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颱風「利奇馬」影響,安徽寧國市近日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超過11萬人受災。災難發生後,出現了暖心一幕:8月14日,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收到了 5封「掛號信」,每個信封裝有2000元,總共1萬元捐款,署名全部是「竹峰鎮平一」。隨即,當地開始了一場接力尋找這位匿名捐款者的自發行動。隨著匿名者的真實身份暴露,這位感動寧國的捐贈者已經感動了中國。
他是誰?
五封匿名的捐款信
引發全城尋找好人
受颱風「利奇馬」影響,近日安徽寧國多地暴發山洪,道路被毀、房屋倒塌,致11萬餘人受災。災害發生後,8月14日下午4時,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收到了五封掛號信:每個信封裡都有2000元,總共10000元人民幣,署名均為「竹峰鎮平一」。
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信件是匿名的,也沒有標註錢款用途,但我們推測應該是捐款。」匿名捐款的消息曝光後,引發當地網友關注,大家紛紛轉發尋人消息,想知道這位名叫「竹峰鎮平一」的捐款者是誰,更想了解匿名捐款者背後的故事。
「我們立即通過郵戳找到了寄信的郵局。」工作人員說,他們調取了寧國城東郵政大廳的監控視頻後了解到,信件是8月13日寄出的,寄信人是一位老人,身上的衣服印有「寧國環衛」的字樣。
「大家很重視這件事,立馬委託我們尋人。」寧國城管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監控錄像較為清晰,環衛處立馬組織各公司負責人前來辨認,基本確定了老人的身份。捐款老人名叫樂金美,今年72歲,家住竹峰街道瓦窯鋪村洪家塔村民組,是一名環衛工人。
找到了!
老人平時十分節儉
家人生病生活窘迫
當城管執法局初步確定捐款老人是樂金美後,竹峰街道辦事處文明辦的李主任曾上門拜訪,「他就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家裡不富裕,牆都是毛坯、水泥的。」
8月16日,記者聯繫到捐款老人樂金美的兒子樂發志。「父親瞞著家裡人捐了1萬塊,家人也是在朋友圈看到了尋人信息後,才知道這件事。」樂發志說,雖然他看到視頻的第一眼就確認那是他父親,但仍然不敢相信。「他最初不承認自己捐了錢,我再三追問,他才告訴我錢是捐給因為颱風受災的村民。」
「剛得知父親捐款的消息時,家裡人都不太理解。」樂發志坦言,「家裡經濟狀況不太好,1萬塊對我們來說不是小數目。」樂發志告訴記者,父親已經做了十多年的環衛工了,「他之前一直在家務農,後來因為年紀大了,做不動農活了,就開始做環衛工養家。」據樂發志介紹,父親每月的工資和用餐補助加起來只有2065元,「平時他自己也捨不得花錢,生了病也是能扛就扛,省下來的錢應該都攢起來了。」
談及家中近況,樂發志說:「家裡最近不太平靜,花了很多錢。」他的母親去年跌倒導致手部骨折,他的妻子今年年初也查出患上了鼻咽癌,治療已經花費了15萬元左右。記者聯繫上樂發志時,他正在養雞場工作,「我昨晚9點就出門工作了,一夜都沒能回家,我們一家人都是農民,掙的都是辛苦錢。」談到妻子後續的治療費用,樂發志說:「現在的經濟狀況還是能撐得下去的,走一步算一步吧。」
太感動!
只想默默做點貢獻
捐款已經用於救災
雖然父親是背著家人捐的錢,但是事後老人的解釋卻說服了樂發志。1991年,樂發志家遭遇洪水,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村裡垮塌的河堤重新修建起來了,每家每戶都收到了政府發放的大米,「我們家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渡過難關的,父親老了,總想為社會做點貢獻。」
樂發志說,這次颱風來襲,父親通過電視了解到大山裡房屋倒塌,很多人因為洪水失聯的情況,「相比受災的人,我們家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是至少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父親就想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們。」樂發志還告訴記者,「竹峰鎮是我們這裡的地名,因為寄信的時候需要署名,他就臨時起了『平一』這個假名字。」
談到這次父親捐款的事,樂發志細想之下覺得並不意外。「這不是我父親第一次做好事了。上世紀80年代,父親就向村裡的曙光小學捐款,幫助學校改造教學設施;而在90年代初,方坑塢組修橋,不富裕的父親也捐了200多元。」對於父親多次捐款的事情,樂發志表示自己都是後來聽別人說才知道,「父親都是瞞著我們悄悄去捐的。」
「這次他也是一樣,就想為受災的人做點事情,沒想讓別人知道。」樂發志告訴記者,樂金美沒有料到大家會通過郵政局監控找到他,「我父親現在挺不好意思的,他從來沒想過做這件事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說,目前老人的捐款已被捐到慈善協會,用於當地的救災工作。
災難無情
但人間處處有真情
處處有溫暖
在我們身邊
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
讓人動容
這麼善良的老人
心中一定住著天使吧
為老人點讚!
向老人致敬!
來源:北京青年報、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