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新東方俞敏洪的經歷,告訴你不知道的下半句

2020-12-14 就叫米勒也行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起飛」,於是很多人開始盲目鼓吹選擇大於努力,說出這句話的人大多是為自己的不努力找了一個心安理得的藉口罷了。

大家都知道新東方俞敏洪的故事,從農村出來起點不高,最後一步步打拼,創辦了新東方英語培訓學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沒有背景的孩子,只能拼命努力。

俞敏洪考了3次高考,才考上北大。

第一次以五分之差落榜,第二次又以5分之差落選。

當他第二次失敗的時候,有人勸他,別再考了你認命吧,可是俞敏洪沒有放棄,他比以前更努力了,第三次俞敏洪憑藉自己沒日沒夜的努力,終於被北大錄取。

俞敏洪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努力終將改變命運。

一、你以為的努力,真的是努力嗎?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其實根本原因不在足夠努力,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正確的努力。

赫胥黎說過:「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的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有些人看起來像勞動模範,事實上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不會正確的工作,效率低下。

我曾經與一位即將邁入四十歲的資深文案共事,他有老婆有孩子,卻天天加班到深夜十一點半,離開公司的時候還要把筆記本抱回家;

而第二天早上又是9點都不到就出現在公司裡了,周末也會進入加班狀態,他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公司領導提倡大家學習他的加班加點行為。

但我與他共事之後,發現他就是一個「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努力的人」。

他什麼都做,但僅僅只是機械簡單的重複工作而已,從來不加以思考。

這種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就是「假努力」!

別用假努力自我感動,你需要的是有價值的努力。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吧,我自己是做編輯的,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寫原創文章。

創作並不是意味著,簡單的拼接文章與素材的堆砌,我每天都會先想好思路,搭好框架,想出新的思路,觀點,角度。

工作結束以後,也會在日報裡面總結今天寫文章的收穫和工作的收穫,復盤今日的不足,列出明日的改進計劃以及具體實施的步驟。

比如,在時間上:昨天寫一篇文章花3小時,明天是否能在2小時內完成;

在故事上,今天的案例能否比昨天的更精彩;

在內容上,今天能否比昨天更有深度,在角度上,今天能否找到一個新的角度?

所以,努力不等於戰術上的勤奮,而是有進階的戰略上的進步。

二、不努力,你連選擇的資格都沒有!

沒有人天生第一次就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成功的人一定是不斷用努力來調整自己的選擇。

愛因斯坦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瑞士專利局的審查員。

如果放在今天「選擇大於努力」的論調下,他大概會被嘲笑成只圖安穩,不求上進的公務員。

然而,他用業餘時間研究自己熱愛的物理,每年都能發表一篇學術論文。後來他的才能被蘇黎世大學注意到,愛因斯坦被聘請為教授,最終離開了工作7年的專利局。

你說「選擇」成就了他?不,我覺得正是因為「努力」,他才有所「選擇」。

因為努力,他從一個安穩平凡的公務員,變成被知名大學爭搶的教授;因為努力,讓他意識到一輩子待在專利局並不是他想要的事業,物理才是他最應該揮灑汗水的地方。

如果愛因斯坦在專利局每天過著,早上喝茶看報紙,下午安逸睡大覺的日子,你覺得他有可能成為世界傑出的物理學家嗎?

沒努力過的人,連談選擇的資格都沒有。

根本不存在什麼「選擇不對,努力白費」的說法。成功並不是「只要做對選擇,剩下只用躺贏」的一勞永逸,而是「選擇,努力,再選擇,再努力」的螺旋式上升。

因為只有努力了,才能知道目前的選擇是對是錯,然後做出正確的新選擇,接著繼續努力。

三、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努力呢?

努力很簡單,人人都愛高喊努力,但是如何做到讓努力有效果?

1、每天進步一點點

給大家一組數據,見識到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的威力:

1.01的365次方≈37>1

1.01=1+0.01,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說你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以後,你將進步是原來的37倍多!

