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就是對程序的說明。程序運行時,注釋會自動被忽略掉,不會影響程序的運行。
上面這段程序中的中文,就是程序的注釋。注釋是每個程序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家一定不要因為注釋很麻煩就不寫注釋,只有幾行代碼的小程序這樣做無關緊要,但是隨著代碼量增加,程序背後的邏輯越來越複雜,沒有注釋可能會很難理解,給程序的修改和擴展帶來極大的困難。
注釋也不是越多越好,要在正確的位置進行正確而簡要的注釋(示例程序的注釋就有點多餘,這裡作為演示用)。這一點隨著大家編程經驗的增加就能逐漸有自己的感悟,能明白哪裡應該有什麼樣的注釋。在編程前期,寫下變量、函數(之後會講到)和自己掌握不太清晰的語句的注釋就可以了。
python注釋的寫法有很多種,我們分為兩種情況介紹:單行注釋一般使用「#」號開頭,表示注釋開始,#號之後的都是注釋,在這裡寫的所有語句均不會被計算機識別和執行。#號的作用範圍僅為當前行,想要將注釋寫到下一行時,可以在前面繼續添加#號。
有時候我們要寫的注釋比較多或者是一段而不是某一句代碼的執行邏輯,就可以使用多行注釋。多行注釋一般使用3個單引號或是3個雙引號,注意要使用英文輸入。這裡使用pycharm演示。
通過注釋,這句話的意思是用一個變量存儲字符串「hello world」。那麼,什麼是字符串?什麼又是變量?
這裡提到的字符串,是編程中數據類型的一種。在python中,數據被分為很多的類型。
生活中,我們把1、2、3、4叫做數字,python認為它們是int類型(有符號整數類型);0.7、3.14、7.0是帶有小數部分的數字,很像在整數周圍上下浮動,因此python認為它們是float類型(浮點數類型);還有一部分數字是虛數,不屬於實數範圍,python把它們稱之為complex類型(複數類型);「你好」、「1+1=2」、「hello」屬於由字符組成的句子,python認為它們是str類型(字符串類型)。
注意,有時數字也有可能是字符串類型,字符串類型最大的特點是使用單引號或者雙引號括起來,當看到單引號或者雙引號括起來的數據,很有可能就是字符串類型的數據。至於用什麼編程方法查看數據類型,講解完輸出函數print()會給大家介紹的~
還有一種數據類型生活中不太常見,但是編程中經常會用到,就是bool類型(布爾類型),布爾類型一般用來表示一種對立關係,只有 True 和 False 兩種情況。「對」與「錯」、「是」與「否」,都可以使用bool類型來表達。
這種類型將會在講解選擇結構時進行講解,現在知道即可。
除了以上的數據類型,python中還有tuple類型(元組類型)、list類型(列表類型)、dict類型(字典類型),這些不屬於基礎類型,在之後的文章中會講解到。
說完了數據類型,我們來看看變量。
我們可以把變量想像成一個帶著標籤的盒子。這個盒子內部裝的就是程序要處理的數據,盒子的標籤就是變量名,通過這個標籤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盒子裡面裝了什麼數據。
通過示例不難看出,變量的定義方式:
【變量名】=【存儲的數據】
上一篇文章提到過python是一種動態語言,因此在進行變量定義時不需要指定變量類型。
這裡的等號與數學中的不同,編程中使用一個等號表示賦值,即把等號右邊的東西賦值給等號左邊的變量名指代的變量。編程中相等的概念使用2個等號表示。
有了變量,我們就能非常方便的操作數據。只需要調用變量,就能使用「盒子」裡的數據。調用變量只需要使用變量名即可。
變量的出現,極大的方便了程序對於數據的訪問,只需要使用變量名,就能輕鬆的使用「盒子」裡的數據。但是變量命名也是有自己的規則的,並不是隨便整個名字就行的。
變量名只能使用字母、數字、下劃線,字母區分大小寫。
命名時必須使用字母或者下劃線開頭。
不能使用python中的關鍵字。
注意,變量是區分大小寫的,即name、Name、NAME都是不同的變量,在編寫時要注意這一點。
關鍵字是指python中已經使用到的名字,python提供一些內置的函數,這些函數的名字就是關鍵字,如果使用了,python不能識別是要使用變量還是要使用內置的某些函數。具體關鍵字如下:
這些關鍵字不需要背誦,隨著編程會慢慢熟悉。當我們不確定某個詞是否為關鍵字時,直接在pycharm中使用,輸入完後pycharm就會出現錯誤提示,即可確定使用的詞是否為關鍵字。
import keywordprint(keyword.kwlist)小駝峰命名法——第一個單詞首字母小寫其餘單詞首字母大寫無論變量如何命名,一定要做到「見名知意」,千萬不可使用非常簡單隨便的a、b、c或者A、B、C命名。簡單程序無關緊要,複雜程序會非常難修改和維護(示例中的變量a,,就是一種不可取的命名方式,這裡僅作為演示)。
講完了變量,我們繼續學習一下輸出函數print(),示例程序的第二句就使用了這句話。
python的輸出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輸出,直接使用print()函數,括號內輸入要輸出的變量或者字符。
第二種是格式化輸出。格式化輸出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使用%佔位,之後填入想輸出的數據,第二種是使用format()函數進行格式化輸出。
例如,我們要輸出「我是外星人,來自火星。」這句話。
直接輸出的局限性很大,使用的機率也明顯小於另外兩種。第二種使用%佔位的方式,在輸出句子中,要使用對應的方式。
符號
格式
%c
格式化字符及其ASCII碼
%s格式化字符串
%d(%i不常用)格式化整型%f
格式化浮點數%u或%U
格式化無符號整型%o格式化無符號八進位數
%x或%X
格式化無符號十六進位數%e或%E
用科學計數法格式化浮點數
%g或%G對%f或%e的簡寫
%p用十六進位格式化變量地址看上去有點多,常用的就是前四個(標紅的),例子中用到了%s。
另一種format()函數使用時,輸出句子想更改的位置使用大括號({})進行標註,在輸出的句子之後加上點號(.)之後寫上format(),括號裡填的是對應的輸出數據,當有多個空位時,會自動對號入座。這種方式不需要指定數據類型。
講完了輸出函數print(),我們最後再來看看如何查看數據的類型。python提供了函數type(),它能夠返回變量存儲的數據的類型,結合輸出函數print(),就能查看變量的類型了。
至於類型前面的class,表示「類」,會在之後的面向對象特性中講解。這裡先不用在意啦。
第三篇文章就先講到這裡,這次我們學習了注釋、數據類型、變量的定義及命名、輸出函數print()及格式化輸出,最後講解了type()函數的使用。
編程沒有捷徑,也不是通過看就能學會的,一定要多練習,多應用,這樣才能真正掌握語法知識點。問題千千萬,只有真正理解才能解決問題,死記硬背是沒有用的。
Mark開始更新了,有問題的話歡迎給Mark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