界30歲時的女人,會發生什麼變化?
也許不是身體、不是精神,而是物質。
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的困頓才時時刻刻勒住自己的脖子。
當你失去20歲時的灑脫肆意,還未曾得到40歲時的雲淡風輕時,30歲開始的人生裡,會更渴望看得著也能抓得住的東西,那是更豐盛的物質,是更好的生活。
當我們喋喋不休談論什麼才是獨立女性時,反而忽略了很多女性為自身作出的努力。
《三十而已》讓我們感動的是看到了一個女性身上的不同面貌,以及她們在進入30歲時完成的身份角色的轉變。
從一蹴而就的乖乖女到有主見有想法的追夢人、從收斂鋒芒的全職太太到重返職場的能力者、從未婚未育的銷售到逐漸擊破生活困境的獨立女性……
她們或許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每一個都是一直在追尋自我的。
一直很喜歡山本耀司的那句話,就是: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
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
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
而且她們也通過這種散發光芒的能量,自然而然匯聚在了一起,產生了非常動人的閨蜜情誼。
當王漫妮的工作遭人陷害,險被開除時,一向不敢和人正面衝突的鐘曉芹,第一個站了出來幫忙作證。
當顧佳想進入太太階層,卻拿不到限量包包作為入場券時,王漫妮用自己全年的一些銷售業績點作為回報,幫顧佳去同行的銷售那裡爭取購包名額。
當鍾曉芹面臨懷孕流產,對家庭一無所措,一籌莫展時,顧佳給足對方建議和支持,幫助她一同度過難關。
她們是惺惺相惜的,也是全力支持彼此的。
同時這部劇裡,沒有一個是無所不能的人,也沒有一個是懦弱到底的廢物,反而因為角色的複雜和矛盾,能讓整部劇的情感顯得更為真實和感動。
《三十而已》的製片人陳菲說,「從創作角度來講,我們不想代表或定義當下的三十歲女性群體,而是希望截取她們身上的多個側面,在個體故事中尋找情感共鳴。」
於是也就有了那麼多熱搜被討論,被關注,關於「全職太太是否算獨立女性」、「女性應該拼事業還是家庭」、「人到三十到底該回家還是留守大城市」……
每一個問題,其實都是我們的真實生活裡的一個鏡頭,很難讓人不產生共鳴。
所謂的人生劇本,從來都很難被設定,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但如果我們能學會誠實且直觀地面對自己的欲望,哪怕是不堪,也更有機會把握好人生的潮水方向。
現代年輕人,其實已經被快速發展的高效生活,拉長了青春期,擴大了可能性,所以「三十而立」的這個概念,也可以被重新定義。
哪怕是30歲,也可以繼續學習如何變成一個更好的大人,更好的自己。
無論是為人妻,為人母,還是單身做自己,我們都有著這個年紀無法被忽略的價值和意義。
留言和我一起討論一下,你最喜歡這部劇裡的哪個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