1的365次方=1

1是指原地踏步,一年以後你還是原地踏步,還是那個「1」

0.99的365次方≈0.025<1

0.99=1-0.01,也就是說你每天退步一點點,你將在一年以後,遠遠小於「1」,被人拋在後面,將會是「1」事無成。

那麼有哪些小技巧,可以讓我每天進步一點點呢?

(1)睡前5分鐘,總結與反思

睡前總結今天一天的工作,總結得與失,哪些做得好?有哪些做的不好?有哪些方法可以改進?

(2)睡前寫下三件今天做的最有意義的事,給自己鼓勵!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1.有時候晚上想到今天好像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你會鞭策自己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跑步或者讀書。

2.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會看看以前寫的內容,會發現原來自己每天都在成長,會從中得到自信。

(3)25分鐘番茄工作法

努力不是消耗而是提升,提升工作效率可以用到番茄工作法,本人親測有效,給自己定25分鐘的鬧鐘,這25分鐘專注工作,什麼都不要多想,只專注當下要進行的工作,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5分鐘短暫休息一下,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請警惕,每天努力一點點的人,其實,人家已經甩你十萬八千裡。

2、改變思維

你是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經常覺得努力無用;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覺得每次失敗都是一堂課。

怎樣使自己從固定型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呢?

關鍵:改變我們的語言習慣!

壓力山大時:

「我不行,頂不住了!」(固定型思維)

「有壓力,才有動力!」(成長型思維)

遇到困難時:

「這太難了」

「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轉機!」(成長型思維)

想放棄的時候:

「我放棄了。」(固定型思維)

「我可以試試其他的方法。」(成長型思維)

即使我們先天才能、資質不同,但努力會為我們打開一扇門。所以的無能為力,只是不夠努力的表現。

3、拒絕重複,學會用腦

大多數人欠缺拼命和勤奮嗎,都不缺,他們缺的是深度思考。

知識爆炸的時代,決定性的能力,是你對學習、職場、自我認知的深度思考能力。

談到「深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拒絕思維懶惰,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在工作中學到一個新的方法,試著問自己,到底學會了沒?是否可以傳授給別人?下一次遇到同樣類型的問題,可不可以靈活運用到實踐中,生活中?是否可以舉一反三?

當你在學習、職場、自我認知方面掌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可以遊刃有餘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四、寫在最後

選擇決定下限,努力決定上限。

選擇沒有高低,但只有努力才能讓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

無論做什麼事情,無論結果,先努力再說,選擇不一定正確,但是努力可以獲得成功!

