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症是兒童神經科的常見病。抽動症嚴格說來不是一種軀體疾病,但是往往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不小的心理負擔,由此可能進一步引起孩子的心理問題、學習問題和交往障礙。那麼,孩子有抽動症長大就好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遇到這幾種情況,隨著孩子長大會越來越加重!
1、病情快速發展:
抽動症是一種兒童行為障礙性疾病,是一種突然、短暫、重複、刻板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的抽動發作。有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還有混合型抽動。表現比如:眨眼睛、皺眉毛、咧嘴巴,吸鼻子、聳肩、甩頭、點頭、鼓肚子、甩手、踢腿;喉中不自主發出「哈」、「嗯」等異常聲音,似清嗓音或乾咳聲,有的無緣無故罵髒話,狗叫,鳥叫;孩子的抽動症狀,通常是從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頭部、頸部、肩部的肌肉,再嚴重一些就是身體上身下身都一起開始動,甚至混合發聲性抽動。大概在10到12歲左右的時候,會比較嚴重。
2、伴發共患病或是有情緒行為問題:
抽動症常見於 2~15 歲之間,約90%的孩子在10 歲前起病。而這個階段,又是兒童生長發育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建立正常人格、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很多抽動症孩子,會因為抽動症狀所帶來的影響或麻煩,自己又無法調節,進而合併其他類情緒和行為問題。如注意力不集中、頻繁發脾氣、強迫症、攻擊行為、自殘、自卑、抑鬱、睡眠問題等。這不僅意味著孩子出現了心理上的問題,無形之中更增加了抽動症治療難度。
3、西藥治療和頻繁停藥、換藥:
根據個體一人一方,按效果和節氣進行調方並堅持按時吃藥和忌口是最根本的配合治療。有的家長覺得短期沒效果或者不理解宣發,擔心藥物副作用,孩子症狀剛好轉→停藥→復發→又開始吃藥,而往往藥量更大了。如此反覆,人為的幹預了治療。
4、家長不恰當的對待方式會讓抽動症更嚴重:
家長批評、打罵,試圖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越想控制,抽動症越嚴重,不利於康復。建議家長當孩子抽動時,不要多度的關注,不要反覆提醒孩子。被人提醒、驚嚇、緊張...這些都是會讓抽動症加重的因素。
如何預防兒童抽動症
1.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不可過度勞累,要保持足夠的睡眠;
2.在家庭環境裡,應避免直接用敏感語言明示患兒症狀;
3.在患兒抽動時應給予忽視,視而不見狀;
4.給予患兒更多的鼓勵,培養孩子建立自信,緩解壓力;
5.不可讓孩子參加劇烈運動,如軍訓、長跑、競技性體育活動及重體力活動;
6.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7.應與學校老師溝通,避免給予患兒敏感性語言批評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療期患兒的教育工作;
8.注意治療期的飲食,不吃油膩、生冷、含鉛量高的食物,服藥期間不吃辛辣、海鮮、方便麵、膨化食品,應以清淡佳餚為宜,適當補充營養;
9.季節交換期,尤其是春、秋季為感冒高發期,應注意患兒的脫、穿衣,謹防感冒,因為感冒極易引起患兒復發或症狀復發、加重。
10.每天看電視時間不可超過半小時,且不可看過於激烈、刺激畫面,對於重症者應避免看電視。避免使用電腦,如確有學習需要,每次使用電腦不宜超過半小時,嚴禁杜絕過度使用電腦或玩遊戲。
11.在治療期間應按時複診,確保及時根據病情調整用藥,提高康復進度
壹點號六一兒童健康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