選擇是給努力的人的,不努力沒有可能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相關焦點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五位大佬的裸辭經歷,告訴你不知道的下半句
    有一句不太勵志的雞湯語,選擇大於努力,好像一腳邁對了方向,比後天努力重要的多。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下半句是什麼?六位商業大佬的辭職經歷,說出三句話,終於點到根子上了。1991年,思想活躍的俞敏洪,還在北大教書,即使放在現在,那也是了不起的青年才俊。
  • 選擇大於努力?沒錯!更重要的是,遇到挫折只有選擇努力通向成功
    然而多數人不知道:人生最重要的選擇,是在努力和放棄之間做出選擇,選擇努力通向成功,選擇放棄接受失敗。作為一個學生,努力學習是最正確的事情。新東方教育創始人俞敏洪,參加了三次高考,前兩次高考因為英語成績太差,連上個大專的可能性都沒有。
  • 俞敏洪告訴你為什麼努力這麼久依然是個英語渣
    不可謂不用功,不可謂不努力,或許是方法不當。學到的英文是中式的發音,中式的思維,中式的表達,那麼越努力越走偏。學習英文,不僅是要學習語言,更重要的是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思維方式。你抄寫一百遍中文生詞,遠不及讀一遍中文文章。同理,你抱著一本單詞書咿咿呀呀,也遠遠不及讀一遍英文原著來得深刻。
  • 新東方「掌門人」俞敏洪蒞臨河北衡水中學:衡中和我們很像
    他介紹了新東方的創辦歷史、發展規模和管理理念,他指出,新東方的「自由自在,竭盡全力去努力,打造更加精彩人生」理念與衡中非常相似,衡中也是通過激發學生潛能,從而幫助學生創造更加美好的人生。同時,他重點談了談自己喜歡讀書、喜歡記錄、喜歡旅行的相關故事,給了在座教師非常多的人生啟示。隨後,俞敏洪先生針對我校教師代表提出的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並表示,未來會在各個方面為我校師生提供更多的幫助。
  • 新東方俞敏洪: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全文)
    有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對個體來說會有不公平的措施。在一個集體中間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對個體就不是,像我覺得北大對我的處分我不可接受是一樣的。可是從北大整體來說,這是它的規則。否則的話,你這麼一個老師都管不住,被全體北大老師知道了,還怎麼樣去管理別的老師呢?一個人一進新東方,融入了以後就明顯體現出新東方的特質來,變得跟我們一樣特別重義氣,也知道很規矩。
  • 俞敏洪的創業經歷你還可以複製嗎?
    我們都知道俞敏洪老師創立新東方的經歷,從老師私自代課,到出來大班上課,到成立公司,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是那是30年前,如果放到今天還能實現嗎?我看是能的,但是前天是需要選擇一個適應當下市場的的教育項目才可以實現。
  • 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俞敏洪
    真是這樣,你可以去問他們。所以我用事實告訴那些在國外的大學同學,我的成功給他們帶來了信心,結果他們就回來了。」現在他自詡他像「一隻土鱉帶著一群海龜在奮鬥。」 俞敏洪的高三補習班同學、現在北大新東方校長周成剛調侃地說,苦苦奮鬥了20幾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 北大這個令他愛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東方。
  • 努力就能考清華?俞敏洪:他們平均智商140,你可能沒戲了
    資深老師告訴我們:「他帶的一個畢業班,一個小男生,平時算不上努力,但每每考試卻遠超別人,最後圓夢去了清華。」過分誇大努力的重要性,是一種極端思維。當愛迪生說:「天才是等於1%的靈感+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更重要,」後人卻硬生生的將後半句抹去,於是,激勵了一大批學生死學知識、拼命讀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取到了效果,可從長遠來看呢?
  • 後俞敏洪時代,新東方何去何從?
    新東方的三位創始合伙人中的兩位——徐小平、王強一直支持《中國合伙人》,徐小平說:「看了《中國合伙人》,自己都哭了好幾次。」但俞敏洪看過此片後,卻說成東青的性格與他不一樣。就像對電影的看法不一樣,徐小平和俞敏洪二人一直存在理念分歧。和電影中的孟曉駿相似,現實中的徐小平性格也比較強勢,管理理念相對激進。
  • 親身經歷告訴你,考研要想上岸正確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雙非院校大學生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選擇一所和自己實力相當的研究生院校以提升自己本科生的學歷身份;二是努力搏一把,考上一所夢寐以求的名牌高校。很顯然,這是我們眾多考生都知道的。但對於那些「高身價優等生」來說咱們想想,你覺得他們可不可能放棄掉自己本科「211或985」的身份去考一所和自己本科差很遠的「低端學府」?這當然是不太現實的,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場划不來的買賣,沒有傻子想去冒這樣的風險。
  • 俞敏洪帶領新東方500老師一對一幫扶鄉村兒童
    相比物質幫扶,他們更需要持續的師資支持,以及心靈的陪伴和精神的激勵。成立26年來,新東方一直努力通過各種手段向欠發達地區輸出優質教育資源,從興建希望小學,到輸送優秀老師到農村培訓教師和學生,再到通過網絡遠程教育的方式給成千上萬的中小學生進行輔導,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認為我們還可以做更多。」
  • 俞敏洪:新東方的教育使命
    新東方網>資訊>深度觀察>正文俞敏洪:新東方的教育使命 2012-04-01 11:34 來源:新東方大愚文化
  • 俞敏洪現身新東方蘭州學校「開班會」
    7月20日,在結束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新東方希望小學的十年回訪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老師蒞臨新東方蘭州學校,向全校員工致以親切的問候20日下午,新東方蘭州學校20財年集團、校級優秀管理者、教師、員工及各部門員工代表共一百多位,齊聚新東方大廈,參加俞敏洪老師線下見面會。與此同時,新東方蘭州學校開通線上直播,讓未能到場的老師也能參加這次這次別開生面的「班會」。
  • 俞敏洪:做新東方不為賺錢 是要建立中國教育的森林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俞敏洪出席現場。「我做新東方本身不是為了賺錢,新東方投資也不是,而且也沒賺什麼錢。我要的是建立一片中國教育的森林,以新東方為首,把產業鏈、生態鏈結合起來。」俞敏洪在現場說道。
  • 假如俞敏洪被搶200萬後只會抱怨,就不會有今天的新東方
    答案呼之欲出——俞敏洪。俞敏洪的人生經歷可謂傳奇,參加三次高考才考入北大,即便如此跟他工作後的挫折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俞敏洪創辦的新東方發展迅速,僅僅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收穫非常大的成功。98年新東方已經初具規模,當時學生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收上百萬學費,也正因為這些錢,險些讓俞敏洪喪失性命。
  • 新東方李小拆:英語歌參賽超女 挑戰自我獲俞敏洪支持
    在一次新東方集團培訓中,她在學習的狀態下幾乎不睡覺。最後的授課大賽,短短10分鐘的demo課,她足足改了一晚上。自己對著電腦,計時模擬演講了58遍,只睡了一個小時就去參賽了。「不過讓我開心的是,我得了第一名。」李小拆對這件事很自豪。  李小拆的努力和認真也換來了學生的支持和信任。因為有過英語不好的經歷,更清楚學生愛出錯和不容易掌握的地方在哪裡。
  • 俞敏洪:新東方在線已成為新東方內部發展最迅速的平臺
    5月20日,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新東方在線平臺上,面向新東方在線全體員工,做了一場主題為《新東方和個人發展》的內部直播。    大量的學生主動或被動進入在線學習的隊列中,而新東方在線頂住壓力,成為新東方響應「停課不停學」的重要平臺,也被俞敏洪稱為「新東方內部發展最迅速的平臺」,履行了一個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作為唯一一位堅持書寫並公開發布日記的中國企業家,俞敏洪也在快手、抖音等直播平臺開啟多輪直播分享自己與新東方的故事。
  • 新東方俞敏洪的母親情結:被媽媽逼著三戰高考,終於走進北大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曾在多種場合表示:「母親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我做事的風格和對待困難的態度都是從她那裡學來的,母親的勤勞、善良、無私直接體現在我的身上,促成了新東方的成功,也促成了我今天的成功」。俞敏洪的母親李八妹,童年過得很苦,10歲時,為了能夠給家裡添加一點收入,就開始學做衣服,14歲時就正式到紡織廠工作,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還要來回走20裡路。
  • 新東方再難回到第一,俞敏洪和新東方的七宗罪(一)
    新東方在確定性的事情上動搖,在變化的事上固守。這就是它最大的問題。確定性是什麼?未來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變化。5年前你問100個從業十年以上的教育人,90個都會告訴你教育怎麼怎麼難以線上化。2020疫情一來,OMO成了熱詞,人人都開始講融合,但是人人都講不明白怎麼融合。像極了14年的O2O。
  • 看看俞敏洪就知道了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早些年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故事講的是村裡一個經歷三次高考的年輕人,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燕京大學(如今的北大),在那個人人都想出國的年代,與兩位好兄弟一起創辦了出國英語培訓機構,經歷了各種波折,最終走向了人生的勝利。